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一個同濟的朋友,我認識他他不知道我。轉過來學習一下。
blog荒蕪了好久了。不知道自己的整個12月在忙什么,一直都沒有時間哪怕是寫一定點的東西。現在放假了,回到了溫暖的家,終于可以寫點東西了。
首先第一要寫的,2005年過去了。也要總結一下了。去年的總結不打算再按照去年的樣子記流水賬了。挑幾個值得一表的主題,寫一寫吧:
讀書篇
授課篇
飛行篇
技術篇
人生篇
其它篇
讀書篇
2005年的上半年到6月份為止是我的研究生第一學年,這段時間我基本上都在學校里上課修學分。
總體來說,這段時光我的生活過得基本還像個學生。經歷過晚上熬夜上網第二天睡到11點起床吃午飯;經歷過晚上伙同幾個人到門口的小店吃東西;經歷過食堂排隊;經歷過上課睡覺(上課睡覺曾經一度是我認為研究生階段我在教室里面學會的唯一一項以前不會的技能);經歷過期末緊張復習考試;也經歷過了遲到曠課。
這半年中唯一還有印象的也就這么幾件事:上學期上英語課的時候跟幾個同學一起在圣誕Party上表演Jingle Bell,我表演了一顆圣誕樹……,下學期英語的中級口語課上表演“皇帝的新衣”,我扮演裸體皇帝,以“表情造作,略顯浮夸”的演技折服了全班同學……。其它的,幾乎就沒有給我留下什么印象。
跟我同宿舍的幾個哥們也都跟我非常要好。另外幾個人各有特色。袁祿來,這個跟我同為計算機軟件點的研究生,給我的感覺是非常學者的類型,自己很勤奮好學。而他的導師也是兢兢業(yè)業(yè)搞學術的人。有時也會聽到他對研究生的抱怨。大概本科不是同濟,懷著向往之心來到了這里,結果失望大于希望。高晶晶比我們高一屆,是同濟土木的研究生,比較嚴肅不太喜歡說話,但是對事對人非常認真。陸春,跟我一樣是本科同濟讀出來的。以經常不上課考試都能過而著稱,對一些事情很是有自己的主見跟看法。至今還經常記得跟他們一起吹牛的日子。還記得研一結束的時候跟他們一起吃散伙飯,然后一起到復旦大學,躺在剛剛蓋好的標志性建筑“雙子星”前的草坪中抒懷暢談,在滬東的草坪前大口啃西瓜的灑脫歲月。
至于上課,只記得英語課我逃了幾乎三分之二,結果后來分數還夠了保博線(當然打死我我也不會保的,禍國殃民害自己)。自然辯證法跟科學社會主義公共課背完了考完了就忘。至于專業(yè)課,似乎跟學生比,老師們更想逃課。逃課、放課、找別人幫忙上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好多課只上了3,4次就草草結束了。教軟件工程的老師居然聽說過SQA這個名詞(別急,當然不會令大家失望,他把 Structs念成了“死抓磕它”,還認為這個是一個CASE工具。大學里面看不思進取的計算機系的老師鬧笑話也是人生一大樂趣,還有個老師揚言帶幾個研究生就可以開發(fā)一套Windows,還有的老師說java AWT里面有顯卡驅動……),但是不知道學校為什么不把SQA(這里的S應該是Student 了)體系引進高等教育中。最直接的問題就是導致高等教育的產品(學生)質量沒有保證。居然高校里面還流行一句話,叫“沒有畢不了業(yè)的碩士,沒有考不上的博士”。不知道這種碩士、博士出來之后除了當社會的蛀蟲之外,還有什么用武之地?
