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大國民的意識中,“同情弱者”似乎成了約定俗成的行為準則。但,憐憫和同情并不能使弱者強大。更重要的是,市場從來不相信眼淚!車市寒冬侵襲,業(yè)界一片哀嚎。 外資品牌瘋狂下探,中國品牌多陷于困境,“向上”的道路越來越窄。
情急之下,一片手忙腳亂,所謂的“黑公關事件”被持續(xù)發(fā)酵。不理性的怨懟和憤怒,演變成新的競爭形式,銷量下滑的注意力被有意無意的轉移。
有趣的是,在個別中國品牌窩里斗愈演愈烈之際,外資品牌沒有作壁上觀、樂享其成,而是進一步加大了攻勢。外資股比越來越多的稀釋中國品牌的能量,車型定價越發(fā)緊逼中國品牌。
環(huán)境惡化,大敵當前,中國品牌到底應該怎么做?把鍋甩給“黑公關”能夠解決現(xiàn)實的銷量問題嗎?
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反思了!
鬼谷子曰:順境讓人安逸,逆境讓人成熟!
前幾年,對于增量市場不斷擴充的中國市場來說,可謂順境,一大批中國品牌SUV產(chǎn)品順風而上,取得了矚目的成績,10萬+的銷量一度讓人沉迷。
然而,進入2017年以來,風小了。而2018年,風則完全停止了。增量市場變成了存量市場,競爭形勢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乘聯(lián)會公布的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7月下滑4%,8月下滑3.8%。更讓人意外的是,傳統(tǒng)意義的“金九銀十”跌成了“破磚爛瓦”。
某中國品牌汽車銷售公司的高管告訴汽車情報新媒體:“我做汽車銷售20年,就沒見過比今年更難的”。
短短一句話,道出了無數(shù)中國品牌的無奈和心酸。
然而,哀鴻遍野之中,吉利汽車不降反升,9月份銷量為124429輛,同比增長14%,排名第四。1-9月,累計銷量1136858輛,較去年同期增長37%,單品牌排名第二,僅次于大眾。
除了吉利取得耀眼的成績之外,還有一個“品牌”不容忽視,那就是捷途。雖然奇瑞一再強調捷途只是序列,而不是品牌。雖然奇瑞一直不愿意承認捷途與開瑞的關系。但不得不說,正是開瑞近10年的人才、技術、網(wǎng)絡等各方面的積淀,才造就了一個新品月銷近8000臺的成績。
比亞迪也是業(yè)界值得學習的榜樣,多年來一直在新能源領域深耕,耐住了喧嘩和寂寞,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新能源車型的銷量一直遙遙領先,成為很多全球化企業(yè)學習的對象。
值得一提的還有長安。通過與福特、鈴木等先進車企的持續(xù)、深入合作,確實做到了“以市場換到技術”的初衷,做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連續(xù)多年銷量過百萬。
回過頭來再看吉利,如果不是20多年持續(xù)不斷的努力,如果不是當初果斷的收購沃爾沃,如果不是體系能力的提升和完善,如果沒有全球五大研發(fā)中心5000名海外研發(fā)人員和杭州灣研發(fā)中心數(shù)千人的辛苦工作和相互配合,絕無今日之吉利。
與以上幾個“品牌”相比,其他一些中國品牌在做什么呢?在不停的吃老本、在不斷的試錯、在整天的怨天尤人。個別車企面對銷量下滑,盲目相信外來和尚會念經(jīng),甚至把原因歸罪于“黑公關”和“黑水軍”,實在有失大企風范。
當然,不管企業(yè)愿不愿意承認,誰都不可否認水軍的存在,吉利、長城、比亞迪、上汽……哪家敢說自己沒有水軍?
但水軍也分自來水和黑水。所謂自來水,也就是粉絲,多是真實的車主和品牌擁躉,數(shù)量多少與銷量成正比。在網(wǎng)絡上,他們會愛惜自己的聲譽一樣,維護自己所喜愛品牌的名聲。
而“黑水”,當然是侵犯法律的造謠者。但違法是有經(jīng)濟成本的,是有法律風險的,一個冒充吉利管理者的黑公關不是已被杭州警方繩之以法了嗎?我們相信,用不了多久,也必然有更多的黑公關和黑水軍會一一浮出水面。
更何況,水軍真的能造出好的產(chǎn)品嗎?水軍能打造出好的品牌嗎?消費者買車真的會受到水軍的影響嗎?你、我,以及我們身邊的朋友,有幾個聽了水軍的建議而購車的?
與個別中國品牌的相互攻訐相反,反觀日系等外資車企卻空前團結。去年12月,鈴木、大發(fā)、斯巴魯及日野四家車企,正式宣布加入由豐田、馬自達、電裝三家公司聯(lián)合組建的研發(fā)公司,共同應對新能源時代的到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毋庸置疑,中國品牌之間的相互“潑臟水”,只會造成對整體中國品牌的傷害,讓外資品牌沒事兒偷著樂,這無異“親者痛仇者快”之舉。
中國商業(yè)奇才李開復曾說過一句話:大多數(shù)人都想要改造這個世界,卻罕有人想要改造自己。學會改造自己,確實比踩踏別人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