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Lily一夜爆紅后,各個無人機群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討論狂潮,“不靠人操作,能做到這么智能?”“室外拋出平衡的技術有這么成熟?”“我看跳票的可能性很大!”……
而它病毒性PR的殺傷力,借用一位無人機群主的評價 “今天朋友圈里一些不關注無人機的都轉發(fā)了Lily的新聞,這個真是擊中了人的痛點啊”,簡直讓人匪夷所思。
不過跟消費者的狂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業(yè)內人士的看法卻并不那么樂觀。下面我們選取了幾位有代表性人物的看法,來對Lily有個更客觀的認識。
首先是比較詳細的一種評價,以零度智控CEO的看法為例:
1. 該機的特點主要是防水、拋飛和跟拍,但是防水導致的結果是該機整體重量的加重,據之前的資料重量達到了1.3kg,而同級別帶云臺的航拍無人機一般重量才1.2kg。作為無人機沒什么,但是作為拋飛、跟拍的無人機,這個重量幾乎是致命的。
2. 看起來把飛機拋出去啟動是個好點子,但是飛機如何檢測已經被用戶拋出呢?類似手環(huán)用加速度檢測的話,那么誤判導致不啟動摔壞、或者未拋出即啟動電機導致傷人,都是可能出現(xiàn)的。而如果拋出去再人工按鍵啟動,則對用戶的按鍵時機要求較高,帶來的風險早已超過拋飛的樂趣。
3. 跟拍采用GPS是十分陳舊的技術,由于地面GPS的誤差,需要在起飛前對準、校正,跟隨的用戶體驗會比較糟糕。我們早已完成了純粹基于視頻圖像進行特征提取和跟蹤的技術,在未完成最好的用戶體驗之前,都很慎重而不輕易推出來誤導用戶。跟拍是一個高級功能,稍有不慎1.3kg重量產生的動能將對地面和障礙物造成較大的沖擊和傷害。
4. 這個飛機在朋友圈的流行,說明大眾對自拍無人機有極大的期待,特別是具備隨手可用、自動跟蹤的特點,這個也是無人機發(fā)展的趨勢?,F(xiàn)在的無人機只是初級階段,而具備自主思維和決策能力,能與用戶進行互動的無人機,是未來大家的期待。這個需要全行業(yè)的共同努力,百花齊放,百家爭鳴。So這里打個小廣告,歡迎大家加入零度的“+無人機”計劃~
然后是比較鮮明的一種評價,以億航和極飛科技的看法為例:
億航熊逸放
概念我覺得挺棒的,除了對發(fā)貨時間和到時候的產品度需要持保留意見。不過概念和產品化是兩回事,最終要看這個產品怎么樣。
(隨后熊逸放給小編轉發(fā)了一條《Lily跟拍無人機最初的原型使用樹莓派與arduino制作》的鏈接,里面提到外媒The Guardian做測試時要順利啟動無人機卻十分困難,還撞到記者身上并“咬了一口”)。
極飛科技彭斌
“又一個裝逼過頭注定失敗的項目”。
以及比較果斷的評價,以星圖智控張慶旗的看法為例:
“幾乎為零,量產化的可能性。他們有三個硬傷——第一拋飛是個技術活,拋不好就掉;第二,降落到手掌根本不可實現(xiàn),他所謂的攝像頭定位降落,只要出現(xiàn)任何誤差,槳就會傷人;第三,沒有云臺的攝像頭,拍出來不可看,大疆都做不到。
綜上所述,幾位無人機廠家著重從技術上給我們分析了Lily無人機的可行性。
最后,我們看一位航拍玩家的看法:
多軸飛行器玩家Disluyer:
Lily新穎的設計和功能非常具有顛覆性,但它主打功能的實現(xiàn)效果卻遭到不少多軸飛行器玩家的質疑。我比較關注其拍攝和跟隨功能,對它宣傳視頻展現(xiàn)出的效果也有一些疑問。
通過裁剪視頻畫面的方式來消除震動和抖動產生的不良效應,其效果比起通常意義上的云臺還是有些差距。而其主打的傻瓜跟隨自拍功能,可能不會有宣傳視頻那種效果。關于跟隨,有兩種比較主流的解決方案:視覺跟蹤和GPS跟隨。
從官方給出的數(shù)據看,Lily采用的仍是GPS跟隨,即飛行器上和操控者手上都會有一個GPS模塊,均能獲得GPS數(shù)據,通過飛控寫入的算法,讓飛行器跟隨操縱者手上的“遙控器”。而這種模式,億航的Ghost四軸飛行器和3DR的pixawk飛行控制器都能夠實現(xiàn),且效果可以接受。
但跟隨不等于跟拍,即便飛行器跟住了,也不能保證操控者始終在鏡頭內。為了保證跟拍效果,Lily可能會采用一個有動態(tài)物體捕捉功能攝像頭,但可實現(xiàn)性也不好說。
總結
到此,我們基本可以對業(yè)內人士對Lily的看法有一個大概的認知,事實就是,這些業(yè)內人士確實不如消費者那般,對Lily宣傳視頻的“酷炫效果”高度買賬,他們更多地從技術角度、可行性角度對這個產品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思考,也對這個產品的安全性提出了巨大質疑,但我們也沒有要一棒子打死Lily的意思,這個世界是鼓勵創(chuàng)新的,我們當然希望Lily像它的眾籌說的那樣如期交貨,給這些質疑Lily可行性的人士來個大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