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PS的基本介紹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tǒng))是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制,歷時20年,耗資200億美元,具有在海、陸、空進行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的新一代衛(wèi)星導航與定位系統(tǒng)[1]。其地面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
1.1 GPS定位原理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據高速運動的衛(wèi)星瞬間位置作為已知的起算數據,采用空間距離后方交會的方法,確定待測點的位置。如圖2所示,假設t時刻在地面待測點上安置GPS接收機,可以測定GPS信號到達接收機的時間t,再加上接收機所接收到的衛(wèi)星星歷等其他數據可以確定以下4個方程式:
上述4個方程式中待測點坐標x,y,z和Vt0為未知參數,其中di=cti(i=1,2,3,4)。di(i=1,2,3,4)分別為衛(wèi)星1,衛(wèi)星2,衛(wèi)星3,衛(wèi)星4到接收機之間的距離。ti(i=1,2,3,4)分別為衛(wèi)星1,衛(wèi)星2,衛(wèi)星3,衛(wèi)星4的信號到達接收機所經歷的時間。c為GPS信號的傳播速度(即光速)。
4個方程式中各個參數意義如下:
x,y,z為待測點坐標的空間直角坐標。
xi,yi,zi(i=1,2,3,4)分別為衛(wèi)星1、衛(wèi)星2、衛(wèi)星3、衛(wèi)星4在t時刻的空間直角坐標,可由衛(wèi)星導航電文求得。Vti(i=1,2,3,4)分別為衛(wèi)星1,衛(wèi)星2,衛(wèi)星3,衛(wèi)星4的衛(wèi)星鐘的鐘差,由衛(wèi)星星歷提供。Vt0為接收機的鐘差。
由以上4個方程即可解算出待測點的坐標x,y,z和接收機的鐘差Vt0。
目前GPS系統(tǒng)提供的定位精度低于10m,而為得到更高的定位精度,通常采用差分GPS技術:將一臺GPS接收機安置在基準站上進行觀測。根據基準站已知精密坐標,計算出基準站到衛(wèi)星的距離改正數,并由基準站實時將這一數據發(fā)送出去。用戶接收機在進行GPS觀測的同時,也接收到基準站發(fā)出的改正數,并對其定位結果進行改正,從而提高定位精度。
1.2 GPS主要用途
GPS性能優(yōu)異,應用范圍極廣??梢哉f,凡是需要導航和定位的部門,都可以采用GPS。GPS的建成和應用,是導航技術的一場革命,影響深遠。其主要用途有:
(1)導航定位應用
GPS是空中、海洋和陸地導航定位最先進、最理想的技術。他可以為飛機、艦船、車輛、坦克、炮兵、陸軍部隊和空降兵提供全天候連續(xù)導航定位。他是航天飛機和載人飛船最理想的制導、導航系統(tǒng)。為其起飛、在軌運行和再入過程連續(xù)服務。
(2)精密定位應用
應用GPS載波相位測量技術,可以精確地測定兩點間的相對位置,為大地測量、海洋測量、航空攝影測量和地球動力學測量提供了高精度、現代化的測量手段。GPS已廣泛應用于建立準確的大地基準、大地控制網和地殼運動監(jiān)測網等。
(3)精密授時、大氣研究
GPS用戶接收機通過對GPS衛(wèi)星的觀測,可獲得準確GPS時。GPS時與UTC時是同步的,因此GPS亦是當今精度最高的全球授時系統(tǒng)。一般接收機測時精度為100 ns;專用定時接收機可獲得更高的精度,用于遠距離時間同步可達ns級。由于UTC時有跳秒,故GPS時與UTC時有已知的整數秒差。利用GPS測定的電離層延遲和多普勒頻移延遲,可用來研究電離層的電子積分濃度、折射系數、電子濃度隨高度的分布,以及上述電離層參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相關性等。
(4)為武器精確制導
應用GPS/INS組合制導系統(tǒng)時,GPS不斷修正導彈飛行中慣性導航誤差,提高制導精度,增強武器的"精確打擊"能力。在海灣戰(zhàn)爭中,GPS為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故被稱為"效益倍增器"。
(5)航天與武器試驗中的應用
