為中國造芯,國產龍芯在CPU和GPU芯片齊發(fā)力
國產CPU設計廠商龍芯中科登陸科創(chuàng)板。發(fā)行價為60.06 元,開盤價為96.28 元/ 股,漲幅 60.31%;首日收盤價89.07 元/ 股,總市值357.17億元。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表示,龍芯中科將抓住登陸資本市場的重要契機,開啟從CPU和操作系統(tǒng)技術“補課”走向產業(yè)生態(tài)建設的新征程,從政策性市場走向開放市場的新征程,從跟隨性發(fā)展的“必然王國”走向自主發(fā)展的“自由王國”的新征程。
2000年10月一個畢業(yè)10年的人重新回到母校中國科技大學進行招生宣傳。他看到當年的那些實驗室里還擺放著當年自己的畢業(yè)設計,那是一個用400多個74LS系列的芯片搭起來的、全手工焊制的電路,觸景生情讓這個年輕人有了重操舊業(yè)的沖動,他想到了當下的CPU建設,聯(lián)系了計算所系統(tǒng)結構室的室主任,開玩笑似的放下了豪言壯語:“一兩年之內不把通用操作系統(tǒng)boot起來,提頭來見”。他就是當今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
中國CPU市場被英特爾、AMD等美國巨頭壟斷已久,所以當下不少國人都十分迫切地想要了解到國產CPU的近況。身為國產CPU行業(yè)龍頭的龍芯中科,自然受到了業(yè)內外的高度重視。一方面是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龍芯中科是國產CPU領域有著“國家隊”背景的打破海外壟斷的先鋒軍。核心技術100%自研。據(jù)公開資料顯示,龍芯中科是由我國中科院與北京政府共同出資,于2008年正是成立一家專注于計算機核心技術的企業(yè)。龍芯中科的前身是中科院計算所的龍芯課題組,早在2002年這個課題組便成功研制出中國首款通用CPU龍芯1號。
龍芯中科招股書中提到:與國內多數(shù)集成電路設計企業(yè)購買商業(yè)IP進行芯片設計不同,龍芯中科堅持自主研發(fā)核心IP,形成了包括系列化CPUIP 核、GPUIP 核、內存控制器及PHY、高速總線控制器及PHY等上百種IP核。
芯片行業(yè)中所說的IP,一般也稱為IP核。IP核是指芯片中具有獨立功能的電路模塊的成熟設計。一般說來,一個復雜的芯片是由芯片設計者自主設計的電路部分和多個外購的IP核連接構成的。
隨著芯片設計領域的分工越來越精細化,目前很多集成電路企業(yè)通常都會購買國外的成熟IP來做芯片,如手機芯片領域,CPU大都采用的是ARM公司的CPUIP核授權。購買商業(yè)IP是目前國內芯片設計公司的普遍做法,但這也存在一定風險,尤其像CPU這類產品,目前較為成熟的IP提供商均是國外公司,一旦停止授權產品就不能升級迭代。而如果要做出像ARMCPU的一些高端IP,國內企業(yè)沒有5-10年以上的投入積累是做不出來的,為什么呢?因為IP開發(fā)的技術難度和要求非常高,通常涉及幾十萬行以上的代碼邏輯以及上億個晶體管的電路布局,并且需要多次流片來驗證其正確性,IP核的任何小瑕疵都有可能影響到整個芯片設計的成敗,影響到花費了數(shù)百萬元甚至上億元整個芯片研發(fā)的投入產出。因此,復雜IP核的售價也極為昂貴。
7月20日消息,據(jù)龍芯中科官網發(fā)布的資料顯示,近期,龍芯中科正式發(fā)布了新一代龍芯3號系列處理器的配套橋片“龍芯7A2000”。這款芯片不僅在高速I/O接口上達到了國際主流水平,而且其內部還首次集成了龍芯自研的GPU芯片。資料顯示,作為國產CPU廠商,龍芯直到2017年才開始研發(fā)GPU,起步相對較晚。不過,近年來在自研CPU獲得持續(xù)成功的同時,也開始發(fā)力GPU的研發(fā)。
2002年8月10日誕生的“龍芯一號”是我國首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高性能微處理芯片。龍芯從2001年以來共開發(fā)了1號、2號、3號三個系列處理器和龍芯橋片系列,在政企、安全、金融、能源等應用場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龍芯1號系列為32位低功耗、低成本處理器,主要面向低端嵌入式和專用應用領域;龍芯2號系列為64位低功耗單核或雙核系列處理器,主要面向工控和終端等領域;龍芯3號系列為64位多核系列處理器, 主要面向桌面和服務器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