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MCU市場會洗牌嗎?
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命運的輪盤交到了它們手上。
2020年末,汽車半導體短缺現象開始進入人們視線,隨后,缺貨現象從汽車領域開始向更大范圍蔓延。目前芯片短缺已成為全球性問題,幾乎所有芯片行業(yè)都受到了沖擊,似有愈演愈烈之勢。其中,從芯片緊缺程度來看,MCU是本輪芯片缺貨中最嚴重的品類之一。
據研究機構IC Insight預計,今年全球MCU市場規(guī)模有望達到223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7%。需求端一派景氣之下,供應端產能卻頻頻吃緊。一邊是席卷全球的“芯片荒”,另一邊又有疫情、暴雪、火災等意外襲來,MCU市場供需缺口愈加拉大,產業(yè)鏈漲價聲四起。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也公開表示:“當前各類芯片中MCU最為緊缺,國內MCU芯片企業(yè)較為薄弱?!?/p>
缺芯確實正在給半導體行業(yè)帶來“陣痛”,刺激著本土MCU廠商尋找突圍之路。
外企壟斷下,本土MCU企業(yè)涌入市場
根據前瞻產業(yè)研究院發(fā)布的數據,超過74%的中國MCU市場被意法半導體、恩智浦、微芯科技、瑞薩電子、英飛凌等海外廠商占據,本土MCU廠商市場占有率僅為10%左右,產品主要集中于消費電子等細分品類。在汽車、工控等中高端市場,國際大廠幾乎處于壟斷地位。
從MCU終端應用市場分布來看,下游應用主要分布在汽車電子(33%)、工控/醫(yī)療(25%)、計算機(23%)和消費電子(11%)四大領域。根據IC Insights統(tǒng)計,2020年全球MCU市場規(guī)模達206.9億美元。
圖源:ASPENCORE
回看國內市場,據IHS數據統(tǒng)計,近五年中國MCU市場年平均復合增長率為7.2%,市場增速超過國外,2020年中國MCU市場規(guī)模達到269億元,但市場份額被海外大廠占據,國產滲透率低。
圖源:HIS,國金證券研究所
當前MCU國產化率較低,其主要原因大概可以歸納為三方面:
(1)MCU是平臺化的產品,海外廠商起步早,產品線豐富,生態(tài)完備,可為客戶提供所有產品全系列的選擇。終端廠商已經適應海外巨頭的MCU產品及生態(tài),切換國內MCU廠商的意愿較低;
(2)MCU在終端整機成本占比較低,且MCU又是嵌入式設備的核心。整個系統(tǒng)都圍繞MCU進行配置,因此客戶在選擇上較為謹慎,不會因為小幅的價格優(yōu)勢切換廠商;
(3)MCU需要客戶二次開發(fā),產品導入周期長,新產品上量慢。
然而,隨著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高端MCU的穩(wěn)定供應也引發(fā)國內汽車廠商的擔憂,市場迫切期待優(yōu)質國產MCU的出現。
目前,國產廠商也正在積極布局各系列MCU產品線,隨著國內MCU廠商加大投入力度,開始逐漸在特定細分領域實現突破,在中高端市場完成了產品的滲透,如兆易創(chuàng)新和極海在工業(yè)領域的突破(極海半導體MCU率先通過工業(yè)級IEC61508 SIL3安全認證),在汽車電子領域,國內目前已經實現車規(guī)級MCU量產的公司包括杰發(fā)科技、賽騰微電子、芯旺微、比亞迪等。
從企業(yè)數量來看,除了大家常常聽到的這些公司之外,國內還有數十家未上市公司和MCU初創(chuàng)企業(yè),粗略估算大概也有不下100家。國內的MCU公司在數量上并不輸,但產品種類還不太多,同質化問題較嚴重,市場占有率也不高,能達到歐美公司水平的寥寥無幾。
從趨勢上看,中國MCU產品性能和市場規(guī)模在不斷提升,國產MCU正在加速破局。但MCU 是個慢跑的賽道,本土廠商仍需要技術和可靠性的長期積累。
缺貨,國產替代風潮來臨
自2020年Q3以來,因市場需求高速增長及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公司紛紛上調產品價格。據統(tǒng)計,在2021第二季度,就有超30家半導體企業(yè)調漲產品價格,可見,缺芯引發(fā)的漲價還在持續(xù)。