現在還經常被別人問及要不要讀研,要不要直接工作等等問題。我覺得還是要看個人的主見。沒有主見盲目跟風去讀研是比較恐怖的事情。判斷要不要讀,只需要回答一個問題:我為什么要讀研,或者讀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不能回答這個問題,那么估計即使讀了,也有九成的可能要失望。我總結的,讀研十大動機:
1. 想為了偉大的科學研究事業(yè)殫精竭慮,奉獻一生。(很好,應該讀。而且應該找最好的研究生學校,最好的導師讀。)
2. 想拿個學歷,以后多撈點錢。(這恐怕是絕大多數在讀研究生的心態(tài)。其中的情況又非常復雜。好學校,好學歷的確有可能會導致高收入。但是只是有可能。而且,最重要的是機會成本問題。網上有很多關于讀研機會成本的討論。核心問題還是要自己權衡利弊。反正我見過某人讀研前年薪10萬,讀完之后變5萬了)
3. 我想換專業(yè)。(“我不要coding了,我去考經管的研究生?!边@是我聽到的最多的軟件學生的抱怨?;旧蠐Q專業(yè)的愿望可以實現,但是換了之后是否就一定好呢?)
4. 我本科是“xx化工學校”,我要考個名牌學校的研究生鍍鍍金。(如果是這種心態(tài),我覺得讀研基本上也可以滿足需求。如果本科學校實在太差,讀研或許也是一種出路。)
5. 我覺得自己還小,想在學校里再成熟幾年。(別做夢了,在學校里面永遠也不會成熟起來。只能是浪費3年,你幼稚依然,而且最終還是會被推向社會。)
6. 現在工作難找,我要等幾年看看。(一樣別做夢了,誰知道3年后會怎么樣?萬一更難找了呢?接著讀博士?然后接著讀博士后?然后是壯士?烈士?圣斗士?)
7. 工作太郁悶了,我要回學校呆著。(基本上是在逃避,其實還是要看看郁悶的原因是什么。通常,郁悶都是由于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或者心態(tài)造成的,而不是工作或者周圍的環(huán)境本身。)
8. 我的確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了/我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要充電。(基本上心態(tài)跟動機都是好的。只有一個問題要問自己,是否有比讀研究生更好的獲取知識的方式?)
9. 我是保送的,人家都上,那我就上吧。(我自己就是這種,還是屬于沒有主見隨大流的。其實我挺佩服那些放棄保研的,至少他們都有自己的主見或追求。在被保之前應該再問自己一句:能夠被保送,不能說明你很優(yōu)秀,但是至少說明你自己不差,讀研真的能讓你更好么?)
10. 我是為了追隨我GF/BF,或者我是為了離開[南京|北京|上海]這個傷心地 :-)(你別說為了感情的其實還挺多,這個我就不評論了。)
又回到利弊問題上來。個人感覺,研究生大致有如下一些權衡利弊:
1. 多了“那張紙”(跟哈里波特學,You-Know-What)。至于那張紙是不是有用,也是依靠個人判斷。如果立志進企業(yè),的確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有些企業(yè)會在這張紙上面做文章。但是我相信工作10年,20年之后,恐怕沒人會關心你是什么學歷什么學校畢業(yè)。如果立志進事業(yè)單位當官差,有個好學歷或許有用。但是我也見過事業(yè)單位“領導”是本科,因此而拒絕招收碩士的。理由是“你丫的怎么能比我強?”。
2. 老了三歲。如果覺得自己嘴上沒毛說話不牢,在學校里再長長身體或許也不錯。但是對于一些吃青春飯的行業(yè)(我就不舉例子了),22-25歲的三年浪費在學校里可是要好好考慮的。
3. 關于知識。不要指望讀研可以從導師和課堂上學到什么東西。這只是一個舞臺,戲是要自己演的。
4. 可以有一個清靜的環(huán)境,去總結,思考一些問題。這一條似乎也是不少人讀研的動機,尤其是工作過的人。只有一點要提醒:如果你遇上一個剝削成性的老板,你是不會得安寧的。
5. 沒了3年的工作經驗。這個也要自己考慮,你向往的公司/單位(如果有的話)是希望要一個沒有經驗的碩士,還是有3年工作經驗的本科生。
