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電動汽車而言,五月并不是一個好吉利的月份。
5月1日,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Coda宣布破產(chǎn);5月26日,大肆宣傳擁有可更換電池的汽車推動者Better Place(2007年籌集了近10億美元)在以色列申請破產(chǎn)清算。
另一家美國電動車制造商菲斯克(Fisker)也瀕臨破產(chǎn)邊緣,該公司自去年其電池供應(yīng)商A123破產(chǎn)以后就已停止了生產(chǎn)。而這家汽車制造商部分由納稅人資助。
菲亞特-克萊斯勒公司(Fiat-Chrysler)的老板表示,本月內(nèi),它每銷售出一輛500E電動汽車就會損失1萬美元。這種汽車的成本為3.2萬美元,這是普通汽油汽車價格的兩倍,但菲亞特不得不嘗試銷售這種電動汽車,因為加州政府對汽車廠商銷售”零排放”汽車實施了配額限制。
這也并非完全是個壞消息。加州的電動越野車制造商特斯拉(Tesla)最近公布了其第一季度的利潤,并提早償還了4.52億美元的政府貸款。但是,無論是純電動汽車還是以汽油發(fā)動機為后備的混合動力汽車,總體而言,電動汽車已經(jīng)宣告失敗。即使享有國家補貼,該類汽車的售價仍然很高,并且純電動汽車的行駛里程有限。
這種失敗至關(guān)重要嗎?答案是否定的。
Better Place失敗的主要原因似乎是管理不善。該公司在2009年與雷諾公司(Renault)達成一項協(xié)議,規(guī)定截止到2016年向后者銷售10萬輛可更換電池的電動汽車,但目前卻僅售出了1300輛。該公司未能從其它汽車制造商引進可更換電池的汽車,從而限制了其訂購用戶的選擇。
另一個障礙是,所有的汽車已經(jīng)越來越環(huán)保,其中部分推動因素是制造商需要滿足排放標準。長遠來看,這是兩類科學(xué)家之間的競爭,一類是努力創(chuàng)造低成本、低碳型“生物燃料”的科學(xué)家,并能使汽油機和柴油機擁有一個全新的、潔凈的生命周期;另一類科學(xué)家則試圖使得汽車電池更輕便、更廉價、更可靠。盡管啟動較慢,但是純電動汽車很可能會成為未來清潔交通的一部分:只是它們不會占據(jù)整個市場。
鑒于這種不確定性,政治家的明智之舉將是設(shè)定總體減排目標,將風(fēng)險留給那些商人們。無論是在歐洲、美國、日本,還是在近期的中國都嘗試過這一措施,這些地區(qū)的汽車制造商都對此表示不滿:但它們也有所回應(yīng)——最顯著的是這提高了那些老式內(nèi)燃機的效率。
可悲的是,政治家并不把電動汽車看成是環(huán)保未來的解決手段,而是一種自我終結(jié)。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仍然夸夸其談的宣稱,在2015年前,美國要投入使用100萬輛電動汽車(到目前為止美國只實現(xiàn)5%的目標);本周,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重申了類似觀點,她希望在2020年前,德國將投入使用100萬輛電動汽車(德國去年一共僅銷售了3000輛)。
在國會的強烈抨擊下,奧巴馬已停止向電動汽車和電池制造商貸款,但他仍希望將用于購買電動汽車的聯(lián)邦信貸的最高限額從 7500美元提高到1萬美元。此外,中國政府正計劃重拾舊式的補貼計劃,將每輛車的補貼額提高至6萬元人民幣(約合9800美元)。
此類補貼的意義不大。比如說,如果政府想要節(jié)能減排,那么出資讓居民安裝隔熱裝置是更好的選擇。在其短暫而又代價高昂的生命期內(nèi),Better Place幾無進展。但如果它的失敗(盡管背后有包括通用(GE)和匯豐銀行(HSBC)在內(nèi)的重量級支持者)能說服愚蠢的政府挑選出贏家,那么它的破產(chǎn)將并非一無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