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兩年半時間里,70多個NB-IoT項目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商業(yè)化推出。到目前為止,無線運營商NB-IoT的定價模式應該沒有什么神秘之處,但仍然存在不確定性。沒有一種定價策略可以被認為是確定的,目前,所有的賭注都在進行。
T-Mobile德國提供三層級低功耗廣域網(LPWA)價目計劃,每個連接只收取一筆預付費用,即可換取一定數量的數據和250條短信的發(fā)送或接收。續(xù)費的價格是初始費用的一半,再提供一半的初始流量。購買者有60個月的時間使用這一流量,并且作為一項非經常性的合同,他們可以在任何一個月的月底終止他們的聯系。對于訂購MFF2形因子SIM卡的按次收取費用,每次訂購的最小數量為5個插入式SIM,或100個嵌入式SIM。該計劃提供接入T-Mobile在德國的NB-IoT,以及在28個歐洲國家的2G和3G網絡進行漫游。所有費用包括使用T-Mobile的商業(yè)智能連接入口來允許企業(yè)管理其連接。
Orange 比利時是傳統(tǒng)的Orange集團的物聯網業(yè)務的家園,有三個針對不同用戶群體的NB-IoT計劃。覆蓋范圍僅限于全國,在Orange的NB-IoT、2G、3G和4G網絡上運行,速率限制在20 kbps以內。所有Orange計劃都是自動續(xù)簽年度合同,提前支付?!癕aker”計劃的目標是需要少量SIM卡的開發(fā)人員。沒有具體的數據限制,但有一個合理的使用政策,每天1兆字節(jié)。進入Orange Maker平臺也包括在內。同時,為更高數量的訂單而設計的較便宜的企業(yè)計劃確實有每月百萬字節(jié)的流量。所有計劃的注冊/激活費的價格隨著購買更多的SIM卡而下降。
大多數運營商正在提供對小量訂單友好的計劃,盡管提供了這種靈活性,但同時確保盈利能力也會使價目計劃的細節(jié)復雜化。一個例外是中國電信,它的簡單價目是為了支持長期的業(yè)務承諾,并從一開始就最大限度地擴大銷售量。這并不令人驚訝,在中國,Nb-IoT的機會是巨大的,因為國家支持網絡推出并補貼NB-IoT硬件。中國電信根據合同期限收取每個連接的預付費用;合同期限越長,每臺設備每年的成本就越低。每20,000次連接增加一次額外費用——“高頻功能費”——但重要的是,流量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影響定價。
T-Mobile美國公司的計劃體現了適用于NB-IoT網絡上的設備的限制。運營商每年提供一定數量的兆字節(jié)的固定費率。取決于哪個先到期,企業(yè)可以相同的價格在相同的時間段或相同的流量條件下進行充值。每臺設備限制在每小時10個單包處理,并且速率有上限。沒有全國范圍覆蓋的保障,也沒有關于漫游的規(guī)定。T-Mobile美國也提供了一個5美元的NB-IoT模塊的交易,但需要在12個月內至少購買20,000個模塊。對于所有T-Mobile美國的計劃來說,常見的是這樣一條規(guī)則,即每月消費少于50G的客戶可能會因為網絡擁擠時的數據優(yōu)先級而導致速率下降。T-Mobile的面包和黃油是移動寬帶,如果有需要的話,物聯網必須靠后坐。
AT&T提供6個月一周期的NB-IoT計劃,并提供不同的流量,另有“單價”的費率,該費率不限制數據,可收取固定的年費。這些正是AT&T應用于其Cat-M網絡的相同的計劃和費率。當期限屆滿或流量降到50 KB以下時,就會自動續(xù)訂。NB-IoT不能夠漫游。同樣,Verizon也有12個月一周期的計劃,不同的費用有不同的流量,其中最低的只有NB-IoT。計劃分為四層,Verizon允許在同一層內為計劃提供設備資源,與AT&T不同,Verizon目前沒有任何無限制數據的NB-IoT收費項目??梢赃x用每月一周期或一年和兩年的最低期限,但兩者之間的價值差別并不明顯。
俄羅斯的MegaFon將其他運營商戰(zhàn)略中的許多最佳要素結合在一起:它對NB-IoT有一個單一的價目計劃,而且像中國電信一樣,在定價時不考慮流量,但與之不同的是,它提供每月一次的定期收費,與T-Mobile一樣,MegaFon還提供了對其機器對機器(M2M)監(jiān)控服務平臺的包容性訪問,不過這個服務沒有漫游功能。MegaFon客戶的主要限制是地理上的,甚至在國內也是如此,它的NB-IoT覆蓋范圍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以及俄羅斯一些小得多的城市。相反,其關鍵的競爭對手MTS有一個三層級的NB-IoT價目計劃,每年有一套固定的流量費,就像T-Mobile美國一樣,并且有著相同的續(xù)費規(guī)則。兩家俄羅斯運營商都試圖通過以千字節(jié)收取物聯網服務的費用來優(yōu)化其客戶的消費效率。有趣的是,MTS還為在客戶的區(qū)域中部署NB-IoT是否缺乏全國范圍覆蓋提供咨詢。
所有賭注都在
對于如何為NB-IoT定價的最佳方式,還沒有達成共識。即使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運營商也沒有達成一致,正在試驗一系列策略,其中大部分類似于PAYG(Pay as You Go)的消費者計劃。2016年,T-Mobile德國是第一家推出NB-IoT價目的運營商,并通過采用歐洲M2M MVNO 1nce平臺簡化了其方案,盡管它們的價目結構和價格有所不同。T-Mobile德國還顯示,M2M形因子(MFF)SIM仍有附加費用,這可能是NB-IoT的瓶頸,因為MFF2似乎是廉價、基于傳感器的設備的自然選擇。很少有真正的漫游是可用的,只會倒退到國外的其他非NB-IoT網,因為大多數運營商根本沒有為漫游做好準備。
無限制數據計劃可能永遠不適合漫游,因此很可能只用于國內服務。但這可能不是一個問題,因為NB-IoT被認為是最適合于保持靜止的設備。許多企業(yè)仍然在挖掘他們對物聯網服務提供商的需求,以及無限制的一條龍式收費模式,但前提是它確實適合所有人,即使對于那些需要最少的連接,同時仍然為承運人提供利潤的公司來說,也是足夠負擔得起的。相比之下,AT&T唯一的無限制計劃比中國電信最便宜的價格高出十倍。固定成本是重要的,簡單是理想的,但是它不應該以可用性為代價。然而,一個明顯的趨勢已經出現:NB-IoT的收費模式是使用自動續(xù)訂。
隨著大規(guī)模的連接,運營商必須非常小心地管理他們的網絡資源,以成功地維護企業(yè)的關鍵業(yè)務服務。授權網絡的額外成本要求更高的服務質量。然而,運營商只有這么多的帶寬來支持數以百萬計的預期連接。因此,NB-IoT連接規(guī)則使人想起工業(yè)、科學和醫(yī)療頻帶占空比限制,因為它們不允許建立連續(xù)的、無人參與的連接,而且通過設計可以非常低的速率運行。應該規(guī)范所有公開的NB-IoT價目計劃,迄今公布的平均每兆字節(jié)成本為2.50美元,但這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它沒有考慮到每個計劃的相對受歡迎程度,只代表10%的運營商和他們的商業(yè)的NB-IoT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