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官方宣布為其無人機更新應用程序,增加「本地數據模式」,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連接無人機,并使用部分功能,無人機的飛行不受影響,但所有聯網功能都將無法使用。
這是美軍官方稱「網絡安全漏洞」而停用大疆無人機產品以來,大疆官方最新的一次功能升級。很難不讓人猜測二者之間有怎樣的聯系。
盡管在接受外媒TechCrunch采訪時,大疆官方表示這次更新主要是為企業(yè)客戶服務,而不是回應美軍(封殺),并表示這項新功能已經研發(fā)了一段時間。但在這件事背后,關系到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在數據越來越重要的今天,企業(yè)在擴張道路上究竟要如何面對來自國家和政府提出的責任?
數據安全背后的「不確定性」
我們不妨先來簡單回顧一下今年8月初發(fā)生的「大疆無人機停用」事件。
消息報道,一份來自美軍的文件稱由于存在「網絡安全漏洞」,美軍將停用來自DJI大疆創(chuàng)新的產品,公告中表示此次停用包括但不限于無人機、相機、電池或安裝了DJI軟件及應用程序的設備。
專業(yè)無人機網站SUAS News也得到了美國陸軍的內部備忘錄。其中顯示共有300多件大疆產品在美國陸軍服役,是此類裝備中被使用最廣泛的一個品牌。
這份備忘錄造成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國際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對于大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疆創(chuàng)新副總裁徐華濱2016年接受采訪時曾透露,大疆80% 的銷量來自海外。而美國財經新聞網站Marketwatch的報告中顯示,從2014年到2016年,美國無人機單月銷量增長了224%,大疆占據了50% 的市場份額。這說明,大疆無人機在美國市場的確具有非常大的競爭優(yōu)勢。
這件事后續(xù)的發(fā)展仍然很有戲劇性,美國聯邦政府部門針對此次事件展開調查,結果顯示稱,大疆無人機能夠確保數據安全。
同樣的,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就表示,在其2016年10月對大疆S-1000型無人機進行研究時,確認了其不會存在數據泄露的威脅。
所以盡管美國陸軍的這份備忘錄對于大疆的影響不小,但政府層面對于大疆無人機在數據安全上的調查說明大疆具備安全性,這種美國軍方和政府層面的不同聲音既說明大疆在數據安全上的確沒有所謂的「漏洞」,但同時也表示出來國家層面對數據安全的意見的「不確定性」。
另外一點原因則在于,早在2014年11月,大疆就創(chuàng)辦了航拍社交平臺「SkyPixel」,用戶可以通過DJI GO直接在手機中編輯航拍視頻、照片,上傳到SkyPixel,這顯然是政府及一些軍隊用戶不希望使用的功能。
所以,就不難理解,在新的「本地數據模式」中,大疆允許用戶在飛行過程中中斷DJI GO客戶端和網絡的連接,從而避免將包括圖片、視頻以及飛行日志在內的數據資料傳送到DJI服務器中。這件事背后,實際上是在尋找能夠調和這種「不確定」的最佳方案。
大疆副總裁Brendan Schulman稱這一次的更新「向用戶提供了額外保險?!贡硎尽钢匾獢祿粫鞯骄W上?!共⑶夷軌虮WC無人機原有的安全性,看起來,這是目前對這件事最好的處理方案。盡管大疆方面明確表示,這項功能主要是為企業(yè)用戶考慮,而不是軍隊。但似乎可以看出,這一次的功能更新非?!讣皶r」。
用途廣泛帶來的焦慮
實際上,隨著民用無人機市場不斷成熟,人們利用無人機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伴隨而來的,是一部分人對這一平臺的焦慮。
過去人們使用無人機進行拍攝、攝像任務,而伴隨著產品的迭代更新,無人機開始在不同行業(yè)成為更專業(yè)的存在,如極客公園之前介紹過的Panton平臺,在美國想要打造的,就是通過無人機和自身算法,來代替人力檢修屋頂。同時,隨著無人機的性能進一步升級,它還被用來作為高空檢修作業(yè)中非常好用的工具。
在大疆發(fā)布曉Spark無人機時,大疆就提到,越來越多的行業(yè)正在通過無人機進行更深層的開發(fā),比如已經有公司通過無人機配合傳感器來進行家庭天然氣泄漏的檢查,這種方式通過在無人機上安裝相應的傳感器,通過在每家住戶窗外進行探測,就能夠對安全性做出評估,相比過去節(jié)約了大量時間以及人力成本。
更近一點的是,在今年九寨溝地震期間,大疆出動無人機進行救援,通過無人機進行災情勘探,并能及時去到一些危險現場進行航測、追蹤,一方面能夠對災情救援提供可靠的依據支持,另外一方面也能夠加快搜救速度。
功能強大之后自然會被運用在各個領域,軍事方面的用途自然也少不了。對于大疆這樣的企業(yè)來說,在民用領域的一些做法,就成了軍方認為的焦慮。
在2014年,大疆就創(chuàng)辦了航拍社交平臺SkyPixel(天空之城),用戶可以通過DJI GO應用在手機中編輯航拍的視頻、照片等內容,同時上傳到SkyPixel,對全世界無人機愛好者來說,這樣一個無人機拍攝交流平臺,自然就像是Instagram一樣受到歡迎。但對于軍方來說,自然也會焦慮是否會出現隱患。所以對大疆來說,八月份的這次突發(fā)事件,自然是有一種「躺槍」的感覺。
大疆不是個例
不論是不是為了對之前的事件作出回應,大疆在這一次的功能更新確實滿足人們對于數據安全方面的需要,而這件事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問題:國家層面的數據控制和保護被越來越多的擺上臺面。
大疆并非第一個因為數據問題而有必要采取新措施的公司,科技公司所收集的海量數據對于國家安全來說至關重要,這方面,大洋彼岸的蘋果公司實際上做了一個示范。
之后蘋果公司宣布在貴州建立數據中心,并表示新增的數據中心將會提高產品和服務的速度以及可靠性,同時也符合相關新規(guī),這樣的舉動讓不少人吃了一驚,人們好奇為什么蘋果會選擇在國內建立數據中心,而問題的答案,其實就在于國家對于數據的重視。
實際上,這里提到的「新規(guī)」就是已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了在中國大陸境內的云服務必須由本地企業(yè)運營。
同樣,在中國之外,俄羅斯和美國對于數據安全也十分重視。對于像IBM、思科和Google這樣的美國公司,俄羅斯政府要求其提供軟件源代碼以進行數據審查,而美國也對俄羅斯殺毒軟件公司卡巴斯基實驗室采取過相似的方式。
所以再看看大疆,按照大疆無人機官方應用DJI GO應用的默認設置,包括飛行日志、視頻和音頻在內的飛行記錄細節(jié)將會上傳至美國、中國大陸和香港的服務器,大疆要在國際化道路上走的更穩(wěn),在數據上必然會更加重視,不同地區(qū)的數據依照不同地區(qū)來保存似乎是必然的。
所以,再看看美軍對于大疆的「突然發(fā)難」就不難發(fā)現,不論是哪個國家,在面對可能會有潛在風險的數據安全方面的問題時,都不敢掉以輕心。
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盡管好產品可以走向全世界,但數據卻是有疆界的,不論哪個國家都會出于數據安全而進行政策調整,顯然,大疆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