6. 可以多認識一些人,多一些經歷。干什么事情都會有一些經歷。是好是壞,可能N年之后才會有定論。當局者一般是不會看清的。
其實還有很多,不想一一列舉了??傊痪湓挘灰?,不要隨大流,不要聽別人的。自己把讀研的利弊權衡好。如果對自己的未來有規(guī)劃,而且研究生有利于你規(guī)劃的實施,那么就讀吧。
授課篇
自己在讀書的同時,2005年我還參加了一系列的培訓別人的活動。05年3月,我在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參加了微軟組織的國內首屆 Windows Embedded的TTT培訓,成了微軟的Windows Embedded講師。自那之后,一些社會上的講座,培訓就接踵而至了。大多數都是義務勞動,沒錢。流水賬一下:
2005.4,在中國IT俱樂部技術論壇中做關于Windows Mobile的技術演講;
感謝建忠的邀請,又一次回到了美羅大廈19樓。這個我曾經呆了一年的地方。講座聽眾大概有70人左右。都是來自各公司的一線程序員。我講的內容是 Windows Mobile開發(fā)的簡介。時間是3個小時。這次講座是我準備的比較充分的一次了,向學院借了PDA跟智能手機。因為是第一次在公開場合露面,演講的地方又是在自己的“老東家”(其實談不上)的場地。最后效果還是不錯的。
2005.6,在微軟亞洲研究院與同濟大學聯合舉辦的“微軟Windows Embedded教學研討培訓會”上做專題演講;
這次演講可能算規(guī)模最大最正式的。一拖再拖的拖到了6月份。云集了全國各大頂尖高校的教師隊伍300多人。我的演講包括一個課程經驗介紹還有兩個晚上的動手實驗。還有向許峰雄和MS US的Ivan做項目介紹。這是第一次用英文作報告,還是準備了挺多東西,還讓英語系的研究生MM幫忙修改了演講稿。結果挺好,沒緊張,很順利。
2005.9,在微軟公司舉辦的Windows Embedded技術研討會上做關于Windows CE系統(tǒng)定制的專題講座;
這次演講是聽眾最多的一次,大概有500人,由于是在線免費報名,人也比較多,比較雜。MS的毛國華邀請我講一個最簡單的Windows CE 5.0的 Demo,時間是45分鐘。這次是演講最懸的。中間有個demo,我前一天晚上已經私下演示了無數遍,結果講座之前突然不work了。等我上了臺之后,問題依舊,嚇得我出了一身汗。結果不知道隨便點了那個按鈕,結果居然通過了?;旧鲜巧骐U過關。
2005.11,在首屆全國Modern C++ Design & Programming 技術研討會上做關于C++在嵌入式系統(tǒng)中應用的講座;
以前參加的技術研討會挺多。但是我覺得這次是技術含量最高,收獲最大的。在會議上有幸見到了C++之父Bjarne Stroustrup以及國內業(yè)界有名的孟巖、云風等眾多同行前輩(當然還有陳榕老板)。雖然以前自認為對C++的語言機制、對象模型都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在工程上也有一些經驗。但是這幾天的講座還是讓我受益匪淺,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對C++這門語言本身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的演講安排在第三天,題目是C++在嵌入式系統(tǒng)中的應用,主要講了一些比較基本的東西,然后講了Symbian、Windows Mobile兩個嵌入式平臺以及一個嵌入式圖形系統(tǒng)做例子,沒有涉及到比較深入的知識。也沒有什么demo。演講也還算順利,時間把握得不太好。開始的時候去的人不多,所以推遲了幾乎半個小時,后面比較倉促。
2005.12,研華公司Windows Embedded嵌入式系統(tǒng)技術講座;
2006.1.5,ICOP公司Windows CE技術講座;
這兩次都是技術入門講座,基本上相當于給沒有見過用過Windows CE的人掃盲。沒有什么技術含量。
