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C這東西暈暈的,因為一個模塊涉及到了RTC,BKP,RCC多個模塊,之間的關(guān)系讓人有點模糊
入門的知識請大家看手冊,我來總結(jié):
總之,RTC只是個能靠電池維持運行的32位定時器over!
所以,使用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1. 上電后要檢查備份電池有沒有斷過電。如何檢查? 恩,RTC的示例代碼中已經(jīng)明示:
往備份域寄存器中寫一個特殊的字符,備份域寄存器是和RTC一起在斷電下能保存數(shù)據(jù)的。
上電后檢查下這個特殊字符是否還存在,如果存在,ok,RTC的數(shù)據(jù)應(yīng)該也沒丟,不需要重新配置它
如果那個特殊字符丟了,那RTC的定時器數(shù)據(jù)一定也丟了,那我們要重新來配置RTC了
這個過程包括時鐘使能、RTC時鐘源切換、設(shè)置分頻系數(shù)等等,這個可以參考FWLibexampleRTCCalendar的代碼
在我的這個實例里,檢查備份域掉電在Init.c的RTC_Conig()中,函數(shù)內(nèi)若檢測到BKP掉電,則會調(diào)用RTC_Configuration()
2. 因為RTC的一些設(shè)置是保存在后備域中的,so,操作RTC的設(shè)置寄存器前,要打開后備域模塊中的寫保護功能。
3. RTC設(shè)定值寫入前后都要檢查命令有沒有完成,調(diào)用RTC_WaitForLastTask();
具體的RTC初始化代碼如下:
////////////////////////////////////////////////////////////////////////////////
// RTC時鐘初始化!
////////////////////////////////////////////////////////////////////////////////
void RTC_Configuration(void)
{
//啟用PWR和BKP的時鐘(from APB1)
RCC_APB1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_PWR | RCC_APB1Periph_BKP, ENABLE);
//后備域解鎖
PWR_BackupAccessCmd(ENABLE);
//備份寄存器模塊復(fù)位
BKP_DeInit();
//外部32.768K其喲偶那個
RCC_LSEConfig(RCC_LSE_ON);
//等待穩(wěn)定
while (RCC_GetFlagStatus(RCC_FLAG_LSERDY) == RESET);
//RTC時鐘源配置成LSE(外部32.768K)
RCC_RTCCLKConfig(RCC_RTCCLKSource_LSE);
//RTC開啟
RCC_RTCCLKCmd(ENABLE);
//開啟后需要等待APB1時鐘與RTC時鐘同步,才能讀寫寄存器
RTC_WaitForSynchro();
//讀寫寄存器前,要確定上一個操作已經(jīng)結(jié)束
RTC_WaitForLastTask();
//設(shè)置RTC分頻器,使RTC時鐘為1Hz
//RTC period = RTCCLK/RTC_PR = (32.768 KHz)/(32767+1)
RTC_SetPrescaler(32767);
//等待寄存器寫入完成
RTC_WaitForLastTask();
//使能秒中斷
RTC_ITConfig(RTC_IT_SEC, ENABLE);
//等待寫入完成
RTC_WaitForLastTask();
return;
}
void RTC_Config(void)
{
//我們在BKP的后備寄存器1中,存了一個特殊字符0xA5A5
//第一次上電或后備電源掉電后,該寄存器數(shù)據(jù)丟失,
//表明RTC數(shù)據(jù)丟失,需要重新配置
if (BKP_ReadBackupRegister(BKP_DR1) != 0xA5A5)
{
//重新配置RTC
RTC_Configuration();
//配置完成后,向后備寄存器中寫特殊字符0xA5A5
BKP_WriteBackupRegister(BKP_DR1, 0xA5A5);
}
else
{
//若后備寄存器沒有掉電,則無需重新配置RTC
//這里我們可以利用RCC_GetFlagStatus()函數(shù)查看本次復(fù)位類型
if (RCC_GetFlagStatus(RCC_FLAG_PORRST) != RESET)
{
//這是上電復(fù)位
}
else if (RCC_GetFlagStatus(RCC_FLAG_PINRST) != RESET)
{
//這是外部RST管腳復(fù)位
}
//清除RCC中復(fù)位標(biāo)志
RCC_ClearFlag();
//雖然RTC模塊不需要重新配置,且掉電后依靠后備電池依然運行
//但是每次上電后,還是要使能RTCCLK???????
