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千百年來,無數(shù)人仰望天空,將豐富的想象力和無窮的浪漫寄托在這塊天然畫布上。月亮在人類心中是皎潔明凈的美好象征,而賞月的中秋則成為了傳統(tǒng)文化中最重要的團圓佳節(jié)。
月球上有什么?如今我們知道月球只是一個充滿巖石和隕石坑的荒涼星體。然而,在古人的眼里,月亮上卻有著美麗的嫦娥和搗藥的玉兔。為什么他們會對這個傳說深信不疑?背后又有著哪些科學道理?
去月球尋找嫦娥玉兔
嫦娥月兔的故事流傳得如此久遠,以至于1969年,阿波羅11號即將執(zhí)行史上第一次登月任務前,太空中心和宇航員們還聊到了它。
當時林頓·約翰遜太空中心是這樣說的:“人們都很關注今早的阿波羅登月任務,有一位觀眾請求你們(指宇航員們)密切留意月球上有沒有一位可愛的女孩,以及一只巨大的兔子。在一個古老的傳說里,月球上住著一位因為偷吃了丈夫的永生藥而被放逐到月球上的名叫嫦娥的中國美人,她身邊還總會跟著一只巨大的兔子?!?/strong>
巴茲·奧爾德林,也就是在阿姆斯特朗身后踏上月球的那位宇航員回答說:“好的,我們會留意尋找這位兔子女孩?!?/p>
阿姆斯特朗拍攝的月球上的奧爾德林(NASA)
巨大的嫦娥玉兔
當然,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并沒有在月球上找到嫦娥和月兔,但這個古老傳說依然魅力不減。為什么這個傳說能夠流傳千百年?答案很簡單:有無數(shù)的人,真的看到了月球上那只巨大的月兔。
中國人看到了月亮上有一只搗藥的兔子,而日本和韓國人看到了月亮上一只搗麻薯的兔子。這不是比喻的修辭手法,他們是真的看到了。也許你也可以來試試—;—;發(fā)揮一下想象力,或許你便也能看到這只正在搗東西的兔子:
北半球能夠看見的月球,以及兔子搗藥的示意圖(nationalgeographic)
月兔搗藥,來自18世紀清朝的龍袍(Wikipedia)
實際上,古人連“嫦娥”都看到了。《太平御覽》記載,嫦娥奔月后,托身于月,“是為蟾蜍”。在西漢初期的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中,月亮上畫著蟾蜍和月兔。
沒錯,嫦娥變成了蟾蜍!而蟾蜍也是能夠在月球上看到的:
月球上的蟾蜍(tomheisey)
古人通過強大的想象力,賦予月球嫦娥月兔的優(yōu)美故事,還把故事說圓滿了,這就難怪嫦娥月兔的故事能夠流傳千年了。
不過,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思考:月球上那些明明暗暗的區(qū)域到底是什么?
憑空想象的浪漫
月球有著永恒不變的臉。月球是地球的同步自轉衛(wèi)星,它自轉的周期和繞地球的公轉周期是相同的,因此,它永遠會以同一面朝向地球。我們可以輕易地用肉眼看到月球上明亮和黑暗的區(qū)域,那些明亮的區(qū)域其實是月球上的山脈,通常人們叫它們“月球高地”,而黑暗的地方是火山噴發(fā)后、在洼地凝結的熔巖漿,古人稱它們?yōu)椤霸潞!薄?/strong>
坑坑洼洼的月球(NASA)
明明這些高地和月海只是隨機形成的不規(guī)則圖形,為什么人們會認為那是一副圖像?這要歸功于大腦的工作方式。
大腦是一個很愛預測的器官,它們總會試圖在雜亂的噪音背景中提取、甚至不惜編造出有意義的事物,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空想性錯視(Pareidolia)”,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xiàn)象。
空想性錯視實在是太過常見,它也塑造出了許多的人類文化現(xiàn)象。人們能把常把云朵甚至脫落的墻皮看成動物、人臉和其他物品,而當觀星者也這樣錯視時,各種星座便出現(xiàn)了。
很多人也會把普通的事物看成宗教相關的事物,比如看到耶穌、圣母、觀音菩薩的臉等。還有各種超自然的“見鬼”事件,也只不過是人們把模糊不清的黑影看成了人形。
星系團SDSS J1038+4849,它有個綽號,叫做“宇宙大笑臉”(NASA)
為什么我們會這樣做?這可能是進化帶來的優(yōu)勢。能夠在模糊的條件下識別面孔以及其他有意義的事物,是絕對有好處的。
當一百萬年前的人類還像猴子一樣在山林中捕獵時,一個能夠快速而敏銳地在婆娑樹影中辨認出獵物的人,是不是更容易生存下去呢?如果大腦沒有讀取有意義信息的能力,那么世界對它而言只會是一堆隨機的線條、形狀和顏色。
全世界的月亮傳說
除了東亞人之外,地球上的其他人也同樣仰望天空、向往明亮的月亮。但他們并不總是看到兔子。
很多歐洲人看到了月球上有一個拿著長棍的老人(下圖B);印第安人看到了一雙手,他們認為這是生命之母的手印(下圖C);美國人看到了很直接的一張人臉(下圖D);而夏威夷人則看到了月球上的一棵樹(下圖E),與嫦娥月兔故事中常出現(xiàn)的那棵月桂樹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全世界各地人們看到的月亮傳說(nationalgeographic)
對了,千萬不能忘了南半球的同胞。在南半球,人們所看到的月球和我們看到的是顛倒的。在這樣一副明明暗暗的圖像中,新西蘭人看到了一個年輕女人,她是一個毛利族女孩,因為對月神不敬而被永遠流放到月球上(上圖F)。
南半球看到的月亮(NASA)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月球上的兔子,只是我們大腦工作時產(chǎn)生的錯覺;但是從文化的角度上說,這個小小的錯覺,承載了人類千百年的信仰和文明,并且將以兒時口耳相傳故事的形式,源遠流長地繼續(xù)傳播下去。這樣想來,是不是覺得讓中秋節(jié)又增添了一份浪漫呢?
預祝大家中秋快樂,中秋之夜也來仰望明月找找“玉兔”吧(千圖網(wǎng))
參考資料:
1. Nadia Drake. Why Do People See Faces in the Moon? National Geographic.
2. Jaekel, Philip. Why we hear voices in random noise. Nautilus.
3. Loff, Sarah; Dunbar, Brian. Hubble Sees A Smiling Lens. 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