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阿凡達》中最令人難忘的場景,莫過于一座座懸浮在云端的哈利路亞山。電影中解釋道,因為山中蘊藏著一種叫做Unobtanium的神奇室溫超導礦石,它借助母樹附近的強大磁場懸托起了山。
那么,我們現實中的地球是否存在室溫超導體呢?
超導,顧名思義就是超級導電。超導材料具有許多獨特的電、磁、熱等物理特性,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當降到足夠低溫度(該溫度點稱作超導臨界溫度)的時候,超導材料的電阻會突然變?yōu)榱恪?/p>
如果將超導體置于磁場環(huán)境下,超導感應電流的存在將使超導體內自動形成一個如“金鐘罩”、“鐵布衫”一樣的屏蔽磁場,這便是超導體的另一種特性――完全抗磁性。一塊見方大小的超導板甚至可以懸浮起重量級的相撲選手。
超導材料具有如此奇特的物理性質,它們很罕見嗎?
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是超導材料,因為元素周期表中的大部分單質金屬元素都是超導體,如鋁、鈣、錫、鉛等,一些非金屬材料在高壓下也是超導體,如硅、硫、磷等。
可是生活中卻很少用到它們的超導特性,問題在于要實現超導,就必須將溫度降到超導臨界溫度之下。遺憾的是,金屬單質和合金超導體的臨界溫度都低得可憐。
例如1911年發(fā)現的第一個超導體――金屬汞的臨界溫度在4K(熱力學溫標,相當于-269℃)左右,可以說它已經接近宇宙中的最低溫度――絕對零度0K(-273℃).
直到1986年以前,科學家發(fā)現的最高臨界溫度的超導體是Nb3Ge(中文名鈮三鍺),也僅為23K(-250℃)。要達到如此低的溫度,用空調、冰箱來制冷是絕對不行的,它們頂多到-100℃左右,這需要依賴昂貴的液氦來制冷,就算在科研實驗中也存在諸多局限,更何況大規(guī)模應用到生活中。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6年,IBM的工程師柏諾茲和穆勒在La-Ba-Cu-O陶瓷材料中發(fā)現了35K(-238℃)的超導電性。
隨后,華人科學家朱經武、吳茂坤以及中國科學家趙忠賢等人發(fā)現了具有93K(-180℃)超導的Y-Ba-Cu-O體系。最終,這類銅氧化物超導體最高臨界溫度提高到了165K(-108℃)附近,從而被稱為高溫超導體(這里的高溫,只是相對常規(guī)金屬超導體的低超導臨界溫度而言的).
高溫超導體的臨界溫度邁入了液氮溫區(qū),大大降低研究和應用成本。為尋找到更多更適合應用的超導材料,科學家加快了超導探索的腳步,陸續(xù)發(fā)現了許多超導新家族。
如今,超導體的種類覆蓋各種金屬、合金、非金屬化合物、氧化物,乃至有機物等多種物質形態(tài),似乎暗示“條條大路通超導”。人們對室溫超導體的發(fā)現更加充滿期待和厚望。
從理論上,已經預言在極端高壓下的氫元素將變成金屬態(tài),它就極可能是室溫超導體。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現實中的哈利路亞山――室溫超導體也許不再是夢想。到那時,你或許可以用超導磁懸浮技術在云彩之中練瑜伽或在懸空的“白云”沙發(fā)上酣睡,那是何等地愜意和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