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終身教授丘成桐:說中國學生基礎好,是自我麻醉
時間:2021-11-08 15:23:36
手機看文章
掃描二維碼
隨時隨地手機看文章
[導讀]??本文轉自深度學習算法與計算機視覺丘成桐,1949年生,美籍華人,原籍廣東省梅州,生于汕頭,長于香港。哈佛大學數(shù)學教授。他被公認為是近四分之一世紀里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數(shù)學家之一,他在29歲時就攻克幾何學上的難題“卡比拉猜想”,在1982年獲得數(shù)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他是...
- 火——正四面體
- 土——正六面體
- 氣——正八面體
- 水——正二十面體
- 正十二面體代表第五元素,乃是宇宙的基本要素。
這種解釋大自然的方法雖然并不成功,但是對稱的觀念卻自始至終地左右了科學的發(fā)展,并終于演化成群的觀念。到20世紀時,它提供了高能物理的計算以及基本觀點的形成,這個概念今天已經(jīng)貫穿到現(xiàn)代數(shù)學與物理及其他自然科學和工程應用等許多領域。
我個人認為,即便在目前應試教育的非理想框架下,有條件的、好的學生也應該在中學時期就學習并掌握微積分及群的基本概念,并將它們運用到對中學數(shù)學和物理等的學習和理解中去。牛頓等人因為物理學的需要而發(fā)現(xiàn)了微積分。而我們中學物理課為什么難教難學,恐怕主因就是要避免用到微積分和群論,并為此而絞盡腦汁,千方百計。這等于是背離了物理學發(fā)展的自然的和歷史的規(guī)律。
至于三角代數(shù)方程、概率論和簡單的微積分都是重要的學科,這對于以后想學理工科或經(jīng)濟金融的學生都極為重要。
音樂、美術、體能對學問和人格訓練都至為重要
我還想談談體育、音樂、美術以及這些課程與數(shù)學的關系。柏拉圖于《理想國》中以體育和音樂為教育之基,體能的訓練讓我們能夠集中精神,音樂和美術則能陶冶性情。古代希臘人和儒家教育都注重這兩方面的訓練,它們對學問和人格訓練至為重要。
從表面上看,音樂的美是用耳朵來感受的,美術的美是用眼睛來感覺的,但是對美的感覺都是一種身心感受,數(shù)學本身就是追求美的過程。20世紀偉大的法國幾何學家E. cartan也說:“在聽數(shù)學大師演說數(shù)學時,我感覺到一片的平靜和有著純真的喜悅。這種感覺大概就如貝多芬(Beethoven)在作曲時讓音樂在他靈魂深處表現(xiàn)出來一樣。”
美術,是以一定的物質材料,塑造可視的平面或立體形象,來反映客觀世界和表達對客觀世界的感受的一種藝術形式。而幾何也是描述我們看到的、心里感受到的形象。而數(shù)學家也極為注重美的追求,也注意到美的表現(xiàn)。偉大的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Herman Weyl就說過:假如我要在大自然的真和數(shù)學里面的美做一個選擇的話,我寧愿選擇美。很幸運的是:自然界的真往往是極為美妙的。真的要做點學問的話,就要懂得什么叫美,如何在各種現(xiàn)象中找到美的感覺。數(shù)學的定理有幾千萬,如何選擇,完全憑個人的訓練感受。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的徽章就體現(xiàn)了真和美,左手面是裸體的女神,右手面是穿著衣服的女神。無論文學家、美術家、音樂家和數(shù)學家都在不斷地發(fā)掘美,表達他們由大自然中感受到的美。一個畫家要畫山水畫,到三峽到泰山到喜馬拉雅山看到的風景是不同的,你沒有去過,一切都是空談。我們看某個風景的圖片和親自去感受是不同的,所以做學問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有身臨其境才知道什么是真的好,是真的美。
現(xiàn)在來談談體育。無論希臘哲學也好,儒家哲學也好,都注重體魄的訓練。亞里士多德認為希臘人有超卓的意志(High- mindedness),意指希臘人昂昂然若千里之駒,自視甚尊,憐人而不為人憐,奴人而不為人奴。正如孟子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學問的人也要有這樣的氣概??v觀古今,大部分數(shù)學家主要貢獻都在年輕時代,這點與青年人有良好的體魄有關。有了良好的體魄,在解決問題時,才能集中精神。重要的問題往往要經(jīng)過多年持久地集中精力才能夠解決。正如《荷馬史詩》里面描述的英雄,不怕艱苦,勇往直前,又或如玄奘西行,有好的體魄才能成功。
學習的過程不見得都是漸進,有時也容許突進
現(xiàn)在有很多教育家反對學生記熟一些公式,凡事都需由基本原理來推導,我想這是一個很錯誤的想法。有些事情推導比結論更重要,但是有些時候是不可能這樣做的。做學問往往在前人的基礎上向前發(fā)展。我們不可能什么都懂,必須基于前人做過的學問來向前發(fā)展,通過反復思考前人的學問才能理解整個學問的宏觀看法。跳著向前發(fā)展,再反思前人的成果。當年我們都背乘數(shù)表,而事實上任何一個科學家都懂得如何去推導乘數(shù)表,物理學家或工程學家大量利用數(shù)學家推導的數(shù)學公式而不發(fā)生疑問,然而科學還是不停地進步??梢妼W習的過程不見得都是漸進,有時也容許突進。我講這個例子不是讓大家偷懶,不會就算了,而是希望大家不要因為有些不懂就放棄,就停滯不前。