除此之外,在學校里面,我還是繼續(xù)我的“毀人”事業(yè),繼續(xù)講授《Windows CE嵌入式系統(tǒng)》課程。比較有挑戰(zhàn)性的是給軟件學院的04屆研究生上課,因為我自己也是04屆的研究生么:-)。雖然只有9個人選我的課,教室有時候有些冷清,但是還是上的挺開心。12月份的時候有個“微軟-發(fā)改委精品課程”項目,學院把我的這門課程重新包裝了一下,叫嵌入式軟件開發(fā)導論,作為了申報項目,不知道能否過關。
此外,還帶著一個瑞典烏普薩拉大學交換過來的學生做項目,我給他出的題目是Windows CE下的網卡驅動程序開發(fā),主要是在Freescale龍珠開發(fā)板下做CS8900A網卡的驅動程序開發(fā)。經過半年時間,東西基本結束了。老外學生克里斯托弗的認真負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非常善于鉆研,每次與他碰頭開會,都可以看到項目的進展。這種認真的態(tài)度是很多中國學生都欠缺的。
雖然經常在外面講座,但是也越來越深刻的感到,“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的道理。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而講座上課并不代表什么,只不過是把自己掌握的一些東西分享給別人。僅此而已。
飛行篇
回頭看去,2005年讓我事先沒有預料到的是居然出了這么多趟差。一年中,跑了五趟北京,一趟合肥,一趟武漢。在05年以前的22年里我都只在華東六省一市活動,都沒有坐過飛機,05年一年就飛了7趟,有五趟是北京-上海,還有兩趟是上海-武漢。
3月份去北京參加微軟TTT培訓,在北京交通大學住了一周。MS的培訓還真是累,把人關在屋子里做實驗一周,不過收獲還是挺大的。
4月份去了一趟合肥。來回都是火車。主要取合肥華恒公司協調Windows CE BSP的開發(fā)問題。在那里住了一天,還順便參觀了一下科大。
5月份去了北京,參加微軟亞洲研究院每年一次的主題研討會。我去了Windows OS分組,認識了一些國內高校中操作系統(tǒng)屆的老師。還第一次去了知春路上的西格瑪大廈,見到了傳說中的地方。
6月去北京參加了MS教學包中期評估會。還順便與同學小聚了一下。
11月去北京參加微軟舉辦的Windows Embedded討論會,住在香山飯店。主要是邀請了與Windows CE相關的一些產業(yè)的人參加,包括培訓,硬件,License等等等。感覺認識了挺多人,還順便爬了香山。
12月又去北京,住在北大,參加花旗的花旗杯軟件開發(fā)競賽。順便逛了頤和園。
12月中旬去了武漢,參加Intel的“64bit計算的優(yōu)化培訓”。在黃鶴樓轉了一圈,武漢成了我到達的祖國最西端。
經常出去跑跑感覺不錯。游覽一下祖國的名山大川,財去人安樂。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有機會去國外兜一圈 :-)
技術篇
技術是俺們賴以吃飯的東西。不去跟別人比,就跟自己比。自從03年轉專業(yè),每年都覺得自己有挺大的進步,就像所有的技術型工作,這也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吧。盤點一下05年,有什么大的長進呢?
上半年在學校里,能夠靜下心來,研究一些東西。我閱讀了java虛擬機的參考實現代碼與.NET sscli的代碼。對虛擬機語言的機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Rotor是我在MS實習的時候就在研究的一個東西,據說與商業(yè)版的.net差不多。但是一直沒有機會,也沒有多少資料。脫同學的福,從US給我?guī)Щ亓四潜窘浀涞膕scli名著。得以與sscli親密接觸。對于GC,對于JIT,對于AppDomain,對于exception handling,對于 il code,對于managed object model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坦白的說現在似乎有些東西又忘了。)
4月份的時候,有感于國內Windows CE方面的資料非常少,自己在學習的時候很缺一本合適的書,因此萌生了寫一本參考中文資料的想法。書從4月份就開始寫了,但是始料不及的是后來發(fā)生了這么多事情。快一年了,進度過了一半多一點。寒假時抓緊的好時機。
