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源 > 數字電源
[導讀]敘述嵌入式計算系統在開發(fā)階段、生產環(huán)境和現場環(huán)境三種情況下的調測技術和方法。

 摘要:敘述嵌入式計算系統在開發(fā)階段、生產環(huán)境和現場環(huán)境三種情況下的調測技術和方法,以及如何在硬件和軟件設計中進行可觀測性和可測試性設計。

    關鍵詞:在線測試 可觀測性 可測試性 BDM JTAG

引言

對于含有微處理器的裝置來說,調測總是軟件和硬件結合的。在產品開發(fā)的階段以排錯為主,在產品開發(fā)后期以及生產和現場運行階段,則是以測試為主。不同的階段,調測的內容、手段和使用的工具不盡相同。

測試接口并不是系統功能的一部分,測試接口設計本身也需要成本。對于小型簡單系統來說,沒有必要也不允許(成本考慮)設計測試接口;對于復雜系統來說,設計測試接口的花費是值得的。良好的測試接口設計可經縮短產品的開發(fā)周期,給產品維護、維修帶來便利。

對于嵌入式計算系統來說,測試往往是軟件和硬件相結合的,既有借助于“正確”的軟件來測試硬件,也有借助于“正確”的硬件來測試軟件。由于軟件設計人員和硬件設計人員的技術隔膜,二者常常在出現問題后相互指責,難以界定是軟件還是硬件問題。對于嵌入式系統的軟件設計人員來說,必須對硬件有足夠的了解。這一點,和通用計算平臺上的軟件設計是不同的;反之,硬件人員也必須能夠編寫一些測試軟件,以證明其設計的正確性。

1 開發(fā)階段的調制方法

1.1 RAM版本的目標系統調試

通過ICE(In-Circuit-Emulate)來調試目標板是開發(fā)人員最常用的手段。在產品開發(fā)初期,由于各種軟件和硬件問題很多,通過仿真器并結合邏輯分析儀、示波器等硬件信號測試工具能夠很好地發(fā)現問題。

在仿真器環(huán)境下,通過仿真器的監(jiān)控軟件來控制用戶軟件的運行,使用斷點、單步跟蹤和查看變量、CPU寄存器、存儲器的數值等手段來查找問題。由于仿真器的軟件和硬件需要一定的CPU資源,用戶軟件在仿真器環(huán)境下運行和脫離仿真器后獨立運行是有區(qū)別的。好的仿真器能夠盡量減小這種區(qū)別。常見的仿真器從技術上區(qū)分有:單CPU仿真器、雙CPU仿真器和ROM仿真器。

在仿真器環(huán)境下,程序一般是在仿真器的RAM存儲器中運行的,所以這種階段也稱為“RAM版本的目標系統調試”。

1.2 ROM版本的目標系統調試

在仿真器環(huán)境下,目標板運行調試正確后,一般的做法是將應用程序寫入目標板的非易失性存儲器中,讓目標板單獨運行。在很多情況下,目標板系統往往不能運行或者運行結果和仿真器環(huán)境下不一致。而沒有連接仿真器,無法觀察各種軟件狀態(tài),給分析問題造成一定困難。在目標板上設計指示電路有助于發(fā)現問題;在電路板上增加1個LED是最簡單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對于復雜系統,可以設計1個數碼管顯示輸出接口,或者設計1個調試用串口,將調試信息發(fā)送到PC機上顯示。

在使用PC機作為顯示輸出設備時,一般的做法是使用Winodws自帶的超級終端軟件,無需另外編制程序。和前二種方法相比,該方法的接口信號是雙向的,調試者可以通過PC機輸入信息到目標板中,設定顯示信息的類別。這一點,對于復雜系統的調試是很有價值的,CISCO公司的很多路由器產品就使用這種方法來維護和調試。

2 生產階段的測試方法

生產階段的測試只是對硬件電路或者系統進行測試。測試目的是為了對產品或者部件進行分檢,找出有缺陷的產品。測試內容包括:

*裸板測試——檢查未安裝元器件的電路板上的開路和短路缺陷;

*成品生產缺陷分析——檢查已安裝元器件的電路板上焊點的短路和開路缺陷;

*成品電氣性能測試——認證每個單元器件的上電運作;

*產品功能測試——認證電路模塊的功能。

生產測試和開發(fā)階段的硬件測試不同,需要測試方法快速、能成批測試,易于在制造生產線上安裝。在生產的不同階段使用的測試工具和技術也不相同。目前常用的測試工具和技術有:人工視覺檢查(MVI)、在線測試(ICT)、自動光學測試(AOI)、自動X射線測試(AXI)。其中人工視覺測試(MVI)只能用于小批量試制產品。

在線測試(ICT)是最常用的一種線路板測試方法:使用專門的針床與已焊接好的線路板上的元器件接觸,通過針床在線路板上施加微小電壓來測試線路通斷、元件是否正確安裝。由于需要為特定電路板設計專用夾具,適合于單一品種民用型家電線路板極大規(guī)模生產的測試;缺點是在高密度的SMT線路板測試困難。目前的替代解決辦法是使用光學方法測試(如AOI,AXI),或者使用邊界掃描技術(即基于IEEE1394標準的JTAG測試接口)測試。后者需要IC或者線路板支持此技術。

功能測試是生產過程的最后階段使用,測試線路板或者系統的功能指標,一般的功能測試需要設計專用測試設備和測試軟件。

3 現場測試技術

現場測試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在線測試,測試設備不停止運行;一種是停機測試,被測試設備停止運行;第三種為脫機測試,將被測部件從運行現場取出,放到專用的測試裝備上進行測試。從測試技術角度上說,后二者更容易進行各種測試;對于復雜系統來說,往往故障和問題需要在設備運行時才能發(fā)現和定位,必須進行在線測試。究竟采取哪種方式進行現場測試,取決于故障狀況和實際應用是否允許立即停機。

開發(fā)階段產品和成熟產品的現場測試要求也不同:前者測試目的主要是發(fā)現設計中的問題,由產品開發(fā)人員進行;后者側重于發(fā)現使用中的問題和失效的部件,目的是更換部件,由產品使用人員進行。(但測試方法和步驟也有可能是設計人員制定的。)

現場測試和試驗室測試的最大區(qū)別就是測試設備難以安裝和連接:線路板封閉在機箱中,測試信號線很難引入,即使設備外殼上留有測試插座,測試信號線也需要很長,傳統的在線仿真器在現場測試中無法使用。另一方面,現場往往沒有實驗室里的各種測試儀器和設備,因此,必須有更好的方法和手段來完成測試。

    嵌入式處理器中目前有很多芯片具有類似Motorola公司683XX系列處理器的BDM調試接口(詳見第5部分)。這種接口是串行的,處理器內部固化了調試微碼,為現場測試 帶來了方便。對于不具備這種接口的嵌入式計算系統,在系統設計時將關鍵信號點引出到一個測試接口插座上,通過該插座可輸入測試激勵信號和觀察輸出信號;對于軟件測試,可使用前文中所述的ROM板測試方法,外接顯示部件來觀察程序運行情況。

軟件現場調試的另外一個要求是程序應能夠現場下載,以便在發(fā)現問題后能夠修改軟件?,F場在線下載程序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使用具有ISP功能的處理(如Philips公司的P89C51RD系列MCU等),另一種方案是將軟件設計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應用功能軟件,另一部分是完成前者下載到系統中的下載通信軟件。無論哪種方法,下載的主機均是PC機。如果需要達到遠程調試和下載的目的,則要使用后一種方案。例如,在Echelon公司的Lonwork現場總線產品中,每個節(jié)點中的程序均可以通過網絡下載,這種功能為多節(jié)點網絡系統的現場調試帶來了極大方便。

