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產芯片成為了網絡熱詞,在“愛國”的大趨勢下,動輒就標榜“自主研發(fā)”。從桌面級平臺的“龍芯”開始,到后來的服務器平臺。
“自主研發(fā)”似乎成了一個比“國貨”更有價值的詞匯,老有一種騙經費的錯覺。但看起來又顯得有些掉價,甚至是稍顯荒唐。怎么說?
今天的冷知識,我們就聊一聊自主研發(fā)手機移動處理器。
怎樣才算自主研發(fā)?
從表面上說,手機處理器分 CPU、GPU、基帶三個大部分。當然,主板上還有許多射頻芯片、緩存單元等等附件。一般廠商,都會從 CPU 與 GPU 部分開始進入自主研發(fā)階段。
CPU 自主研發(fā):目前市面上基本所有手機的 CPU 都基于 ARM 的底層。
ARM 是一家英國知名的半導體設計公司,世界上 95% 的微處理器都是它們的“子孫”。
蘋果、三星、華為、高通、聯發(fā)科、小米松果都基于 ARM?;?ARM 也有幾個不同的地方,一個是 ARM 提供的指令集,一個是 ARM 提供的微架構。ARM 公司將自己研發(fā)的指令集叫做 ARM 指令集,同時它還研發(fā)具體的微架構。
舉個栗子,經常說的 Cortex-A73、Cortex-A53 都是 ARM 的一種微架構。
目前只有具備獨立的微架構研發(fā)能力才算得上一家真正自主研發(fā) CPU 的企業(yè)。
這里還是直接用例子說明吧:
① 蘋果 A 處理器:4 × Cortex-A73 + 4 × Cortex A53 架構。因為直接套用 ARM 指令集以及 Cortex 微架構,所以不屬于自主研發(fā)。蘋果曾經考慮收購 ARM,但最終后者落入了軟銀之手。
② 高通驍龍?zhí)幚砥鳎夯?Cortex-A73 改良而成的 Kryo 八核,套用了 Cortex-A73 的指令集,但使用的是自主研發(fā)的微架構,我們普遍認定這樣才算是自主研發(fā)。
高通曾經在驍龍 810 上直接套用了 Cortex-A57 + Cortex-A53 的指令集,然后沒調試好,就燒起來了。
說實話,自己做一個微架構一點都不簡單,內部要協(xié)調各大原件之間的協(xié)作才能得到最好的性能。
能夠生出協(xié)作解決方案,目前算是行業(yè)比較高端的能力了,高通與三星均具備這個實力。
GPU 自主研發(fā):手機處理器 GPU 目前也有幾種類型,ARM 的公版 Mali 系列、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的 PowerVR 系列、高通 Adreno 系列。
以前還有英偉達的 Tegra“核彈”,不過已經退出移動領域了。
到了 2017 年,所有生產并銷售處理器的廠商里,大抵只有高通算得上是自研 GPU,其余基本都是直接挪用公版,再修修改改。
ARM 的 Mali GPU 作為公版 GPU,也出現了一些比較特殊的情況:
① 三星 Exynos 處理器走上了“低頻多核”的路子;
② 華為、聯發(fā)科則是“少核高頻”的方案;
③ 聽說小米的松果處理器也會選擇“少核高頻”方案。
理論上,GPU 以低頻多核心為王,性能比輸出最理想。
PowerVR 作為蘋果御用 GPU 方案大廠的地位不容忽視,即將推出的 Helio X30 同樣用了 PowerVR 的 GPU ,實際運行性能是業(yè)界比較期待的。
你以為打造一枚處理器就這么簡單嗎?并不是唱衰“國貨”,而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不捧殺,也不否定。小米的松果處理器,距離一枚能堪大任的頂級 CPU 還有多遠?想太多了,整塊處理器除了 CPU 以及 GPU 之外還有 ISP DSP 信號基帶之類的一大堆東西。
以上說的只是一部分很淺顯的東西。還是那句話,日子還很長。
【文章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