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手機專賣店一度成為人們心目中高貴的一個代名詞,或者說是一個有品質(zhì)的地方,異或可以買到行貨,受到售后保障的場所。不易上當,也不怕水貨的騷擾。當然,自然也有不菲的價格。曾幾何時,我們看到的手機專賣店幾乎鋪天蓋地,即使如今也常常能看到很多體驗店,專賣店,旗艦店之類的鱗次櫛比地存在著,比如蘋果專賣店。在大街上溜達的時候,總是能躍入眼簾一些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店鋪,包括在電腦城、時尚賣場、甚至一些大型倉促性超市的旁邊都有,也難怪蘋果如此熱銷了。
近日,我們看到,谷歌Android也推出了自己的專賣店。全球首個Android專賣店現(xiàn)身澳洲,這是谷歌聯(lián)手合作伙伴打造的。澳大利亞電信運營商澳洲電訊(Telstra)與谷歌公司以及HTC、三星、索尼愛立信、摩托羅拉、LG等Android手機制造商合作,建成了一座名為“Androidland”的門面店。都是谷歌Android的合作伙伴,眾人拾材火焰高。我們比較感興趣的是,這種專賣店開在中國如何?
專賣店在中國市場已經(jīng)泛濫了
專賣店模式在國內(nèi)其實早已出現(xiàn),但曾經(jīng)的流行已經(jīng)漸漸沒落,無論是諾基亞還是摩托羅拉都已成昨日黃花,如今只有蘋果還保持著不小的人氣,但其實更多的用戶不過是去看看一種時尚,下載一些應用,包括收費的免費來體驗,因為專賣店也在提供這種服務。甚至還有一些人是去專門去剪卡的。曾幾何時,國內(nèi)市場大量涌現(xiàn)的手機專賣店基本是合作模式出現(xiàn)的,比如索愛的專賣店(旗艦店)主要通過與零售商合作,這種方式的目的是希望給零售合作伙伴帶來更多銷售機會,從而達到一種牢固的、雙贏的合作結(jié)果。效果如何?可謂毀譽參半吧,因為專賣店的成本很高,需要一定的銷量才能維持,如果產(chǎn)品不能得到市場追捧,銷量自然無從談起。
事實上,在國內(nèi)市場上人們在選擇手機的時候更愿意去的是兩個地方:一個是專門的手機賣場,這里魚龍混雜,產(chǎn)品良莠不齊,充斥著大量的水貨、返修貨,當然價格也不是很高。想追逐時尚,又荷包不給力的用戶喜歡來這里淘寶。另一個就是移動運營商營業(yè)部,借助套餐的誘惑,許以免費購機的“陷阱”,只要承諾在網(wǎng)若干年,時尚就可以緊握手中。我們一般看到的手機專賣店或者旗艦店,是構筑在手機賣場中的,這也是因為這是人流相對大的地方,并且是目標客戶集中的場所。但也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在手機賣場的選擇中可以有更多的產(chǎn)品做比較,人們在選擇的時候,難以最終下結(jié)論。貨比三家之后,更容易倒戈,除非就是奔著某一個品牌來的。當然,從某種程度上講,店中店帶來了營銷上的一種刺激,無形中比單獨的柜臺有更好的營銷收益,自然也得到廠商的追捧。
蘋果模式可以復制嗎?