4 可測試性設計

在產品開發(fā)初期,產品測試的目的是驗證產品設計的正確性,而可測試性部件的存在則能加快測試速度,縮短產品開發(fā)周期;在生產階段,通過測試來剔除有缺陷的產品和部件;在使用階段,測試則用于故障定位,找出失效的部件并更換或者維修??梢?,產品的測試在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蓽y試性設計應該在產品設計初期就加以考慮,結合測試在不同階段的作用來設計測試模塊和接口。

產品的可測試性設計要考慮的問題有:測試的目的、測試部件的位置、測試部件的基本要素、內置測試部件與外部測試設備儀器之間的電氣和機械連接,添加測試部件對被測模塊功能和性能的影響、測試部件的成本以及何時使用測試功能等。

如前所述,測試在產品不同階段是有差別的。在產品開發(fā)階段,很多參數需要定量和詳細地進行測試,以驗證產品在各種不同情況下是否能正常工作;測試參數,測試點較多,可以方便地連接各種外部測試儀器,也不需要考慮添加測試部件所帶來的附加成本。在產品生產和使用階段,測試的節(jié)點和參數數量也相對減少,測試一般是定性的,無需借助于外部設備的自測試,成本因素也必須考慮。

測試部件一般位于被測部件的接口和邊界位置上,如圖上所示,用于產品控制被測部件的激勵信號和采樣被測部件的輸出信號。測試部件一般由測試信號源、信號傳輸通道、測試觀察裝置等組成。測試部件可以完全包含在被測部件中,也可部分位于外部(如外接信號源和示波器等)。對于自動測試,測試部件還包括被測部件的預期輸出存儲部件比較部分。

在一個系統中,如何劃分模塊,確定測試位置(即模塊的邊界)是關系到可測試性設計是否合理的首要問題。模塊間最小相關原則和模塊內最小相似原則是兩個重要依據:前者保證測試可以獨立進行,不需要很多其它模塊的配合;后者可以使測試能正確反映被測模塊的大部分工況,不至于漏測很多工作狀態(tài)。

很多情況下,從被測模塊的邊界直接引出信號有困難,測試信號需要經過其它模塊引入到被測模塊上。如果作為信號路徑的模塊對信號特征沒有改變,則稱這種測試路徑是透明的,路徑模塊必須能在旁路模式和正常工作模式之間切換,實現起來有局限性。對于硬件來說,最簡單的透明路徑是使用跳線。

對于簡單嵌入式系統來說,測試一般包括上電自測試和人為測試。后者在故障出現時進行。對于復雜系統來說,還包括定時自動測試,比如在大型程控交換機和飛機機載電子設備的運行過程中,均定時進行自檢。

可測試性設計還應考慮測試功能所使用對象的不同。產品設計人員、產品使用人員和產品維護人員對測試內容的要求是同的,需要進行分層次的可測試性設計。

對于硬件和系統的可測試性設計已有IEEE1149.1/4/5等標準可以借鑒,對于單純的軟件測試,目前尚無具體和統一的標準,只有諸如代碼格式分析、白盒測試、黑盒測試、覆蓋測試等測試方法。軟件測試的途徑有兩個。一是在源代碼中增加大量測試代碼,使用條件編譯指令來控制形成調試、測試和最終發(fā)布等不同版本。調測版本的代碼規(guī)模要比最終的發(fā)布版本大很多,在問題解決后,一般將臨時性測試代碼通過編譯開關屏蔽。另外一個軟件測試途徑是使用專用的測試軟件(如法國Telelogic公司的LOGISCOPE測試工具),這些測試軟件能完成諸如覆蓋測試、代碼格式分析等功能,但均是針對特定的語言和操作系統環(huán)境,使用上一些限制。