據業(yè)內人士表示,現在不少晶圓廠基本上漲價幅度在20%左右,個別企業(yè)也有翻倍漲價現象。在原廠之外,還存在代理商、渠道商囤貨、炒貨的情形,不乏出現產品價格上漲十幾倍的情況。很多下游制造企業(yè)直接從買不到,變成了買不起。MCU產品的正常交貨期也從正常的8-10周左右不斷延長,目前包括英飛凌、恩智浦、意法半導體等在內的國際大廠均出現交期延長的情況,交期甚至最多延長4倍。
中信證券最新研報表示,2021年以來MCU海外大廠缺貨及價格飛漲現象突出,MCU海外缺貨正帶來供應商本土化機會,預計國內MCU頭部廠商有望加速導入下游各類終端客戶,2021年有望取得較好業(yè)績表現。
另外,在國外廠商占據優(yōu)勢的汽車和工控市場,行業(yè)廠商也開始通過更多渠道采購芯片、增加供應商備選。原來國內很多公司都是優(yōu)先選擇進口產品,但在經歷過這么一波“漲價缺貨”的摧殘后,國內的采購端風向開始轉變,國內下游客戶開始加速MCU的供應鏈本土化。
實際上,部分國產廠商經過多年的技術和經驗積累,產品技術指標已經能夠滿足下游客戶的需求,在缺貨背景下也能提供便捷的替代方案,這也是很多系統(tǒng)廠商近期加緊改版的原因。另一方面,中興、華為的遭遇讓國內企業(yè)明白了技術自研的重要性,原先堅持使用海外MCU的行業(yè)廠商也開始接納國產MCU,國產替代的風潮正在來臨。
相信業(yè)內人都了解,MCU產品有很強的慣性,一旦更換了就很難再換回來。所以,產品一旦切換成國產MCU,幾乎在其生命周期內就不會改回來了,除非國產MCU真的不穩(wěn)定或不能滿足需求。有行業(yè)廠商向筆者表示:“以前對國產MCU不信任,覺得可靠性、穩(wěn)定性差,現在用了之后覺得雖然不是完全滿意,但表現也還說得過去。下游終端廠商從本地服務效率、供貨安全和產品質量等方面綜合考量,也在逐步備份本土廠商方案,或直接將海外供應商替換為本土廠商?!?/p>
對于國產MCU廠商的發(fā)展建議,業(yè)內專家周立功強調:“國外IC設計能力不比國內差,但是他們的工程師離市場遠、決策慢,我們要發(fā)揮靈活機動的優(yōu)勢,定義獨特的瞄準細分應用的產品,細分市場未必是小市場。差異化思路之外,創(chuàng)新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而且獨特的商業(yè)模式可以提升很多競爭優(yōu)勢?!?/p>
總結來看,國內MCU廠商在未來要想長久不衰的生存,除了要著眼于國內當前市場,不斷提升市場份額之外,還需在技術上多加投入,讓自身產品與市場主流接軌。另外,也要從價格優(yōu)勢作為搶占市場的突破口,逐步完善MCU生態(tài)短板,積累和創(chuàng)新的同時打造差異化,致力于32位MCU以及汽車/工控等中高端市場的發(fā)展趨勢,爭取跑贏國產MCU的逆襲之路。
圖源:第一財經
再來看漲價問題,一般情況下供需失衡的時候都會有調價,但此次MCU價格漲幅之大讓人匪夷所思。熟悉行業(yè)的朋友應該知道,MCU原廠其實漲價并不太多,但在多種因素的疊加影響下,直接擾亂了芯片供應的平衡。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對此表示,在目前半導體供應緊張的背景下,良莠不齊的現貨分銷商更可能是芯片市場的不穩(wěn)定因素。
然而,在金錢里放肆狂歡的廠商們,仿佛早已忘了當年Atmel的教訓和命運的最終走向。過去在MCU市場聲名顯赫的Atmel,在缺貨、渠道炒貨、大漲價的一波三折后,最終被客戶狠心拋棄,渠道商、產品經理和銷售們也隨之四散而去。即便后來被Microchip收購,Atmel的MCU市場也早已一去不返,不復當年榮光。
在當前現狀下,行業(yè)廠商應該從歷史經驗中汲取教訓,在缺貨-囤貨-漲價之間做好平衡,這輪“風波”遲早都會過去,要做的是如何盡量在風波中保全自身,避免出局,避免Atmel的悲劇重演。
市場新變數
在缺貨的同時,本土MCU產業(yè)還有多股新的動力,在推動新的變革產生。一方面,所謂萬物互聯(lián)網跟的到來,給MCU廠商帶來了龐大的機會。此外,終端廠商自研和RISC-V也將成為本土MCU的X因素。
