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觸控市場中,In-cell面板因iPhone 5采用而對觸控面板產(chǎn)業(yè)造成極大的威脅感。不過,目前的沖擊還限于所謂蘋果觸控概念股,如宸鴻與勝華等,現(xiàn)在能供應(yīng)蘋果In-cell面板產(chǎn)能的也只有LP和Japan Display,Sharp還在調(diào)升良率,但可以肯定的是,短期內(nèi)他們不會有產(chǎn)能可以供應(yīng)其他手機廠商。
附圖: 穎臺PMMA/PC Cover Lens結(jié)構(gòu)示意圖BigPic:552x235 |
因此,觸控面板業(yè)者只要端得出好用的單片式OGS(One Glass Solution)方案,至少在明后年內(nèi)還足以和In-cell面板一拼。在筆者另一篇文章《OGS面臨的關(guān)鍵門檻》中已提出OGS目前遭遇的一些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都比In-cell待克服的生產(chǎn)問題還要容易些。
在厚度上,OGS會因ITO鍍膜而厚上一些,但比起In-cell方案并不會差異太大。在《In-cell Touch為iPhone 5薄化的貢獻分析》一文有稍微說明了蘋果堅持采用In-cell的理由。不過,這里要談的是觸控技術(shù)的另一種可行作法,也就是OPS(One Plastic Solution)。
老實說,這個名詞還未見到有人使用(至少Google查不到),但卻是頗有發(fā)展?jié)摿Φ淖鞣ā?/font>談OPS,該先談?wù)凾OL(Touch on Lens),這是OGS更廣義的定義說法,也就是將ITO做在保護鏡片貼合面板的這一面。因目前這些手機面板的保護鏡片大都采用玻璃材料(最知名的是康寧的大猩猩玻璃(Gorilla)),因此業(yè)界談TOL = OGS的說法并不為過。
但若改采塑膠材料來做Cover Lens,而且加上ITO這類的透明導(dǎo)電鍍膜(TCO)呢,OGS就成了OPS了。用塑膠性的壓克力板(PMMA)來做Cover Lens的想法已存在多時,它的優(yōu)勢是可以做得更輕、更便宜、耐沖擊、可撓曲等。但過去一直受限于硬度(耐刮性)及光學(xué)品質(zhì)不如玻璃而難以商業(yè)化,只有一些日廠有能力做到極接近玻璃的特性,但價格不具有競爭力。
CTIMES日前采訪臺廠穎臺科技,他們目前在這方面的技術(shù)已有所突破。
穎臺科技總經(jīng)理室特助蕭仲良指出,只用PMMA加特殊的硬化鍍膜(Hard Coating, HC),雖然硬度可做到與玻璃相近,但會有易碎的問題,無法通過Cover Lens的「落球試驗」。因此,他們的作法是在PMMA下方(與面板接觸)加上聚碳酸酯(PC),來加強其韌性。此外,為了解決PMMA吸水變形的問題,他們的結(jié)構(gòu)上是PC厚而PMMA?。s94:6),以加強此材料的穩(wěn)定性。
相較于玻璃的Cover Lens,穎臺的塑膠性Cover Lens(他們稱其方案為Front Panel)在硬度上,做到7H、8H已沒有問題了(Gorilla可達9H)。至于光學(xué)品質(zhì)要求的抗反射(AR)、抗炫光(AG)、防水防污等議題,和玻璃一樣也可以靠Hard coating來達成,目前透光度基本上已可達91%以上,透過AG處理可達94%,透過AR處理甚至可達98%。
蕭仲良指出,目前Cover Lens的厚度一般是0.8mm – 1.0mm(iPhone 4S是0.8mm,iPhone 5是0.9mm),而最薄的玻璃已可做到0.4mm,但強度不足以用在Cover Lens上。對于PC/PMMA來說,厚度本來就不是問題,但考慮到強度,用于Cover Lens的厚度會與玻璃大致相同。至于成本上,依他們的評估,尺寸愈大的面板差異愈大,以iMac 27吋的面板來看,大約比玻璃低上三至四成。當然,愈大尺寸,用塑膠性Cover Lens自然比玻璃來得安全。
至于PMMA/PC結(jié)構(gòu)的Cover Lens,能否鍍上TCO/ITO感測線路呢?這部分的挑戰(zhàn)較高,主要的瓶頸來自于溫度。蕭仲良表示,PMMA的融點約120℃,PC約140℃,相較于一般OGS的ITO黃光鍍膜的高溫制程來說,這是行不通的。不過,業(yè)界也有人采用低溫的ITO制程,或是引進新的ITO替代技術(shù),要實現(xiàn)OPS還是有機會做到的。[!--empirenews.page--]
以上為筆者對OPS的初步探討,歡迎各界專家提供意見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