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分層教學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研究
引 言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已成為現(xiàn)代高等教育的熱點。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大學本科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同時也是衡量高校教學及高校學生素質和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目前,國內外針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內容與方法、模式與組織形式的研究乏善可陳,但針對“分層教學”的理論研究及實踐創(chuàng)新研究則為數(shù)不多,筆者將“分層教學”與“興發(fā)教學”相結合,研究了一種基于“興發(fā)教學” 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分層教學方法,同時,通過對具體教學進行分析,確定了該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從而為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提供了有利參考。
1 分層教學思想
分層教學是指依據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的要求,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將學生劃分到不同的層次,在教學活動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實行不同步的教學進度,并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1]。分層教學從形式上可以分為“走班制”分層教學、班內隱性分層、定向培養(yǎng)目標分層等模式。
“走班制”分層教學是一種部分課程流動的,全年級范圍的分層,它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學習課程的時候, 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課。教師根據課程摸底結果, 按照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分成三個或四個層次,組成新的教學集體。這種形式教學管理難度大,但任課老師教學針對性強, 便于操作[2]。
班內隱性分層是指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避免因明顯的分層標記而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而采取只有任教老師和學生本人知曉,學生之間并不知道,以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該學生進行干預和影響的一種分層形式[3]。
定向培養(yǎng)目標分層模式是指按照學生的畢業(yè)去向分層分班教學。具體做法是 :入學時進行摸底調查,既了解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又了解學生對就業(yè)與升學的選擇,在尊重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同時,也反饋學生自身的學業(yè)情況,正確定位, 開展分層教育[4]。
2 分層教學的實施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校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其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yè)領域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文化素養(yǎng)。根據分層教學思想,本文選取了定向培養(yǎng)目標分層模式展開研究。學生入學時首先進行摸底調查,確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 然后,以學生的基礎和發(fā)展為依據,根據其專業(yè)劃分為文科及理科兩個層次。兩個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授課計劃,安排同樣的進度,只是教學目標和知識難度有所區(qū)別,文科班更注重計算機操作能力的訓練,而理科班則更突出程序設計及編程能力的培養(yǎng)。
2.1 前期分層教學調研
本文針對河西學院 2012 級學生展開教學研究。為了保證數(shù)據的真實性,以便用樣本真實估計整體,所以采用了隨機抽樣的方法,從 2012 級學生中隨機抽取了音樂學院 121 班 34名學生及土木工程學院 121 班 37 名學生。調查問卷試圖通過抽樣調查了解學生的實際計算機水平及對分層教學的支持程度,從而為計算機教學的改革提供有效依據。
圖 1 所示為 71 名學生計算機操作熟練程度調查數(shù)據餅圖,從圖中的顯示數(shù)據可以看出,計算機操作很熟練的學生僅占總數(shù)的 2%,而不熟練及非常不熟練的學生占到了調查總數(shù)的 69%,因此,以此樣本評估整體,得知學生實際掌握計算機的水平還很薄弱,需要通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來加強并提高計算機的應用水平。
表 1 所列是由SPSS 軟件分析的學生希望采用分層教學的數(shù)據結果。表中數(shù)據顯示 :希望采用分層教學模式的學生有46 人,占有效百分比為 61.3%,不希望采用分層教學的學生人數(shù)為 17 人,占有效百分比為 22.7%,該統(tǒng)計結果說明愿意開展分層教學的學生占有很大比例,另外,從此數(shù)據可看出,學生對改善自身計算機水平的愿望非常迫切。因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不同的授課計劃及授課內容既能兼顧到學生的學習需求,也能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采用分層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2.2 確定課程教學目標
根據教育部教職委《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 礎教學的幾點意見》白皮書的精神,在課程建設與改革中,應 注重加強基礎理論教育,注重應用技能的培養(yǎng)。本課程依據 前期學生調研數(shù)據,確定采用更加適應本課程的定向培養(yǎng)目 標分層模式開展實施分層次模塊化教學,將計算機基礎課程 體系劃分層次,對教學內容劃分模塊,根據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 需求選擇不同教學模塊,使計算機基礎教學與專業(yè)學習相結 合,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的分層培養(yǎng)。
2.3 教學方法
“興發(fā)教學”包括情感教學、思維教學及體驗教學三個方 面。本文結合“興發(fā)教學”思想,將“興起”與“發(fā)展”融于一體,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激發(fā)并引導教學為輔助,營造寬松的自主 學習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興發(fā)教學的分層教學過程分為前期情感教學、思維教學及體 驗教學三個部分 [5]。
前期情感教學主要側重于“興起”,通過教師的引導作用, 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生涯規(guī)劃,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 興趣,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理解與尊重,陪伴、 指引學生健康成長和學習,把教師的身份適當轉變?yōu)閷W習伙伴 的身份,這樣更有利于課程的高效開展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思維教學以興起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引發(fā)學生主動思 考、大膽假設為目標。該過程中,教師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特點、 專業(yè)情況及不同層次的學習重點,實施不同的授課計劃并依 據教學模塊內容設計有效完整的任務單元,每個任務單元自 成系統(tǒng)并和其它任務單元內在銜接,制定詳細完整的學習要求, 控制教學順利有序的進行。
體驗教學過程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過程中,學生自主或協(xié)作完成教師下發(fā)的教學任務,通過上機練習的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強化并內化為自身知識體系, 從而最終順利完成本課程的教學任務。
2.4 教學效果及評價
通過分層教學的開展,我校學生參加省級和國家級計算機能力考試的合格率比以往明顯提高,參加其它與計算機相關的職業(yè)資格證、行業(yè)企業(yè)證考試通過率也有較大提高,說明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加強。
3 結 語
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討論了一種基于“興發(fā)教學”的大學 計算機基礎課程分層教學方法,該方法不但能有效提高大學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效率與效果,也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 實踐動手能力,同時還為大學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 提供了良好的理論與實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