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上,我們都會見到最新款、最智能的機器人。這些機器人不僅能行走、說話,還能倒啤酒、打乒乓球、照看老人。
引人注意的是,很多機器人在外形上已經(jīng)與人十分接近,可以模仿人的神態(tài)和行為。
但生活中,我們接觸的機器人,比如掃地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等等,其實在外形上和人相差甚遠。生活中的機器人應不應該更模擬人類呢?而機器人如果有了可愛的外表,一切會有什么變化呢?
2017年開始全球零售巨頭美國沃爾瑪公司在 50 多家門店推出貨架掃描機器人,方便管理庫存。貨架機器人每 90 秒掃描完一次貨架,比人類的工作效率高出 50%。沃爾瑪公司目前正在擴大他們的機器人隊伍。到今年夏天,他們預計會擁有 1000 家使用掃描貨架機器人的商店。
如今,從工廠到超市,到處都有機器人工作的身影。但將機器人推廣到諸如百貨超市這樣的公共場合,引起了新的擔心——人類正被排擠出工作崗位。咨詢公司麥肯錫表示,如果零售商把所有現(xiàn)有的自動化技術利用起來,可以減少65%的人工工作量。
如果你稍微留意,你看能會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這些機器人都有類似于人類的外表,頭部、眼睛、鼻子甚至嘴巴。其實機器人就是一臺機電一體化的智能機器,這些外在的形象與其功能無任何關系,但為何是這種設計呢?
超市機器人擁有可愛面部及大眼睛的設計觸及了一個嚴肅的社會心理問題:機器人正取代人類完成越來越多的工作,引起人們對就業(yè)崗位的擔憂。如果它們擁有友好外表和可愛名字,外形更類似以人類,人們可能就會降低一些敵視,使用這些機器人的公司在大眾中的形象也不至于被破壞。
大部分零售機器人設計出恰到好處的人類特質(zhì),讓他們看起來十分友善;但是外表上還是和人類有區(qū)別,暗示他們不會完全取代人類,給人們以自信。
美國自動化歷史研究專家漢考克教授表示,縱觀歷史,當工人們感受到威脅時,他們就會攻擊技術。比如 19 世紀紡織機的出現(xiàn),就在歐洲引起了軒然大波,工人曾組織起來毀壞紡織廠機器。他說:“如果技術推進太猛烈迅速,人們會將怒火轉(zhuǎn)移到科技上,并且會站起來反抗?!?/p>
但縱觀歷史發(fā)展趨勢,技術進步是不可避免的。人們只能充分利用技術帶來的好處,調(diào)整整個社會的產(chǎn)業(yè)結構和就業(yè)結構,使技術充分的造福整個社會,而非僅是擁有這些技術的公司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