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型假肢能‘理解’主人的要求,當主人發(fā)出‘內轉’‘外轉’‘目標1’‘目標2’等口令或者做出相應的‘想象思維’時,假肢能心領神會,做出如人所愿的動作。”“特別是,當人將佩戴在頭部激光傳感器的光束指向要操作的隨機目標時,機器人型假肢的手部就會向該目標準確移動?!苯?,一種新型的機器人型假肢樣機在山東科技大學問世,這種機器人假肢可以采用腦電、語音和按鍵3種方式進行聯合控制,使假肢各關節(jié)可實現同時動作,將手部移向目標。腦電、語言或按鍵控制方式可以任意切換,方便佩戴者在不同的場合采用合適的方式進行操控。
這項名為“機器人假肢與生物信息融合控制方式的研究”是由山東科技大學承擔的山東省科技發(fā)展計劃項目、青島市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組經兩年艱苦攻關,終于在我國高端假肢實用化技術研究領域實現突破,在生物信息融合控制機器人假肢的相關理論和應用上,獲得創(chuàng)新成果,為肢體殘疾人康復服務的關鍵技術研究作出重大貢獻。山東省科技廳組織的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具有這種綜合功能的機器人型假肢屬于國內首臺,其綜合技術在同類研究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課題負責人樊炳輝介紹,“肩離斷”殘疾人由于整個上臂缺失,難以利用其它部位的信號來驅動繩索或肌電控制的機械假手,因此,“肩離斷”型殘疾人現在使用的假肢幾乎都沒有生理功能代償作用。在假肢研究中引入機器人、生物信息與模式識別、人工智能等技術,可以徹底摒棄過去對多自由度假肢只能進行串行作業(yè)的工作方式,使其可以在多種生物信號控制下實現示教再現和對隨機目標的操作。新型假肢關鍵技術的突破,可為“肩離斷”上肢殘疾人提供一種可行的多自由度功能代償假肢,也可為胳膊不能動的癱瘓病人或其他患者提供基本的生活料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