舉一個有名的例子,就是exp(iθ)=cosθ isinθ
三角函數(shù)中比較重要的定理都可以由這個公式推導。我們不難推導它,但是有些學者堅持中學生要找到它的直觀意義,但是可能你找不到直觀意義,卻可以一步一步推導,推導以后就可以向前研究了。
很多中學都不教微積分,其實中世紀科學革命的基礎在于微積分的建立,而我們的孩子不懂得微積分,等于是回復到中世紀以前的黑暗時代,實在可惜。
我聽說很多小學或是中學的老師希望學生用規(guī)定的方法學習,得到老師規(guī)定的答案才給滿分,我覺得這是錯誤的。數(shù)學題的解法是有很多的,比如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至少有幾十種,不同的證明方法幫助我們理解定理的內容。19世紀的數(shù)學家高斯,用不同的方法構造正十七邊形,不同的方法來自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想法導致不同方向的發(fā)展。所以數(shù)學題的每種解法有其深厚的意義,你會領會不同的思想,所以我們要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
實際上,很多工程師甚至物理學家有時并不嚴格地理解他們用來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他們知道如何去用這個方法。對于那些關心如何嚴格推導數(shù)學方法的數(shù)學家來說,很多時候也是知道結果然后去推導,所以我們要明白學習的方法有時候需要倒過來考慮問題,先知道做什么,再知道為什么這樣做。要靈活處理這些關系。
我們需要有新的能量使它跳躍
物理學的基本定律說物體總是尋找最低能量的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才是最穩(wěn)定的。你們的學習態(tài)度包括我自己基本也有同樣的狀況。人總是希望找到各種理由,使得有時間去做他喜歡的事。就如電子在一定軌道上運行,因為這是它的能量所容許的,但有其他能量激發(fā)這些電子后,它可以跳躍。對孩子的學習,我們也需要有新的能量激發(fā)使它跳躍。
這種激發(fā)除了考試的分數(shù),也來自老師的課堂教學,例如一些有趣的問題,或者非常有名的數(shù)學家的故事,都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都喜歡聽故事,歷史上有趣的故事很多,值得學生們學習。
美國的中學注重通才教育,數(shù)學以外的學科,例如文學、物理學、哲學,都會刺激學生的思考能力,值得鼓勵。
中小學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獨立人格和品性的培養(yǎng)
假如學生在學校里不能學習與人相處,并享受到它的好處,就不如在家里請一位家庭教師來教導。但現(xiàn)代社會乃是一個合群的社會,學生必須學習與同學相處,并尊重有能力有學問的老師和同學。學生必須懂得如何尊重同學的長處,幫助有需要的同學。學生要培養(yǎng)與他人溝通合作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團隊協(xié)作的精神,對周圍人和對社會的責任感,等等,并在這種環(huán)境中去訓練自己。
美國的教學體系,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雖然這也不見得是一個理想的體系。比如美國的高中和大學對成績就不給出分數(shù),只給出A、B、C、D。這不是件壞事情,可以削弱學生之間不必要的競爭。為分數(shù)而斤斤計較以及爭奪班里的第一名,會破壞學生之間的合作,集體的力量得不到尊重。中小學教育里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獨立人格和品性的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和個人特點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肯定。不少學校把對個人品德的要求按頭一個字母縮寫成“PRIDE”(榮譽),即Perseverance(堅持),Respect(尊重),Integrity(正直),Diligence(勤奮),Excellence(優(yōu)秀),作為學生自我要求的基本要點。這種美德的評價要尊重人的本性。對于學生本人,要形成自己獨立的價值觀。
對中學生來說,永保一顆純真的童心,保持人與生俱來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能力,展示自己的個性,這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是至關重要的。衷心地希望在座的各位可愛的孩子們快快樂樂、健康地成長。
版權申明:內容來源網(wǎng)絡,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并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