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6 日,華為發(fā)布 2021 年上半年經營業(yè)績報告,其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實現(xiàn) 3204 億元、313 億元,同比下降 29.43%,24.8%。
華為官方表示,整體經營結果符合預期。
同時,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財報中說,未來 5 年,華為的目標就是" 活下去,有質量的活下去。"
放開這份財報不談。一周前,華為 P50 發(fā)布,口碑上不盡人意。
作為一部推遲了近 4 個月的旗艦機,沒有看見什么大招,多少有點辜負花粉的期待。經過一個多小時后,發(fā)布會結束,留在腦中的只有這一句話:
華為 P50,沒有 5G。
沒有 5G 還貴,小失望
以往,華為手機的發(fā)布會都會安排在春季 3 月末,這次因為美國制裁的原因,發(fā)布會被迫推遲到了 7 月末,但遲到的華為 P50 仍滿載人們的期待。
發(fā)布會上,余承東依然濃墨重彩地介紹了華為的影像技術。
比較讓人記憶深刻的有兩點,一是華為研發(fā)多年的計算光學得以應用,可以還原 81% 的圖像信息,而之前的半段式圖像處理只能達到 60%;二是采用了雙影像單元的技術,通過提高攝像頭之間的協(xié)同工作能力,實現(xiàn)高畫質,再也不用和友商比攝像頭數(shù)量了。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鴻蒙,華為 P50 系列搭載了今年剛出的 HarmonyOS 2。
半小時后,關于手機的發(fā)布會結束。
對于多等了 4 個月的花粉來說,這樣的結果顯然沒有達到預期。未達到預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沒有 5G。
這點也是很奇怪,因為華為 P50 搭載的是曉龍 888 和麒麟 9000。根據(jù)余承東的介紹,芯片是 5G 芯片,但是因為美國的限制,5G 芯片只能當成 4G 用。有專家分析,這很可能是射頻芯片出了問題。
作為具有全球領先通信技術的華為,P50 系列竟然不能支持 5G,就好像《紅樓夢》少了后 40 回,維納斯斷了一雙臂膀,讓人深感缺憾。
但是,一定會有細心的小伙伴會問:
華為 P50 系列先行發(fā)售的版本是搭載的是麒麟 9000 芯片,而麒麟 9000 是支持 5G 的。
之前同樣搭載麒麟 9000 芯片的華為 Mate 40 系列都支持 5G,怎么到了 P50 系列就不支持了呢?
這里,小編有必要為大家解釋一下。
其實,要問華為 P50 系列為什么不支持 5G,大家的第一反應一定是:這和美國的制裁有關。這個回答對是對,但不能解答我們更深的疑惑,比如為什么麒麟 9000 到 P50 上就不能用 5G 了。
就華為來說,此前他們已經能夠實現(xiàn)基帶、外設、電源管理以及軟件上的技術突破,做到自給自足,這次的問題主要出現(xiàn)在射頻前端。
射頻前端的構成非常復雜,正如我們剛才說的,主要由功率放大器 (PAs)、低噪聲放大器 (LNAs)、開關、雙工器、濾波器和其他被動設備組成。
而且因為 5G 相比 4G 性能指標成倍增加,比如頻段數(shù)大幅提升,讓 5G 的射頻前端復雜度達到了恐怖的級別。因此 ,射頻前端在 5G 時代價值高漲,重要性甚至可以超過基帶。
而在射頻前端中,又以濾波器為核心元器件。大家可以看下面這張圖,濾波器在射頻前端市場價值的比重達到 53%,重要性可想而知。
其實射頻前端的其他部件,我國能夠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自給自足,比如國內的京信通信、信維通信和碩貝德都可以量產 5G 天線,像卓勝微、慧智微等也可以量產 5G 射頻開關、PA 和 LNA 等部件,這些部件相對來說不是那么重要,我們的技術和產業(yè)能力足夠使用。
據(jù)網(wǎng)絡的一篇報道,今年 5 月,一個消費者發(fā)現(xiàn)華為商城單賣的手機售罄后,只能買 " 手機 + 智能墨鏡 " 的組合,多花了 2000 多塊。
華為的這種銷售策略無疑會加速自己的生態(tài)延展,但是弊病也很明顯,這是以犧牲消費者購物體驗為代價的。
不難看出,華為現(xiàn)在多少有點著急了。尤其現(xiàn)在手機業(yè)務萎縮的時候,手機的品牌效力可以賦與其它產品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而現(xiàn)在,華為要入局的智慧生態(tài)場景也有小米在場,先發(fā)優(yōu)勢不足。
在品類上,華為主要在 "8",而小米似乎并不在乎是幾,從掃地機器人到電腦,所覆蓋的生活場景,要比華為要豐富的多。
其次,小米的產品,性價比高。在生活場景這塊,一些小物件,依托便宜的價格,更能讓消費者嘗鮮,能加快滲透和覆蓋。而華為一直秉持的是高端路線,到底能不能在這塊找到突破口,還需要驗證。
最重要的一點是,所謂的智慧生態(tài)場景,是建立在手機的基礎上的。在華為的手機銷量受阻,而小米的出貨量躍居世界第二的背景下,華為的 "1+8+N" 的構想是否還成立:沒有了 "1",場景如何連接?華為還有和小米比拼的優(yōu)勢?
所以,目前來看,華為要依靠智慧生態(tài)場景撐起華為手機失去的市場份額,依然面臨很大挑戰(zhàn)。華為只有繼續(xù)開拓新的業(yè)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