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百家號)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手機開始使用側邊指紋技術,一方面是因為使用最新的屏下指紋技術必須使用成本較高的OLED屏幕,但是對于價格較低的手機來說是很不現(xiàn)實的,傳統(tǒng)的前置指紋識別又會影響屏占比,后置指紋則會影響手機后背的整體設計,而且必須拿起手機來才能解鎖,不太方便。
除了能在最期的索尼 Xperia 旗艦中亮相,側面指紋也沒有太多出場的機會。那時大部分的手機,都還是以前置指紋為主。將指紋識別功能整合到實體 Home 鍵上,是當時最常見的做法。到了后來,手機全面進入了追求高屏占比的時代。設計師們需要減少手機正面上的東西,才便于塞下更大尺寸的屏幕。那占地面積最大的實體 Home 鍵,自然就成為了首當其沖被動刀的對象。
而屏幕指紋技術推出后,就快速拿下了所有旗艦機陣型,除了少數(shù)還在用著后置指紋和已經改用結構光面部識別的產品,大部分旗艦智能手機都用上屏幕指紋識別技術。而在入門到中端定位的機型中,廠商都只會選擇成本更低的后置指紋方案,這樣就讓留給側面指紋的市場就更小了。
話雖如此,側面指紋的出現(xiàn)率確實不如后置指紋和屏幕指紋,但它在帶給用戶體驗上的表現(xiàn)并不會后兩者要差。使用成本、工藝上的限制,讓側面指紋成為一個完全被低估的技術。試想當手機正面朝上放在桌面時,用戶在不拿起手機的情況下就能夠通過側面指紋來解鎖。如果只是想看看掛在鎖屏頁面的信息時,那只需要輕按電源鍵就能夠完成,靈活性還是要比后置指紋來得方便。
除此之外,當用戶如果需要用手機通過 NFC 進行非免密支付時,后置指紋就會更麻煩一點。因為 NFC 支付時,用戶需要將手機背部緊貼支付設備,此時就會和后置指紋識別產生空間上的沖突。用戶必須要先接觸一次支付設備,進行一次指紋識別后再將手機移過去支付。整個流程下來還是有點啰嗦,要是遇到公交車和地鐵這種需要快速支付的場景,那后置指紋用起來還是不夠便利。側面指紋和屏幕指紋識都能夠直接讓手機平放在支付感應區(qū)上,確實要方便不少。
其實,用戶只要是習慣了手機的操作模式,要快速地使用屏幕指紋進行解鎖也不是難事。不過,物理按鍵能讓用戶形成機械記憶,只要識別的位置能適配到用戶的握持手機的手勢,那解鎖的效率確實要比屏下指紋再快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