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不少運營商都想拿下全球第一家5G商用的桂冠。
知名咨詢公司GlobalData最新發(fā)布了《審視5G技術的成熟度和商用進程》(Review of 5G technology readiness and commercialization)報告,對5G RAN、5G Core、5G Transport三個領域的關鍵技術進行了評估,并評選了領域內的主流供應商,分別是華為、中興、愛立信和諾基亞四家。
報告也對挑戰(zhàn)者三星,和新進入的RAN供應商Altiostar、Mavenir、ASOCS、SpiderCloud(已被Corning收購)進行了點評。本次系列報道摘錄了報告中,GlobalData 對關鍵技術和主流供應商的相關觀點。
3GPP已在2017年底完成了第一版的 5G NR 標準 (側重移動寬帶) ,后續(xù)版本 (側重物聯(lián)網) 將在2019年底定稿。
移動運營商已基于這些標準版本,密集地測試和試用5G網絡。標準定稿后,供應商將微調設備,使其滿足標準,讓運營商快速部署。統(tǒng)一標準,有助于確保運營商5G網絡的一致性和可預測性,同時確保多家供應商的5G 解決方案在其網絡中實現互操作。
5G網絡采用的關鍵技術
首先要提到的是密集組網和Cloud RAN技術,5G時代對網絡容量的需求爆增,也加速了對密集組網的需求,尤其是在大量覆蓋能力較弱的高頻頻段的使用情況下。另外,行業(yè)應用和物聯(lián)網業(yè)務的興起,還需要另一種密集組網,即滲透企業(yè)。隨著無線終端種類的激增,采用密集組網和Cloud RAN技術能夠更好的協(xié)調資源、提升效率。Cloud RAN采用了虛擬化技術,比如對基帶處理功能的虛擬化,對5G網絡來說至關重要。不過,在密集組網的早期階段,很多運營商對這些技術的采用還處于緩慢接受狀態(tài)。
其次是網絡切片,盡管網絡切片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核心平臺實現的,但也必須要RAN支持,以便網絡可以為不同的應用配置不同的高速率、低延遲特性,而不是一刀切地向所有應用提供一樣的配置。
再就是邊緣計算,為了滿足 5 G 的低時延要求,運營商可以將網絡功能部署到網絡邊緣, 從而減少與最終用戶之間的跨度。一些供應商提出了多接入邊緣計算(以前稱為移動邊緣計算,MEC),用于實時應用程序的分布式處理,可以根據需要在各個位置之間動態(tài)切換。然而,幾家RAN的供應商還沒有就支持MEC 達成共識,阻礙了邊緣計算技術的進展。
主流供應商各有優(yōu)勢2015年,愛立信比多數競爭對手更快一步,推出了針對5G 演進的新RAN產品組合。隨后加入了 ERS 高容量基帶單元軟件“Plug-Ins”,以協(xié)調各種5G 組件(如超大規(guī)模MIMO), 從而使運營商將現有網絡靈活演進到5G。緊接著,愛立信推出了無線硬件,包括超大規(guī)模 MIMO。但相比較其他供應商,愛立信在Cloud RAN和 MEC 上的聲音較小,只是宣稱支持。
華為為了維持其可觀的全球市場份額,強調從4G 到5G 的平滑演進(例如,4.5G增強功能)。華為一直積極主動地向市場推廣大規(guī)模MIMO 解決方案,并將Cloud RAN作為其5G 愿景的核心。2017年,當華為推出一款全新的Cloud RAN基站產品時,感受到一些遲疑運營商的阻力。此后,華為調整策略,開始強調“集中化”RAN,而不是“虛擬化”RAN。華為在MEC技術上的聲音一直比較響,而且多年來已經將這一技術應用在了提供給企業(yè)客戶的Small Cell解決方案。
諾基亞在2016年發(fā)布了“5G-Ready”AirScale 基站,聲稱超越了最接近它的對手愛立信。從那時起,諾基亞一直在努力傳播 AirScale 及其傳統(tǒng)基站 (Flexi MulTIradio 10)的價值。然而,在大規(guī)模MIMO的商用化上,諾基亞比大多數同行都慢。盡管如此,諾基亞最早推廣MEC技術,其Cloud RAN的產品組合也是比較全面的,不只是基站,還包括虛擬控制器。
中興通訊在2014年率先提出“Pre5G”概念,并一直在大力推進“Pre5G”的演進。在大規(guī)模 MIMO 方面,中興可能比任何同行都更積極主動,也領先于其大多數競爭對手,中興在中國本土主要運營商率先商用了Massive MIMO。中興通訊在2017年推出5G基站,使用了自研的芯片組,具有強大的多模支持能力。展望中興通訊的未來,必須爭取更大的全球份額,避免業(yè)務過度集中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