7 月就到了科泰世紀實習,一開始在圖形組,他們的任務是把DirectFB移植到Elastos操作系統(tǒng)上,然后再在它上面搭建圖形系統(tǒng)。我雖然不干活(主要是不想干,不是不能干,沒有積極性。)但是也學習了一下DirectFB的體系結構,了解了一下圖形系統(tǒng)。覺得DirectFB的體系結構與 directX與gdi的驅動都很類似。對以前看的Windows CE的顯卡驅動模型DDI也了解的更加深入了。
國慶過后,我在科泰參與了Windows CE二進制兼容項目。說是參與,其實開發(fā)人員只有我一個而已。這個東西的開發(fā)目標,就是可以在Elastos上運行 Windows CE的二進制程序。有些像Linux上的Wine??梢园裌indows上的很多程序拿到Linux上去運行。但是又不完全一樣, Wine只需要兼顧x86平臺,而二進制兼容項目則需要兼顧ARM,x86,MIPS等多款CPU。而Wine是著力模仿Win95。但是二進制兼容項目不但要模仿WinCE,還要模仿在它們之上的PPC,Smartphone等平臺。把一個OS上的二進制可執(zhí)行文件直接拿到另外一個OS上運行,而且要跨多個CPU??梢哉f這個東西非常有挑戰(zhàn)性而且需要知道很多系統(tǒng)底層的東西。出于對OS的愛好和對CE的了解,我還是樂意的接受了這個挑戰(zhàn),雖然每月的報酬只有兩百五十塊人民幣。
到現在為止,三個月做下來,現在在Elastos 2.0的模擬器上,已經可以正常的運行Windows CE上的撲克牌游戲了。期間克服了非常多的技術難題。包括exe的加載(PE loader),結構化異常處理(Elastos上是沒有SEH的), Windows CE API轉接(如何把系統(tǒng)調用轉接到Elastos上),WinMain的四個參數(這個是很惡心的...),圖形系統(tǒng)仿真。(消息,窗口,圖形的實現)等等等等非常復雜的問題。涉及到系統(tǒng)底層的東西很多,反匯編,看機器碼,甚至寫機器碼都是很普遍的工作。經常我會被某些問題折騰得睡不著覺。但是當一個個問題被解決之后。整個系統(tǒng)仿佛像嬰兒一樣,一點一點的長大成熟了:命令行的Hello World跑起來了;CRT程序可以運行了;可以創(chuàng)建線程了;可以進行同步了;可以操作虛擬內存/邏輯內存了;可以讀寫文件了;可以加載DLL模塊了……當圖形界面的Hello World跑起來的時候,項目可以說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Windows的消息機制,窗口機制,圖形設備上下文等等都完備了,雖然還有不少的問題。產品的雛形已經有了。后面的任務依然任重道遠,要在ARM上運行程序,要模仿一套注冊表機制,(為了運行COM程序,包括那些Pocket Word, Excel什么的),要對圖形系統(tǒng)進行比較大的改動(Windows Mobile的自定義Shell)……
想到這里,有時候想想被老板活捉也不一定是壞事,至少說明我還能coding,還在第一線奮斗,而不是只會對著書本照本宣科的“老師”。
積累吧,讓這些東西積累得越多,飯碗就會越牢固。2006年,對自己的目標,希望可以對一些硬件機制有了解。自己是軟件學院出來的,工程中經常都是“欺軟怕硬”。覺得只要是軟件層面的東西,基本都可以找到問題或搞定。但是對于一些硬件知識,還有很多缺乏必要的了解。希望在2006年可以在這方面增強一些。否則,搞“嵌入式”會浮于表面,還不如去寫java/.net連數據庫……賺錢也挺多:-D
人生篇
2005年是我的本命年,不知不覺已經混了24個春秋。05年一年我過得非常動蕩,搬家就搬了4次,在動蕩中也悟到了不少道理。
母親說我最大的缺點是沒有經歷過挫折,從成長到讀書從來都是一帆風順。小時候在班里一直當班長,考試從來都是第一名;轉專業(yè)學計算機,一年就能混到No.1的Microsoft去實習;搞Windows CE,一年就能在國內小有名氣……但是2005年卻讓我吃足了苦頭。