目前,蘋果在全球成功的零售店模式以及產(chǎn)品體驗式營銷方式,正在成為智能手機行業(yè)爭相模仿的對象。品牌形象自然是旗艦店很重要的功能,品牌形象店的建立與開拓,搭建了體驗平臺,提供銷售網(wǎng)絡支持,也是市場營銷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蘋果的零售店體系中,一直是直屬于蘋果總部的官方旗艦店。但目前在中國內(nèi)地,也只有北京、上海擁有5家自營旗艦店,而市面上的蘋果體驗店基本都是代理商在獲得蘋果授權之后開辟的,和直營店有差距,不僅僅是服務,也包括產(chǎn)品性能的掌控上,難以給用戶更多的建設性意見,更多還是停留在營銷產(chǎn)品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跟蘋果的直屬零售店體系不同的是,目前主要手機品牌的旗艦店幾乎全部是與代理商合作的形式。這一模式,有點類似于家電行業(yè)當中的廠商專賣店。
蘋果專賣店打造的是:提供豐富的蘋果最新產(chǎn)品供顧客體驗,人們通過體驗的好壞來決定購買。此外就是對應用的一種客戶幫助。這點很重要,這是和一般的賣場是不同的。對于賣場來說,他們在意的是銷量,以及帶來的業(yè)績。由于蘋果產(chǎn)品的封閉性,因此也鑄就了這種專賣店風格的延伸,進而帶來了必要的客戶群?;蛟S很多人來蘋果專賣店,并不是來買新產(chǎn)品,而是在自己固有的產(chǎn)品上進行應用的更迭,但是卻被專賣店帶來了一種人氣效應,進而影響用戶的體驗熱情。當有更多的新產(chǎn)品問世的時候,或者相應的配件、附屬產(chǎn)品出來的時候,難免會沖動消費。但是其他的產(chǎn)品沒有這種機會和市場影響力。當然蘋果的專賣店也僅僅是直屬專賣店可以達到這種效果,一般的加盟店,逐利才是唯一。
在中國Android不適合走專賣店模式
對于谷歌的Android來說,在國內(nèi)市場并不適合走專賣店模式。之所以說Android在中國市場不適合走專賣店模式是因為Android的品牌和產(chǎn)品太龐雜了,難以統(tǒng)一,自身都在打架,如何能夠形成合力?除非僅僅是推出一個應用服務,或者單純地體驗館形式的店面。當各個合作伙伴都是構筑在Android系統(tǒng)下的時候,用戶的選擇會變得盲從,進而不知所措。這樣還容易使這些合作伙伴自身出現(xiàn)競爭的糾結(jié)。在一個專賣店中生存,比較是必然的。但是不同的廠商在Android的專賣店中又能投入多少呢?異或各自為政的一種店中店形式出行,讓專賣店本身又成為一個小型的賣場。當然如果廠商的產(chǎn)品不分彼此,估計廠商的熱情也會大大削弱。
除非是谷歌和運營商合作,進行Android系統(tǒng)應用和終端的打包,在這種條件下,兼顧終端商的利益。或許可以獲得一定的支持。但是在中國市場,Android的終端商太多了。難道谷歌僅僅局限于幾個大佬?本土廠商是不是要涵蓋進來?此外,專賣店的主旨是什么?應該是體驗吧?開源的Android有大量的應用可以隨意下載,這和蘋果封閉的iOS是不同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去下載蘋果的應用,但是Android就相對簡單了。這樣人們還會到體驗店去尋找應用幫助嗎?或許更多的人直接在家中就搞定了。
而對于終端產(chǎn)品來說,專賣店會有價格優(yōu)勢嗎?估計還不如手機賣場。此外,谷歌Android的專賣店模式不會產(chǎn)生蘋果的那種效果。因為沒有品牌優(yōu)勢。雜亂的背后是各自為戰(zhàn)的局面。蘋果的模式,一直是一種特立獨行的模式。而且它的產(chǎn)品線相對而言比較單一,這是很難效仿的。當然如果Android僅僅是做一個品牌象征性的專賣店,或者在一定范圍內(nèi)形成一種品牌效應的話,那么開幾家也未嘗不可。但是想取得火爆的效果估計很難。眾所周知,由于Android平臺的開放性,Android產(chǎn)品的陣營雖然一直強大,但是卻在實體販售上缺少一個專門的Android品牌轉(zhuǎn)售渠道,Android專賣店模式就是想進行一種嘗試,但是效果如何還需要觀察,而筆者觀察,中國市場并不是Android專賣店模式最好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