還需要說明的就是“可觀測”設計的概念??捎^測性和可測試性不同,不需要加入激勵信號,只觀察系統運行中某些內部狀態(tài),比如軟件中某個重要變量的數值變化,硬件電路中某個IC引腳的信號電平等。在設計中,應該保留這些觀察接口,以便需要時用它來判斷和分析系統的問題。一個可測試的系統,一定是可觀測的,反之則不然。設計可測試性系統的目的是為了以后修改和改進設計,而使系統具有可觀測性則是為了維護系統,判斷哪個是出故障的部件,以便更換??蓽y試性設計一般用于新產品,而可觀測性設計用于成熟產品。當然,在結構、安裝條件和成本允許的情況下,成熟產品也應具有可測試性。實際上,由于處理器技術和芯片的日新月異,已經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成熟產品了。

在一類產品中的可測試性設計應該具有一致性,例如,用紅色LED表示電源狀態(tài),所有電路板均應采用紅色LED,點亮的頻率也應該一致。作為企業(yè),應制定相關的測試接口標準,并且這些標準應符合行業(yè)習慣或者行業(yè)標準。

5 測試和調試接口標準

測試和調試接口標準:JTAG和BDM。

5.1 背景調試模式

在使用傳統的ICE來調試時,使用ICE中的CPU來取代目標板中的CPU,目標板和ICE之間使用多芯扁平電纜來連接,而ICE在使用時一般還需要縮主機(一般來PC)來連接。

在一些高端微處理器內部已經包含了用于調試的微碼,調試時仿真器軟件和目標板上的CPU的調試微碼通信,目標板 上的CPU無需取出。由于軟件調試指令無需經過一段扁平電纜來控制目標板,避免了高頻操作限制、交流和直流的不匹配以及調試線纜的電阻影響等問題。這種調試模式在Motorola公司產品68300系列中被稱為背景調試模式BDM(Background Debug Mode)。在仿真器和目標之間使用8芯(或者10芯)的BDM接口來連接,其他公司的嵌入式處理器也有類似功能,不過叫法不同,例如AMD公司在其X86微處理器上提供“AMDebug”的調試接口。

    實際上,BDM相當于將ICE仿真器軟件和硬件內置在處理器,這使得我們直接使用PC機的并口來調試軟件,不再需要ICE硬件,大大節(jié)約了汽油發(fā)成本。一些調試器供應商也提供這種軟件產品(如XRAY)。對于用戶來說,為了調試一些特定問題,可以直接使用BDM命令來調試目標系統,以彌補商業(yè)調試軟件的不足。

BDM接口有8根信號線,也有為10根信號線的,如圖2所示。調試軟件通過4腳使CPU進入背景調試模式,調試命令的串行信號則8通過腳輸入,同時4腳輸入信號步時鐘,而CPU中的微碼在執(zhí)行命令后會在10腳輸出調試結果指示信號。可見,BDM接口引線由并口和PC機相連,調試命令則是通過串行方式輸入的。

目前在CPU內置的調試接口和微碼方面,各廠家尚無統一標準。處理器廠家、工具開發(fā)公司和儀器制造商曾于1998年組成了Nexus 5001 Forum(Nexus 5001論壇),成員包括Motorola、Infineon Technologies、日立、ETAS和惠普公司等,正致力于制定一個統一的片上通用調試接口。這方面的進一步情況可查閱http://www.nexus-standard.org/網站。

5.2 邊界掃描測試技術和JTAG接口

邊界掃描測試技術(Boundary-Scan Test Architecture)屬于一種可測試性設計。其基本思想是在芯片引腳和芯片內部邏輯之間(即芯片邊界位置)增加串行連接的邊界掃描測試單元,實現對芯片引腳狀態(tài)的設定和讀取,使芯片引腳狀態(tài)具有可控性和可觀測性。

