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機器人是機器人的重要研究領域,人們很早就開始移動機器人的研究。世界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移動機器人是斯坦福研究院(SRI)的人工智能中心于1966年到1972年研制的,名叫Shakey,它裝備了電視攝像機、三角測距儀、碰撞傳感器、驅(qū)動電機以及編碼器,并通過無線通訊系統(tǒng)由二臺計算機控制,可以進行簡單的自主導航。Shakey的研制過程中還誕生了兩種經(jīng)典的導航算法:A*算法(the A* search algorithm)和可視圖法(the visibility graph method)。雖然Shakey只能解決簡單的感知、運動規(guī)劃和控制問題,但它卻是當時將AI應用于機器人的最為成功的研究平臺,它證實了許多通常屬于人工智能(Ari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領域的嚴肅的科學結(jié)論。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隨著計算機的應用和傳感技術的發(fā)展,以及新的機器人導航算法的不斷推出,移動機器人研究開始進入快車道。
移動機器人智能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自主導航,而實現(xiàn)機器人自主導航有個基本要求——避障。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移動機器人的避障,避障是指移動機器人根據(jù)采集的障礙物的狀態(tài)信息,在行走過程中通過傳感器感知到妨礙其通行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物體時,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有效地避障,最后達到目標點。
實現(xiàn)避障與導航的必要條件是環(huán)境感知,在未知或者是部分未知的環(huán)境下避障需要通過傳感器獲取周圍環(huán)境信息,包括障礙物的尺寸、形狀和位置等信息,因此傳感器技術在移動機器人避障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避障使用的傳感器主要有超聲傳感器、視覺傳感器、紅外傳感器、激光傳感器等。
移動機器人避障常用的傳感器
1.激光傳感器
激光測距傳感器利用激光來測量到被測物體的距離或者被測物體的位移等參數(shù)。比較常用的測距方法是由脈沖激光器發(fā)出持續(xù)時間極短的脈沖激光,經(jīng)過待測距離后射到被測目標,回波返回,由光電探測器接收。根據(jù)主波信號和回波信號之間的間隔,即激光脈沖從激光器到被測目標之間的往返時間,就可以算出待測目標的距離。由于光速很快,使得在測小距離時光束往返時間極短,因此這種方法不適合測量精度要求很高的(亞毫米級別)距離,一般若要求精度非常高,常用三角法、相位法等方法測量。
2.視覺傳感器
視覺傳感器的優(yōu)點是探測范圍廣、獲取信息豐富,實際應用中常使用多個視覺傳感器或者與其它傳感器配合使用,通過一定的算法可以得到物體的形狀、距離、速度等諸多信息?;蚴抢靡粋€攝像機的序列圖像來計算目標的距離和速度,還可采用SSD算法,根據(jù)一個鏡頭的運動圖像來計算機器人與目標的相對位移。但在圖像處理中,邊緣銳化、特征提取等圖像處理方法計算量大,實時性差,對處理機要求高。且視覺測距法檢測不能檢測到玻璃等透明障礙物的存在,另外受視場光線強弱、煙霧的影響很大。
3.紅外傳感器
大多數(shù)紅外傳感器測距都是基于三角測量原理。紅外發(fā)射器按照一定的角度發(fā)射紅外光束,當遇到物體以后,光束會反射回來,如圖所示。反射回來的紅外光線被CCD檢測器檢測到以后,會獲得一個偏移值L,利用三角關系,在知道了發(fā)射角度α,偏移距L,中心矩X,以及濾鏡的焦距f以后,傳感器到物體的距離D就可以通過幾何關系計算出來了。紅外傳感器的優(yōu)點是不受可見光影響,白天黑夜均可測量,角度靈敏度高、結(jié)構簡單、價格較便宜,可以快速感知物體的存在,但測量時受環(huán)境影響很大,物體的顏色、方向、周圍的光線都能導致測量誤差,測量不夠精確。
4.超聲波傳感器
超生波傳感器檢測距離原理是測出發(fā)出超聲波至再檢測到發(fā)出的超聲波的時間差,同時根據(jù)聲速計算出物體的距離。由于超聲波在空氣中的速度與溫濕度有關,在比較精確的測量中,需把溫濕度的變化和其它因素考慮進去。超聲波傳感器一般作用距離較短,普通的有效探測距離都在5-10m之間,但是會有一個最小探測盲區(qū),一般在幾十毫米。由于超聲傳感器的成本低,實現(xiàn)方法簡單,技術成熟,是移動機器人中常用的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