6 月開始,就以研究生不讓畢業(yè)相逼,被迫到某個公司里面“實習”兩年(05年4月--07年4月),早五晚九的上班,不用驚訝,我沒有打錯,相信我,睡在那種地方早上五點醒已經要謝天謝地了,整天要面對著市面上能買到的最便宜的顯示器,看五分鐘就會流眼淚,盯一天感覺自己的頭要爆炸了,白天還不允許上網,晚上睡覺6個人擠在只能放下床的小房間里睡覺,還有一個人夢里經常唱歌,每天早晚步行一個小時上下班,買一個包子邊走邊吃就是早飯,每次發(fā)“工資”,就 250塊,都要受到發(fā)工資老太婆的鄙視……這些皮肉之苦咬咬牙都是可以忍受的,最大的負擔是精神上的壓力。沒有人身自由,我精心規(guī)劃的去微軟研究院/工程院實習的美夢瓦解了,被關在“公司”里,就連有點事出門都要請假,還得從那250里面扣工資。研究生的生活變得暗無天日,與我當初想象的通往科學家的路完全不一樣。當初讀研的兩個目標(一是增強一些理論功底,二是找一些科研的感覺)離我越來越遠,英語得不到鍛煉,還記得我發(fā)了一封英文郵件,結果招致他們副總裁的批評。最大的擔心是覺得自己沒有進步,研究生時候干的事情寫的程序退回兩年我本科的時候照樣可以完成的很好。繼續(xù)在這里呆下去,未來的我?guī)缀鯐@樣:技術越來越差(不進則退),錢包越來越憋(不指望250塊錢的薪水能發(fā)財,我打賭地鐵門口跪著的收入都比這個數多),性子越來越壞(不想跟剝削我的那幫人說話就,也不想讓他們認識我),英語越來越忘(為了不再被副總批評,他們的程序里面“聯系人”翻譯成Linkman我也熟視無睹),歲數越來越老(23-26歲的黃金歲月啊,出來就奔三了)。
最初的幾個月,我的心情非常沮喪,恰巧這個時候兩條炒得非常熱的新聞又加重了我的沮喪心理,一件是交大的博士生不堪忍受導師的剝削而跳樓,另外一件是清華的博士在畢業(yè)的最后一刻退學。他們與我肯定有一樣的迷茫困惑與不安,我不止一次的想到了跟他們采用一樣的方式來解脫來結束自己的痛苦。
同時,我拼命讀歷史,讀哲學,與別人交談,看一些反映生活的文學作品,希望能從這些東西中找到答案。漸漸的,我從李敖的演講中知道了什么是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我從《肖申克的救贖》中學到了要自己來拯救自己;我從《全球通史》中讀到了一些偉人悲慘的前半生;從《經濟學原理》中學到了機會成本與決策樹;從《霍元甲》的預告片中知道了什么是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與別人的談話中知道了我別無選擇……漸漸的,我逐漸為自己的心找到了出口,知道了自己該如何積極地對待這一切。
不能練英語,我自己從地攤上買來英文的小說(盜版,原諒我),每天睡不著覺的時候躲在被窩里看(上初中高中的時候我卻從來沒干過這樣的事)。下載英文的電影,聽里面的臺詞,從網上下來新概念英語朗讀,寫程序的時候用來“磨耳朵”。
不能學習新東西,我自己從網上下載了大量的源代碼,自己看,自己總結,還買了很多技術書籍。包括了Lua,MicroWindow,Wine等等。
掙錢入不敷出(已經3年沒跟家里要一分錢了),我自己接外快,利用晚上跟周末寫程序,雖然發(fā)不了財,但是也可以解決了溫飽問題……
離畢業(yè)還有1年時間,當拿到那張碩士畢業(yè)證的時候,我一定會在畢業(yè)證的反面寫一行字,來紀念我這段與環(huán)境、更多的是與自己的心理進行抗爭的日子。
其它篇
2005年還是非常值得紀念的,對我而言,有了太多的人生中的第一次:
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片,而且還有了兩種,雖然頭銜都是虛的。
第一次出差,第一次坐飛機。
第一次接外快,從外面賺錢,經過別人介紹,做了一個通過藍牙的燒寫廣告屏的軟件,一共出了兩個版本賺了15K的樣子。當這個東西在廣交會上創(chuàng)造了不少價值的時候,我知道自己的code的確可以轉化為生產力了。
第一次寫書,雖然還沒有完成。
第一次……
2006年對自己有什么期望呢?希望那本書可以順利的寫完出版;希望06年可以獲得自由身;希望自己可以在技術上積累更多,更成熟,最好能有質的飛躍;希望可以開心的度過這一年;希望身邊的人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