首先看終端廠商自研方面,國產家電巨頭格力電器近日公開宣布,旗下自研MCU芯片已經正式量產并投入使用,年產量超過1000萬顆。
圖源:騰訊網
布局芯片業(yè)務的家電廠商,不只有格力。前不久,美的集團在與投資者互動時,也毫不掩飾地表示公司正在積極布局家用芯片領域,產品涵蓋MCU、功率芯片等領域。除此之外,康佳、格蘭仕等企業(yè)也都已紛紛進軍半導體行業(yè),搞芯片研發(fā)。
以家電企業(yè)為代表的終端廠商紛紛自研芯片的原因其實不難理解。一方面,在國家大環(huán)境對于芯片自主可控的要求趨勢下,不希望命脈被掌握在外資手中,所以下定決心自研芯片,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自主研發(fā)對終端企業(yè)更有價值的地方在于提升產品的差異化,更好的做好軟硬件的適配及性能優(yōu)化。
在筆者看來,終端企業(yè)涉足芯片設計除了能給自身帶來好處之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本土IC的設計水平和經驗。更重要的是,或多或少對第三方的MCU供應商會造成影響。
再看RISC-V的興起。這個新興的指令集憑借其開源、定制化的特性,吸引了廣大廠商的興趣,也拉低了芯片的入門門檻。例如上文談到的格蘭仕就是借助這個架構,打造了自有的MCU,并將其應用到公司自有的設備中去。
圖源:eet-china
面對這個新趨勢,目前,國內部分MCU企業(yè)已經深入布局,包括兆易創(chuàng)新、東軟載波、極海、中微和沁恒微電子等在內的多家本土廠商已經推出了多款基于RISC-V指令集的MCU產品,靈動微方面也多次表達了公司對RISC-V的關注。
此外,類似芯來科技和平頭哥等國產廠商在IP領域的發(fā)力,也必將進一步降低MCU的門檻,助力本土MCU行業(yè)向前邁進。隨著生態(tài)伙伴的陸續(xù)加入以及RISC-V芯片設計平臺的涌現,可以縮短中小企業(yè)的研發(fā)周期,降低研發(fā)成本,有望大大加快國內企業(yè)的MCU設計和研發(fā)能力。相信不久的將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系統(tǒng)廠商投入RISC-V MCU的懷抱。
再者,據行業(yè)相關人士透露,現在國產MCU廠商在產能爭取方面呈現出不同的狀態(tài),有些廠商憑借獨特的設計,在當前差能緊缺的情況下,依然如魚得水,而大部分MCU廠商卻需要為了產能絞盡腦汁。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原本做WiFi和藍牙芯片的廠商,也開始憑借無線MCU的概念,去蠶食傳統(tǒng)MCU廠商的市場。
以上眾多因素的推動下,國內MCU市場新一輪大戰(zhàn)在即。
寫在最后
國產MCU要走向主舞臺,與其他半導體產品一樣,別無二致,需要走的是一條艱難曲折的突圍路。在當今全球缺芯、國產替代以及新技術興起的現狀和趨勢下,國產MCU迎來了較好的切入點。
但我們也必須要明白到,包括ST、NXP和瑞薩在內的領先供應商,能在國內多個市場牢牢把控著其地位,有其客觀因素所在。以ST為例,他們打造的STM32生態(tài),以及廣泛的產品線,可以幫助他們在短短十幾年,成為這個領域全球領先的廠商,這足以體現其底氣。而國內不少MCU廠商在發(fā)展早期,都是打著STM32替代的旗號“出道”,這也可以看出其實力。
但時來易失,赴機在速。
2021年8月18-20日,IOTE2021國際物聯(lián)網展將在深圳福田會展中心匯聚各行業(yè)群英,共論物聯(lián)網未來商機!現掃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立即報名參展!
識別下方二維碼立即預約觀展
~END~
搶先預登記,提前入群交流IOTE 2021展位#?深圳站2021年8月18-20日?深圳會展中心(福田)
? ? ? #?參展聯(lián)系:? ? ? 陳江漢先生 13360526899(微信同號)
今日份需求已上線1.液體泄漏監(jiān)測帶2.RFID周轉箱管理系統(tǒng)方案3.更多需求:https://www.iotku.com/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