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電玩巴士
1978年的6月8日,英特爾公司推出了第一顆兼容型的通用16位8086處理器,這顆只有40個針腳、29000個晶體管的處理器就是日后所有IBM及兼容PC處理器的祖先,也是X86構架的源頭。
2018年6月8日,英特爾為了紀念8086處理器的誕生,發(fā)布了最新的第八代酷睿 i7-8086K處理器。
至此,8086與8086K完成了40年的輪回。
前世:X86架構處理器的鼻祖
? 問世時間:1978年
? 面積:33 mm2
? 制造工藝:3.2 μm
? CPU主頻范圍:5 MHz 至 10 MHz
從1976年設計到1978年年中發(fā)布,8086歷時兩年的時間終于問世,隨后于1979年又生產(chǎn)了低成本簡化版的8086——8088。
8086項目始于1976年5月,是IAPX 432微處理器的備份項目。一方面,8086要與市面上眾多16位、32位微處理器為市場份額展開激烈競爭,另一方面它也是對Zilog Z80在8位微處理器市場上的成功的回擊。由于8086采用了與先前8085微處理器相似的微體系結(jié)構與物理實現(xiàn)工藝,所以該項目的進展非常迅速。
8086被設計為在匯編源程序上向前兼容8008, 8080, 8085等微處理器。指令集與編程模式是基于8080微處理器,但指令集做了擴展以完全支持16位計算。在8086上新增了包括完全支持有符號整數(shù)、段基址+偏移量尋址、類似于Z80的自重復操作、直接支持嵌套的ALGOL類語言如Pascal或PL/M、微碼實現(xiàn)的乘法除法指令、以及更好支持與協(xié)處理器(8087或8089)和多處理器系統(tǒng)的總線結(jié)構的指令。
憑借8位機上的程序可以不考慮段地址,直接以.com可執(zhí)行文件以“微模式”在8086上運行的這一特點,8086與MS-DOS作為新平臺成功獲取了市場,大量的CP/M程序很快得到了利用。
今生:單核最大睿頻達到5.0GHz
? 問世時間:2018年
? 面積:150 mm2
? 制造工藝:14 nm
? 內(nèi)核數(shù):6
? 線程數(shù):12
? 處理器基本頻率:4.00GHZ
? 最大睿頻頻率:5.00GHZ
? 功耗:95W
英特爾酷睿 i7-8086K 是英特爾首款采用 5.0 GHz 單核睿頻加速頻率的處理器,以及英特爾首款擁有立即可用的 4.0 GHz 基礎頻率的 6 核處理器。這些更高的頻率為處理要求最高的游戲和持續(xù)高幀率提供性能。
經(jīng)過40年的時間,處理器的晶體管數(shù)量從原來(8086)的29,000個增長到10億以上;制程工藝從3微米提升到了14納米;頻率從5MHz提高到目前的5GHz;運算能力從0.33 MIPS(百萬條指令每秒)提升1000,000 MIPS。
8086與8086K的詳細對比
免責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21ic獲得授權后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