GPS在各類航天器定軌和導彈、常規(guī)武器試驗中有著廣泛的應用。GPS可為各類衛(wèi)星測定精密軌道。用差分GPS完成飛船的交會和對接。在武器試驗中,應用GPS可精確測定彈道。他具有不受天氣條件、發(fā)射場區(qū)、射向、射程和發(fā)射窗口的限制;可實現連續(xù)、全程跟蹤測量,可跟蹤低飛和多個目標,且精度高、費用低。
GPS還可用于飛行器姿態(tài)測量。姿態(tài)測量采用GPS載波相檢測量技術。在衛(wèi)星或其他航天器的適當位置上安裝多副天線,用GPS測定各天線的精確位置,從而確定航天器的姿態(tài)。
2 目標平臺介紹
在本文中使用的目標平臺S3C2410是SAMSUNG公司使用ARM920T處理器內核開發(fā)的一款嵌入式處理器。S3C2410是SAMSUNG公司專門為PDA,Internet設備和手持設備等專門開發(fā)的微處理器。該芯片還包含有16 kB一體化的Cache/MMU,這一特性使開發(fā)人員能夠將Linux和VX-work移植到基于該處理器的目標系統(tǒng)中。
該目標板的系統(tǒng)資源如下:
(1)CPU:S3C2410微處理器,工作頻率為200 MHz;
(2)FLASH:16 MB;
(3)SDRAM:64 MB SDRAM;
(4)UART:RS 232串行接口;
(5)其他:14針ARM JTAG接口等;
(6)液晶顯示屏。
在目標平臺S3C2410上所選配的GPS模塊是GPS15L/H。接口特性如下:RS 232輸出,可輸入RS 232或者具有RS 232極性的TTL電平??蛇x的波特率為:300,600,1 200,2 400,4 800,9 600,19 200。GPS15與PC串口的連接見示意圖(圖3)所示。
串口輸出協議:輸出NEMA0183格式的ASCII碼語句,輸出:GPALM,GPGGA,GPGLL,GPGSA,GPGSV,GPRMC,GPVTG(NMEA標準語句);PGRMB,PGRME,PGRMF,PGRMM,PGRMT,PGRMV(GARMIN定義的語句)。還可將串口設置為輸出包括GPS載波相位數據的二進制數據。輸入:初始位置、時間、秒脈沖狀態(tài)、差分模式、NMEA輸出間隔等設置信息。在缺省的狀態(tài)下,GPS模塊輸出數據的波特率為4800,輸出信息包括:GPRMC,GPGGA,GPGSA,GPGSV,PGRME等,每秒鐘定時輸出,如3所示。
3 交叉編譯環(huán)境的建立及程序的實現
基于Linux操作系統(tǒng)的應用開發(fā)環(huán)境一般是由目標系統(tǒng)硬件(開發(fā)板)和宿主PC機所構成[2]。目標硬件開發(fā)板用于運行操作系統(tǒng)和系統(tǒng)應用軟件,而目標板所用到的操作系統(tǒng)的內核編譯、應用程序的開發(fā)和調試則需要通過宿主PC機來完成(所以稱為交叉編譯)。雙方之間一般通過串口,并口或以太網接口建立連接關系。
3.1 燒寫Linux內核等
通過串口,宿主PC機向目標開發(fā)板燒寫VIVI,經過裁減的Linux內核以及根文件系統(tǒng)等,然后安裝主編譯器Armv41-unknown-linux-gcc。
3.2 NFS服務器的配置
在本文中宿主PC機上裝的是READHAT 9.2,他默認的是打開了防火墻,目標開發(fā)平臺無法用NFS mount。因此應先關閉防火墻,然后點擊主菜單運行系統(tǒng)設置→服務器設置→NFS服務器(英文為:SETUP→SYSTEM SERVICE→NFS),點擊增加,在目錄(Directory)中填入需要共享的路徑,主機(Hosts);中填入允許進行連接的主機IP地址[3],并選擇允許客戶對共享目錄的操作為只讀(Read-only)或讀寫(Read/Write)。
3.3 配置MINICOM
在Linux操作系統(tǒng)Xwindow界面下建立終端(在桌面上點擊右鍵→新建終端),在終端的命令行提示符后輸入MINICOM,回車,出現WINCOM的啟動畫面,然后按照提示設置即可。
3.4 編程和調試
在此交叉編譯環(huán)境下,根據前面提到的GPS定位原理,經過編程和調試,在目標平臺的液晶顯示屏上可顯示本地的地理位置信息。
注意,GPS的天線要放在能良好接受室外信號的地方,比如說窗臺等。否則可能接收不到信號。
4 結語
本文介紹了GPS定位的工作原理及其在S3C2410上的實現方法,在車載GPS系統(tǒng)及其他導航系統(tǒng)中有很多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