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終極存儲器芯片可能是在個別原子內(nèi)進行位編碼;位于美國加州圣荷西的IBM阿爾瑪?shù)茄芯恐行?Almaden Research Center),最近發(fā)表一種掃描式穿隧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STM)應用的脈沖技術,能產(chǎn)生設計未來原子級存儲器芯片、太陽能光電板以及量子計算機所需的、納秒級的時間分辨率(-resolution)。
STM是IBM在1980年代所發(fā)明,已經(jīng)成為領域的重要設備;一旦將其分辨率擴展至原子等級,就能將個別原子影像化。但遺憾的是,STM迄今尚未能達成如此精細的量測,而IBM新開發(fā)的脈沖式STM技術,則能以納米級的精確度進行組件時間與距離的量測。
IBM所開發(fā)的泵浦探針(pump-probe)技術運作原理,與脈沖式激光類似。首先,將一個泵浦信號傳遞至STM尖端的材料中,使原子的電子自旋處于已知狀態(tài)下;在一個等待期間之后,用一個較小的探針信號來進行量測。通過將以上程序重復,將每次脈沖的間隔時間延長數(shù)納秒,就能精確量出電子自旋的弛豫時間(relaxation ),或者是一個信息位被單一鐵原子保留多長時間
目前的單元必須在每50微秒(millisecond)左右的時間刷新(refreshed)位,利用新的脈沖式STM技術,IBM已經(jīng)觀察到單鐵原子需要每250納秒的刷新時間——也就是比現(xiàn)有時間快20萬倍。
IBM研究中心的物理學家Andreas Heinrich表示,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知道在單個鐵原子中儲存信息,會發(fā)生怎樣的情況;在更遠的未來,他們期望能以類似的程序,來揭開太陽能效率以及量子計算機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