//RCC_RTCCLKCmd(ENABLE);
//等待RTC時鐘與APB1時鐘同步
//RTC_WaitForSynchro();
//使能秒中斷
RTC_ITConfig(RTC_IT_SEC, ENABLE);
//等待操作完成
RTC_WaitForLastTask();
}
#ifdef RTCClockOutput_Enable
RCC_APB1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_PWR | RCC_APB1Periph_BKP, ENABLE);
PWR_BackupAccessCmd(ENABLE);
BKP_TamperPinCmd(DISABLE);
BKP_RTCOutputConfig(BKP_RTCOutputSource_CalibClock);
#endif
return;
}
回復(fù):《九九的STM32筆記》整理
基于STM32處理器
RTC只是個能靠電池維持運行的32位定時器over!
并不像實時時鐘芯片,讀出來就是年月日。。。
看過些網(wǎng)上的代碼,有利用秒中斷,在內(nèi)存中維持一個年月日的日歷。
我覺得,這種方法有很多缺點:
1.斷電時沒有中斷可用
2.頻繁進中斷,消耗資源
3.時間運算復(fù)雜,代碼需要自己寫
4.不與國際接軌。。。。
so,還是用標(biāo)準(zhǔn)的UNIX時間戳來進行時間的操作吧!
什么是UNIX時間戳?
UNIX時間戳,是unix下的計時方式。。。很廢話
具體點:他是一個32位的整形數(shù)(剛好和STM32的RTC寄存器一樣大),表示從UNIX元年(格林尼治時間1970-1-1 0:0:0)開始到某時刻所經(jīng)歷的秒數(shù)
聽起來很玄幻的,計算下: 32位的數(shù)從0-0xFFFFFFFF秒,大概到2038年unix時間戳將會溢出!這就是Y2038bug
不過,事實上的標(biāo)準(zhǔn),我們還是照這個用吧,還有二十年呢。。。
UNIX時間戳:1229544206 <==> 現(xiàn)實時間:2008-12-17 20:03:26
我們要做的,就是把當(dāng)前時間的UNIX時間戳放在RTC計數(shù)器中讓他每秒++,over
然后,設(shè)計一套接口函數(shù),實現(xiàn)UNIX時間戳與年月日的日歷時間格式轉(zhuǎn)換 這樣就可以了
在RTC中實現(xiàn)這個時間算法,有如下好處:
1. 系統(tǒng)無需用中斷和程序來維持時鐘,斷電后只要RTC在走即可
2. 具體的兩種計時的換算、星期數(shù)計算,有ANSI-C的標(biāo)準(zhǔn)C庫函數(shù)實現(xiàn),具體可以看time.h
3. 時間與時間的計算,用UNIX時間戳運算,就變成了兩個32bit數(shù)的加減法
4. 與國際接軌。。。
幸好是與國際接軌,我們有time.h幫忙,在MDK的ARM編輯器下有,IAR下也有
其中已經(jīng)定義了兩種數(shù)據(jù)類型:unix時間戳和日歷型時間
time_t: UNIX時間戳(從1970-1-1起到某時間經(jīng)過的秒數(shù))
typedef unsigned int time_t;
struct tm: Calendar格式(年月日形式)
同時有相關(guān)操作函數(shù)
gmtime,localtime,ctime,mktime等等,方便的實現(xiàn)各種時間類型的轉(zhuǎn)換和計算
于是,基于這個time.h,折騰了一天,搞出了這個STM32下的RTC_Time使用的時間庫
這是我的RTC_Time.c中的說明:
本文件實現(xiàn)基于RTC的日期功能,提供年月日的讀寫。(基于ANSI-C的time.h)
作者:jjldc (九九)
QQ: 77058617
RTC中保存的時間格式,是UNIX時間戳格式的。即一個32bit的time_t變量(實為u32)
ANSI-C的標(biāo)準(zhǔn)庫中,提供了兩種表示時間的數(shù)據(jù) 型:
time_t: UNIX時間戳(從1970-1-1起到某時間經(jīng)過的秒數(shù))
typedef unsigned int time_t;
