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腦子里每個概念都需要清楚的定義,一切的 “聰明” 都源自于清楚、準確、必要的概念(及其定義)?!?/span>
——《快速學習的幾個基本原則》
從小到大我們對周遭事物的認識每時每刻都在一層一層地擴大。小時候?qū)臼挛锏恼J知開始于各個不同的名詞,比如玻璃球、橙子、自行車,后來加入形容詞,則賦予了名詞形象的不同,比如:圓形的球,黃色的香蕉、彪悍的老虎等等,基于對基本圖像的識別,如果加入情感體系,則可以升華到另一個更復雜的層面,比如黑色的米老鼠很活潑、紅彤彤的蘋果很好吃······,我們在聲形音色的體系中了解周遭事物,置于腦中認知,放在心中感受已成為一種慣性般的行為模式。這種行為自然而然,以至于當出現(xiàn)新的事物在眼前時,這種已經(jīng)內(nèi)化的行為模式啟動、結束的整個過程讓我們都沒什么異樣的感覺。我們經(jīng)常會習慣性地“吸收”事物的表層,比如你會對別人說“哦,XXX我知道”,但當別人讓你具體地解釋這一事物,或者跟另外一個事物進行對比時,你卻無法清晰地表達出這一事物表象后更深一層次的東西,但你似乎“知道”這個東西到底是啥。
在幾何學上有一種“分形理論”,其跳出了一維的線、二維的面、三維的立體以及四維的時空,通過簡單數(shù)學模型的迭代、遞歸表征出一個復雜系統(tǒng)的真實屬性。如下Koch曲線,其構造主要分為三大步驟:
第一步,給定一個初始圖形——一條線段;
第二步,將這條線段中間的 1/3 處向外折起;
第三步,按照第二步的方法不斷的把各段線段中間的 1/3 處向外折起。
這樣無限的進行下去,直至無窮,外界將變得原來越細微曲折,形狀接近理想化的雪花。這個圖像擁有自相似性,將他放大后會看到一個個小雪花。類似擁有自相似性的分形有很多,比如三分康托集、Julia集等,這些分形無限循環(huán)后可以變得非常復雜,以至于你無限放大后有一種陷入無限深淵的感覺,但最終卻都可以使用一道簡單的式子進行解釋,或者一個簡單的模型進行剝離!
事物一詞指客觀存在的事情現(xiàn)象和物體,把分形的剖析方法放在對于事物理解的思考上,可以看到一個復雜的現(xiàn)象、物體可以由一個個簡單的具體現(xiàn)象、物體構成,透過復雜事物的背后,可以剝離出各種不同的簡單現(xiàn)象、物體!簡單事物可以演化為復雜事物,因此對事物經(jīng)常習慣于走馬觀花、淺嘗輒止的認知很容易讓我們停留在一個模糊的層面上,日積月累之后,會讓我們大腦中對不同事物的理解變成的一團糊漿,而這對于我們看清復雜事物的本質(zhì)無疑會造成一定的障礙,對事物一知半解的認識會讓我們掉進一些意想不到的坑。
對于簡單事物的理解以及不同事物關系的分清,最關鍵的是需要對事物的概念進行清晰的認知。比如貨幣、資本的認知中,貨幣是一種價值符號,而資本則是用人工生產(chǎn),又進一步投入生產(chǎn)的一切物質(zhì)生產(chǎn)資料。在社會財富中,貨幣流通量的大小影響實際的經(jīng)濟活動,但貨幣本身不是生存要素,當貨幣用于購買生產(chǎn)資料并且在剩余價值中發(fā)揮作用、產(chǎn)生利潤時,貨幣才成為了資本。因此一個國家通過無限制地印刷貨幣并不會使這個國家的人民變得富有。再比如,一個人的認知體系中首先要有愛、恨這些概念的認知,才會在自己遭遇到的感情波動時清楚地認知到這是一種愛的歡喜或者是恨的痛苦。單純的歡喜或者痛苦都無法單一地表達、認識到自己這時到底是進入一個什么樣的境地,自然也無法預測到這樣一種具體的情感接下來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一種狀態(tài)。
地球人對于“太陽東升西落”覺得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現(xiàn)象,但三體人卻對“地球小孩看到太陽下山時一點都不害怕”的現(xiàn)象感到驚訝,因為對于三體人來說,“地球除了繞太陽公轉(zhuǎn)外,還自西向東自轉(zhuǎn)”并不是一個“持續(xù)性”的現(xiàn)象,這一概念的背后會有“不確定性”!由此可知,對于事物概念認知上清晰度、深度的差異會帶來對于同一現(xiàn)象反應的巨大不同,所謂“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根本性的源起之一可能也正是是源自于此!
免責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21ic獲得授權后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