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科技網站ReadWrite撰文稱,物聯網的真正價值不在于“物”,也不在于“網”,而在于商業(yè)服務。不過目前,物聯網行業(yè)缺乏統(tǒng)一標準,只有各大制造商努力推進行業(yè)的標準化,物聯網市場才能迎來成熟發(fā)展。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真實存在的,并且規(guī)模在不斷擴大。物聯網的真正價值既不在于“網,”也不在于“物”,而在于商業(yè)服務。商業(yè)服務利用物聯網的網絡來收集數據,這才是物聯網的最大價值。
不過,物聯網行業(yè)缺乏統(tǒng)一標準,導致市場成熟速度放緩。有了標準,供應商才能構建設備、傳感器網絡和運行在設備上的服務。
各式各樣的傳感器和標準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數據顯示,到2020年,物聯網的相關設備將增加至260億。如果再加上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那么這個數字將增加至驚人的330億。
物聯網設備蘊藏著巨大的商機。根據Gartner預計,物聯網將為全球經濟增加1.9萬億的收入,企業(yè)通過銷售和使用物聯網技術來使自己“增值”。
目前的問題在于如何擴大物聯網規(guī)模。科技領域存在諸多相同的案例,其實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建立統(tǒng)一標準。事實上,物聯網已經存在許多標準,正是因為標準過多,才導致“有更勝于無”。
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不能完全歸咎于貪婪的供應商,雖然他們希望將競爭對手“驅逐出境”,將消費者“收入囊中”。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會議上,ARM公司高管比爾·柯蒂斯(Bill Curtis)說道:“對于受限于物聯網的設備來說,大多數互聯網標準都過于復雜。這些設備趨向于運行專有協(xié)議,被禁錮在數據孤島(data silos)中?!?/p>
換句話來說,我們不能把專有協(xié)議當成目的,更確切地說,它們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讓傳感器網絡相互聯通,從而提供商業(yè)服務)。
不幸的是,這個復雜的情況并沒有任何好轉。正如ReadWrite員工布萊恩·普羅菲特(Brian Proffitt)所說:“與早期的互聯網不同,那時軍事和大學的研究中心都朝一個方向努力,而今天,每家公司都在各自為戰(zhàn)?!?/p>
目前,仍然沒有任何強制措施能讓各家公司并肩前進,不過這種情況很有可能迎來轉變。
服務,而非傳感器
Gartner預計,2020年物聯網供應商最高可賺取3090億美元的直接營收,而大部分營收來自服務。
博世公司正在構建一些類似“車隊管理”的服務,這些服務建立在傳感器和服務的基礎之上。不過,傳感器只是提供服務的一個手段,真正賺錢的是服務,而不是傳感器或設備。
針對物聯網標準問題,O’Reilly的編輯安迪·奧萊姆(Andy Oram)主張“再觀望一番”。他說道:“我們如何說服制造商構建含有標準通信協(xié)議的日用品?對于那些運行專有協(xié)議和利用私人服務器生成數據的制造商,我們如何向他們提供商業(yè)模型,讓共享數據比囤積數據更具吸引力?”
有利可圖的領域通常會出現標準,而這些標準很有可能由供應商自主決定,就像物聯網行業(yè)標準組織AllSee Alliance一樣。博世公司正準備構建基于自家傳感器的物聯網服務,不過它還需要同行的競爭對手幫助。
這也導致博世公司不僅專注于設備的研發(fā),還專注于商業(yè)模式的探討。
沒有一家硬件公司可以只依賴于自己生產的傳感器。即使像蘋果這樣成功的硬件制造商也最終讓位于開源的、基于服務的谷歌Android系統(tǒng)。
物聯網仍然處于發(fā)展的早期階段。根據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對市場發(fā)展模式的理解,傳感器和商業(yè)服務的垂直整合將自然而然地主導物聯網市場,不過,這不會是物聯網發(fā)展的最后形態(tài)。
隨著傳感器數量的激增,它們會遵循不同的標準,服務供應商不得不收集和分析不同數據,這將促使行業(yè)標準的建立。
重點在于硬件公司能否著力推行標準化,以便獲取服務收入。純硬件制造商注定走向滅亡,而那些看到“物”之外的發(fā)展機遇并且不止專注于互聯網服務的公司未來將十分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