邊界掃描測試技術最初由各大半導體公司(Philips、IBM、Intel等)成立的聯全測試行動小組JTAG(Join Test Action Group)于1988年提出,1990年被IEEE規(guī)定為電子產品可測試性設計的標準(IEEE1149.1/2/3)。目前,該標準已被一些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所采用(如DSP、CPU、FPGA等),而訪問邊界掃描測試電路的接口信號定義標準被稱為JTAG接口,很多嵌入式處理器內置了這種測試接口。在Cygnal公司的C8051F000系列單片機中和一些FPGA芯片中,JTAG接口不僅能用于測試,也是器件的編程接口。

IEEE1149.1標準支持以下3種測試功能:

*內部測試——IC內部的邏輯測試;

*外部測試——IC間相互連接的測試;

*取樣測試——IC正常運行時的數據取樣測試。

圖3給出了具有2個芯片的系統的邊界掃描測試原理。

圖3中,TCK為測試同步時鐘輸入,TMS為測試模式選中輸入,TDI為測試數據輸入,TDO為測試數據輸出,由測試移位寄存器產品。圖3中的小方框表示位于芯片外圍的邊界掃描測試邏輯單元,芯片每個引腳信號經過邊界掃描單元和內部的功能單元相連接。

目前,邊界掃描技術的應用主要在數字IC的測試上,這種設計思想也可用于模擬系統、板級測試甚至系統測試上。IEEE也制定了和IEEE1149.1相類似的標準IEEE P1149.4(數?;旌闲盘枩y試總線標準)、IEEE 1149.5(電路板測試和維護總線標準)。

本站聲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關機構授權發(fā)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本站亦不保證或承諾內容真實性等。需要轉載請聯系該專欄作者,如若文章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
換一批
延伸閱讀

9月2日消息,不造車的華為或將催生出更大的獨角獸公司,隨著阿維塔和賽力斯的入局,華為引望愈發(fā)顯得引人矚目。

關鍵字: 阿維塔 塞力斯 華為

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縣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數字化轉型技術解決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該公司與Amazon Web Services (AWS)簽訂了...

關鍵字: AWS AN BSP 數字化

倫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國汽車技術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艦產品SODA V,這是全球首款涵蓋汽車工程師從創(chuàng)意到認證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創(chuàng)建軟件定義汽車。 SODA V工具的開發(fā)耗時1.5...

關鍵字: 汽車 人工智能 智能驅動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來越多用戶希望企業(yè)業(yè)務能7×24不間斷運行,同時企業(yè)卻面臨越來越多業(yè)務中斷的風險,如企業(yè)系統復雜性的增加,頻繁的功能更新和發(fā)布等。如何確保業(yè)務連續(xù)性,提升韌性,成...

關鍵字: 亞馬遜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據媒體報道,騰訊和網易近期正在縮減他們對日本游戲市場的投資。

關鍵字: 騰訊 編碼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yè)博覽會開幕式在貴陽舉行,華為董事、質量流程IT總裁陶景文發(fā)表了演講。

關鍵字: 華為 12nm EDA 半導體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yè)博覽會上,華為常務董事、華為云CEO張平安發(fā)表演講稱,數字世界的話語權最終是由生態(tài)的繁榮決定的。

關鍵字: 華為 12nm 手機 衛(wèi)星通信

要點: 有效應對環(huán)境變化,經營業(yè)績穩(wěn)中有升 落實提質增效舉措,毛利潤率延續(xù)升勢 戰(zhàn)略布局成效顯著,戰(zhàn)新業(yè)務引領增長 以科技創(chuàng)新為引領,提升企業(yè)核心競爭力 堅持高質量發(fā)展策略,塑強核心競爭優(yōu)勢...

關鍵字: 通信 BSP 電信運營商 數字經濟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聯合牽頭組建的NVI技術創(chuàng)新聯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產業(yè)鏈發(fā)展研討會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動現場 NVI技術創(chuàng)新聯...

關鍵字: VI 傳輸協議 音頻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舉辦的2024年長三角生態(tài)綠色一體化發(fā)展示范區(qū)聯合招商會上,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軟通動力")與長三角投資(上海)有限...

關鍵字: BSP 信息技術
關閉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