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G技術的應用已經(jīng)被大眾所知,舉凡自動駕駛、個人AI助手、遠距醫(yī)療等,都將因為5G技術的突破而實現(xiàn),到底5G與4G技術的差異在哪里呢? 這就得從有線、無線傳輸開始說起。
顧名思義,有線傳輸代表透過實體介質傳送數(shù)據(jù),而無線傳輸則是透過電磁波傳送訊號到基地臺,接著轉往電信系統(tǒng)商的機房傳輸。 以有線傳輸來說,目前單條光纖最高速度已經(jīng)能達到26Tbps,幾乎是傳統(tǒng)網(wǎng)速的上萬倍之快,因此,當前世界各國苦心鉆研的,是打破無線傳輸?shù)乃俣认拗啤?/p>
圖1 : 整合物聯(lián)網(wǎng)的全新網(wǎng)絡
除了常見的電磁波傳送外,近年竄紅的還有光波傳輸Li-Fi(Light Fidelity),是相當于Wi-Fi的可見光無線通信(VLC)技術,能利用發(fā)光二極管(LED)燈泡的光波傳輸數(shù)據(jù),除能提供照明與無線聯(lián)網(wǎng), 還可避免產(chǎn)生電磁干擾。
然而在無線傳輸技術的研發(fā)主流上,仍是以電磁波傳輸為主,其中的頻率范圍扮演了重要角色,它的公式原理也很簡單─頻率越低(如特低頻VLF,3-30KHz),速度越慢,同時它的波長也就越長(長波,1,000Km-100Km), 傳輸范圍更廣,目前主要的應用為遠距離通信。
反之亦然,頻率越高(至高頻EHF,30-300GHz),速度越快,波長越短(毫米波,10mm-1mm),傳播范圍也就越短。
目前中華電信使用的4G頻段包含900、1800、2100、2600MHz四個頻段,臺灣大哥大支持700、1800兩個頻段,遠傳則支持700、1800、2600 三個頻段。 臺灣的主流電信商大多使用的是超高頻(UHF,0.3-3GHz)技術。 總而言之,臺灣目前是以使用高頻率、大帶寬,速度快的頻段為主。
而目前的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tǒng)(5G)標準,雖然預計將于2018年中訂出,但下一代行動網(wǎng)絡聯(lián)盟(Next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Alliance) 則早先定義了5G網(wǎng)絡的要求:以10Mbps的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支持數(shù)萬用戶;以1Gbps的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同時提供給在同一樓辦公的許多人員等等規(guī)定;支持數(shù)十萬的并發(fā)連接以用于支持大規(guī)模傳感器網(wǎng)絡的部署等。 成為各大電信系統(tǒng)商欲達成的目標。
5G厲害在哪里?
圖2 : 5G特點示意圖(Source:IEEE Computer Society)
5G并不是簡單提升速度就好,它還得包含許多特性:包括毫米波、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波束賦形、D2D等。 所謂的毫米波,也就是前述所提到的高頻,然而為什么我們過去不使用速度更快的高頻呢? 是因為高頻過去多半運用于軍事上,另外則是有成本的考慮。
成本的考慮又是什么? 假使電磁波的頻率越高,波長就越長,連帶地它的繞射能力也就越差,就如同衛(wèi)星通訊及GPS導航一樣,對于傳輸方向有一定要求,因此,電信系統(tǒng)商就得興建更多的基地站來傳遞訊號,成本也就跟著水漲船高。 舉例來說,原本一個4G的基地臺就能覆蓋的范圍,5G基地臺就得裝設6-8個基地臺才夠用。
為了解決這項問題,多數(shù)電信商會使用微型基地臺(Microcell),來取代過往的大基地臺,成本也能跟著下降,這時也會引發(fā)一些疑慮,如果架設了這么多的基地臺,會不會造成更多的輻射污染呢?
這可以用一種簡單的模擬來說明:在一間房間里,用一個大功率的暖爐好,還是數(shù)個小功率的暖爐好呢? 答案當然是后者,因為后者的覆蓋良好,熱能不會集中于某區(qū)域散播,而是相對分散,并且速度快,功率影響也更小。
而MIMO又是什么呢? 答案是裝設“更多的天線”。 為什么智能型手機內(nèi)能容納更多支天線呢? 是因為當頻率越高時,波長短,天線也就跟著縮短。 過去的大哥大多有一只長長的天線,而今日卻已經(jīng)不常見了,并不是因為它們不再被需要,而是縮小嵌入整只手機里頭去了。
而5G時代使用的毫米波,天線也能再度縮小。 因此,除了可以將更多的天線塞入手機外,微型基地臺內(nèi)也能放入更多的天線,接收與發(fā)送訊號的窗口越多,處理速度也能大幅增加,達到所謂的“多進多出”。
控制電磁波的傳輸方向再來是具備高技術門坎的波束賦形。 電磁波的傳輸,一般是用四散、廣播的方式傳遞訊號,然而我們通常只需要將訊號朝著某方向傳遞即可,多數(shù)的電磁波能量都被大幅浪費。
而波束賦形則是可以控制射頻訊號,使得基地臺站上的電磁波,能對準它提供服務的對象(智能型手機),并隨之改變方向。 透過此項精準傳遞訊號的服務,可以大大提升基地站的服務數(shù)量。
圖3 : 多天線MIMO示意圖(Source:Rick Janse Kok MBA)
最后一項5G特性─D2D(Device to Device),則代表當日后使用5G技術時,不再需要透過基地臺來轉送訊號,即可讓鄰近的兩臺無線裝置能夠建立直接聯(lián)機(Device-to-Device Link)來進行通訊, 大幅度地降低基地站的使用資源。
5G在生活中實現(xiàn)而在什么時候才能夠看到5G實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呢? 目前已經(jīng)有部分5G技術開始進行測試,例如美國AT&T和Verizon正測試家庭和企業(yè)的5G寬帶固網(wǎng);而南韓的電信商則希望趁著2018年平昌冬季奧運會時,能夠提前讓5G網(wǎng)絡到位 ;世界各地的電信商則預估將在2020年開始提供5G的行動服務。
2017年11月,美國電信商Verizon也宣布在2018下半年將在加州推出業(yè)界第一個商用5G固定無線接入寬帶網(wǎng)絡服務,并在年底前擴張市場。 此外,Verizon宣布將和瑞典電信設備制造商Ericsson合作,Ericsson將成為2018年商用固定無線接入5G服務的網(wǎng)絡設備供貨商。
目前各家電信商正在進行多種模型的測試校正,包含網(wǎng)絡的建立方式以及使用的電磁波頻段,可預見的是,5G將是新一波的戰(zhàn)場,勝出的技術和方案將成為業(yè)界標準,也能在新世代中取得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