struct tm: Calendar格式(年月日形式)
tm結(jié)構(gòu)如下:
struct tm {
int tm_sec; // 秒 seconds after the minute, 0 to 60
(0 - 60 allows for the occasional leap second)
int tm_min; // 分 minutes after the hour, 0 to 59
int tm_hour; // 時 hours since midnight, 0 to 23
int tm_mday; // 日 day of the month, 1 to 31
int tm_mon; // 月 months since January, 0 to 11
int tm_year; // 年 years since 1900
int tm_wday; // 星期 days since Sunday, 0 to 6
int tm_yday; // 從元旦起的天數(shù) days since January 1, 0 to 365
int tm_isdst; // 夏令時??Daylight Savings Time flag
...
}
其中wday,yday可以自動產(chǎn)生,軟件直接讀取
mon的取值為0-11
***注意***:
tm_year:在time.h庫中定義為1900年起的年份,即2008年應(yīng)表示為2008-1900=108
這種表示方法對用戶來說不是十分友好,與現(xiàn)實有較大差異。
所以在本文件中,屏蔽了這種差異。
即外部調(diào)用本文件的函數(shù)時,tm結(jié)構(gòu)體類型的日期,tm_year即為2008
注意:若要調(diào)用系統(tǒng)庫time.c中的函數(shù),需要自行將tm_year-=1900
成員函數(shù)說明:
struct tm Time_ConvUnixToCalendar(time_t t);
輸入一個Unix時間戳(time_t),返回Calendar格式日期
time_t Time_ConvCalendarToUnix(struct tm t);
輸入一個Calendar格式日期,返回Unix時間戳(time_t)
time_t Time_GetUnixTime(void);
從RTC取當(dāng)前時間的Unix時間戳值
struct tm Time_GetCalendarTime(void);
從RTC取當(dāng)前時間的日歷時間
void Time_SetUnixTime(time_t);
輸入UNIX時間戳格式時間,設(shè)置為當(dāng)前RTC時間
void Time_SetCalendarTime(struct tm t);
輸入Calendar格式時間,設(shè)置為當(dāng)前RTC時間
外部調(diào)用實例:
定義一個Calendar格式的日期變量:
struct tm now;
now.tm_year = 2008;
now.tm_mon = 11; //12月
now.tm_mday = 20;
now.tm_hour = 20;
now.tm_min = 12;
now.tm_sec = 30;
獲取當(dāng)前日期時間:
tm_now = Time_GetCalendarTime();
然后可以直接讀tm_now.tm_wday獲取星期數(shù)
設(shè)置時間:
Step1. tm_now.xxx = xxxxxxxxx;
Step2. Time_SetCalendarTime(tm_now);
計算兩個時間的差
struct tm t1,t2;
t1_t = Time_ConvCalendarToUnix(t1);
t2_t = Time_ConvCalendarToUnix(t2);
dt = t1_t - t2_t;
dt就是兩個時間差的秒數(shù)
dt_tm = mktime(dt); //注意dt的年份匹配,ansi庫中函數(shù)為相對年份,注意超限
另可以參考相關(guān)資料,調(diào)用ansi-c庫的格式化輸出等功能,ctime,strftim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