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備受追捧的人工智能,如今開始進入冷靜期。和其他產業(yè)一樣,人工智能行業(yè)也歷經了巨頭和資本蜂擁入場的階段。
“目前強人工智能還比較遙遠,弱人工智能是應用的主流。”10月31日,在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主辦的2019北京智源大會上,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在致辭中指出,行業(yè)內對于人工智能有“泛化”和“神化”的傾向。
事實上,人工智能盡管成為近年來的科技高頻詞,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已經來到了成熟期和收獲期。智源研究院院長黃鐵軍指出,在當前人工智能發(fā)展的熱潮中,應該清醒認識到目前人工智能還處于起步階段,應該面向人工智能未來發(fā)展,深耕細作,把基礎打牢。
AI市場漸趨沉穩(wěn)
一年半前,智源研究院理事長張宏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中國人工智能行業(yè)已具備堅實基礎”。今天,張宏江再提中國人工智能行業(yè)發(fā)展時指出,行業(yè)內對人工智能的能力和限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對人工智能的投資也顯得更加冷靜。
安信證券研報指出,隨著資本市場對人工智能認知的不斷深入,投資市場對人工智能的投資也日趨成熟和理性。自2018年以來,盡管人工智能行業(yè)的投融資金額仍不斷增加,但投融資頻次有所放緩。
除了資本市場,學術界也不例外。“我們的學術界和其他行業(yè)一樣,容易一窩蜂沖上去,一個課題非常熱的時候大家都往前涌。”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采訪時,張宏江表示,“但是過去兩年,這種狀態(tài)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張宏江看來,近兩年來中國人工智能學者的成就和參與度更加顯著,并開始考慮更加核心的問題,對于深度學習的局限性會有更深入的研究,探討一些新的機器學習的算法。
過去三年我們總會強調,人工智能是賦能的技術,它的核心價值在于幫助我們的產業(yè)提高效能。”張宏江表示,“人工智能可以讓汽車自動行駛,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更快、更準確地識別人臉,在金融反欺詐、征信等方面,人工智能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進步。”
此外,隨著新興技術的發(fā)展,人工智能也迎來了新的契機。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qū)塊鏈技術進行集體學習,隨之引發(fā)區(qū)塊鏈超級風口。而針對“區(qū)塊鏈和人工智能結合發(fā)展”的猜想,亦火熱起來。
不過,張宏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我看來,區(qū)塊鏈更多是一個技術和應用的結合。在人工智能這塊,需要研究和突破的問題還很多。”張宏江如此說道。
短板依然明顯
盡管中國人工智能行業(yè)在過去兩年取得了許多進步,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還存在許多短板。
中國工程院院士、智源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高文指出,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在AI基礎理論和原創(chuàng)算法上的差距仍然較大,高水平人才不足,高端芯片、關鍵部件和高精度傳感器等基礎也相對薄弱,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平臺。
同時,盡管中國在面向特定應用領域建立人工智能開放平臺,但在機器學習等通用開源算法平臺方面的布局不夠,因而對產業(yè)鏈的帶動性和國際影響力不足。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也有諸如百度飛槳等深度學習類人工智能開放平臺,但這些企業(yè)都是在部分垂直領域有所突破、缺乏聚合,與國際開源社區(qū)的典范——GitHub相比,還有非常大的差距。
“當前國內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理論及應用,與世界其他國家仍有差距,這種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后勁不足。”張宏江分析稱,“智源研究院希望逐漸縮小這個差距,建立起一個高地,無論是首席科學家、智源學者或是青年科學家,通過這三層梯隊將中國最好的一批人工智能人才聚集起來。”
在人才短板上,高文指出,截至2017年底,中國人工智能高水平人才不及美國的五分之一,且人工智能企業(yè)的領軍人才主要依賴海歸,本土培育的高水平人才嚴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