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液晶顯示器基礎知識及原理
OLED是英文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的縮寫,中文翻譯為“有機發(fā)光二極管”,又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因為具備輕薄、省電等特性,因此從2003年開始,這種顯示設備在MP3播放器上得到了廣泛應用,而對于同屬數碼類產品的DC與手機,還并未走入大批量應用的階段。但OLED屏幕卻具備了許多LCD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因此它也一直被業(yè)內人士所看好。
OLED顯示技術與傳統的LCD顯示方式不同,無需背光燈,采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涂層和玻璃基板,當有電流通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fā)光。而且OLED顯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輕更薄,可視角度更大,并且能夠顯著節(jié)省電能。
有機半導體由分子聚集而成,現有技術所使用的是非晶態(tài)物質,為固體材料,屬無規(guī)律排列的非結晶狀態(tài)。有機發(fā)光材料有兩大類,以分子的大小來區(qū)分,小分子的稱之為低分子OLED,大分子的稱為高分子OLED。
OLED的基本結構比較簡單,是由一層薄而透明,且具半導體特性的銦錫氧化物 (ITO),與電力之陰極相連,再加上另一個金屬陽極,包成如三明治的結構。整個結構層中包括了:空穴傳輸層(HTL)、發(fā)光層(EL)與電子傳輸層(ETL)。當電力供應至適當電壓時,正極空穴與陰極電荷就會在發(fā)光層中結合,產生光亮,依其配方不同產生紅、綠和藍RGB三原色,構成基本色彩。OLED的特性是自己發(fā)光,不像TFT LCD需要背光,因此可視度和亮度均高,其次是電壓需求低且省電效率高,加上反應快、重量輕、厚度薄,構造簡單,成本低等,被視為 21世紀最具前途的產品之一。
OLED的結構是由以下各部分組成:
基層-基層用于支撐整個有機發(fā)光二極管。
陽極-當電流流過設備時,陽極消除電子。
有機層-有機層由有機分子或有機聚合物組成。
導電層——這一層由有機塑料分子組成,從陽極傳輸“空穴”。聚苯胺可以用作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導電聚合物。
發(fā)射層——這一層由有機塑料分子組成,從陰極傳輸電子;發(fā)光過程發(fā)生在這一層。聚芴可以用作發(fā)射層聚合物。
陰極——當設備中有電流流動時,陰極會將電子注入電路。
OLED的發(fā)光過程其原理是用ITO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分別作為器件的陽極和陰極,在一定的電壓驅動下,電子和空穴分別從陰極和陽極注入電子和空穴傳輸層,電子和空穴分別通過電子和空穴傳輸層遷移到發(fā)光層,在發(fā)光層中相遇形成激子,激發(fā)發(fā)光分子,經輻射弛豫后發(fā)出可見光。OLED發(fā)光的方式類似于LED,需經歷一個稱為電磷光的過程。
OLED可分為被動矩陣顯示和主動矩陣顯示兩種方式。
在被動矩陣顯示OLED(簡稱PM-OLED)中,ITO玻璃和金屬電極都是平行的電極條,二者相互正交,在交叉處形成發(fā)光二極管(LED),LED逐行點亮,形成一幀可視圖像。由于每一行的顯示時間都非常短,要達到正常的圖像亮度,每一行的 LED 亮度都要足夠高。例如,一個100 行的器件,每一行的LED亮度必須比平均亮度高 100 倍,這就需要很高的電流和電壓,從而引起功耗增加,顯示效率急劇下降,應用受到限制。
在主動矩陣顯示OLED(簡稱AM-OLED)中,采用的是薄膜晶體管陣列(即 TFT陣列),它先在玻璃襯底上制作CMOS多晶硅(TFT),發(fā)光層制作在 TFT 之上。驅動電路完成兩個任務:一是提供受控電流以驅動 OLED,二是在尋址之后繼續(xù)提供電流,以保證各像素繼續(xù)發(fā)光。與PM-OLED不同的是,AM-OLED 的各個像素是同時發(fā)光的,這樣一來單個像素發(fā)光強度的要求就降低了,電壓也得以下降,這就意味著AM-OLED 的功耗比 PM-OLED要低得多,適合于大面積圖像顯示,是今后 OLED 發(fā)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