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清(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3研究所 河北 石家莊 050051)眾所周知,目前所有的信息處理與存儲工作都是由硅實現(xiàn)的,由此可見硅材料的重要性。而再看看電路板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電路板上的大部分空間處于閑置狀態(tài),電路板空間的利用率極低。封裝只能夠增加體積、重量和成本,而且同時還可能降低硅的性能。幸運的是,一種新型封裝技術(shù)正在改變著電路板的這種狀況。
影響封裝的最大因素是封裝的效率,也就是硅片面積與封裝引腳面積之比。某些插針網(wǎng)格陣列(PGA)的效率不足10%;某些焊球陣列(BGA)的效率能達(dá)到20%;芯片規(guī)模封裝(CSP)的效率在80%以上;而多芯片模塊(MCM或系統(tǒng)封裝(SiP)的封裝效率可接近90%。這也是世界范圍內(nèi)興起MCM研究熱潮的原因所在。
1疊層芯片
在過去的5年中,有一種新型的封裝技術(shù)正在引起廣泛的關(guān)注。這種新型封裝技術(shù)的效率可超過100%,在某些情況下還可能超過300%。這種方法就是在單個封裝中使用疊層芯片。疊層芯片普遍應(yīng)用于那些比較重視體積和重量的領(lǐng)域。目前出售的移動電話都采用疊層SRAM和快閃存儲器封裝;所有裝有圖形加速器的膝上型計算機都有一個圖形ASIC與SRAM芯片疊在一起。目前,大多數(shù)疊層芯片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將第二塊芯片疊加在第一塊芯片的上面,并用引線鍵合的方法將兩塊芯片鍵合在一起,或鍵合在共用的基板上。不過,當(dāng)芯片的體積不相同(如ASIC與SRAM)時,采用這種方法還比較簡單直接。但如果兩塊芯片基本相同時再采用這種方法,其制造成本就比較高了。這是因為需要在芯片之間加一層較厚的插人材料,以便為引線鍵合留出空間,因而使制造成本有所增加。
2μZ封裝
Tessera最近推出了三種適用于疊層芯片的新技術(shù)。這些技術(shù)已被列入μZ封裝系列,主要用于在2方向或垂直方向上進(jìn)行多芯片疊層。封裝專家Joe巧elstad將這種μZ折疊封裝稱為"Origami封裝"。制造中,需要在柔性基板上制作許多芯片位置(點),與基板適當(dāng)互連。芯片在每個點上都要經(jīng)過粘接,引線鍵合和包封處理。然后將柔性基板折疊成一個較小的外形,將每個芯片放在鄰近芯片的上面。無論是底部芯片下方的秉陛基板的底面還是柔,嘶的一端都是模塊的粘接引腳。盡管這種方法的制造成本目前還比較高,但由于這一方法的出現(xiàn)已經(jīng)又帶來另外兩種新的解決方法。
其它兩種方法
μZ焊球疊層封裝是專為疊加相同尺寸的芯片,如DRAM而設(shè)計的。這對傳統(tǒng)疊層芯片來說是一種最為困難的結(jié)構(gòu),因為需要在每塊芯片之間加入插入材料。Tessera所采用的方法是,在基板上布置與多排焊球的互連,然后將每塊芯片安裝到獨立的基板上。
將這些單芯片組件疊加在一起,并用焊球?qū)⒁粚优c下一層連接起來。在下面的基板上布置電路板粘接用的引腳。
μZ折疊封裝是一種單芯片封裝方法,可以采用其它封裝或裸芯片將其組裝在一個疊層中。第一塊芯片的載體是一塊二層的柔性基板。除芯片粘接點外,還有一個軟導(dǎo)線需要折疊在組裝芯片的上面。在芯片粘接點的下面;柔性基板有一個BGA引腳用于將其安裝到板上。
在柔性基板上完成粘接和引線鍵合后,需要對芯片注模處理,并將軟導(dǎo)線折疊在芯片的上面。最終完成的封裝是一個柔性BGA(FBGA),一個引腳位于封裝的上面,且封裝與下面的芯片互連在一起,BGA引腳與電路板連接在一起。
封裝好的芯片可以像任何FBGA封裝部件一樣進(jìn)行處理、測試和組裝。唯一特殊的地方是,可以在該封裝的上面疊加其它封裝或裸芯片。
因此,焊球疊層封裝是DRAM疊層的理想封裝方式,而折疊封裝是無線應(yīng)用的理想封裝手段。采用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使封裝效率達(dá)到200%以上。
來源: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