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腦極體)
機器人中的安卓(Android本身就意指機器人),聽起來繞口,但實際上也是一個相對簡單的概念。同樣的機器人可以承擔起各種各樣的工作,即使是像掃地機器人這種簡單的設備,也分成了掃地、拖地等等多種功能,并且可以通過不同的軟件實現例如更換語音包、按用戶自定義路線行進等等功能。
簡單來說,機器人的功能是呈現出放射形的,在相似的基礎架構之上,發(fā)展出適應于不同場景的豐富功能。這一點確實和安卓生態(tài)有一點接近,在一套底層軟件上進行開發(fā),以適應手機、平板、手環(huán)等等不同產品的需要。機器人操作系統(tǒng)雖然旨在提高代碼的復用率,提升開發(fā)人員的開發(fā)效率,并且將視覺交互、語音交互、運動控制等等功能集成起來,并且將相關硬件模塊虛擬化。
在這一過程中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視覺、語音這些能力已經比較成熟,只需要將攝像頭、麥克風陣列這些模塊化較強的硬件進行虛擬化即可。可一旦涉及稍顯復雜的行動能力,例如行走、攀爬、抓握等等,市場上很難找到統(tǒng)一的開放解決方案,也就很難將其整合在某一OS之中了。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市場見到了很多機器人都在突出對話、情緒識別一類的軟件能力,行動能力上卻是“笨手笨腳”。
但機器人絕不能一直笨手笨腳下去。我們對機器人的很多期待,其實都來自行動能力,而非“大腦”。往近處說工業(yè)領域最簡單的分揀功能,就是機器人最典型的行動能力,往遠處說,我們所期望的養(yǎng)老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等,依賴的都是行動能力。
行動能力的研發(fā)開拓究竟有多難,看波士頓動力就知道了——成立27年以來,他們都在瘋狂地花錢,而所解決的問題僅僅只是機器人行動能力中的一環(huán)。但就像前文提到的一樣,單一的行動能力很難創(chuàng)造價值。能夠四處奔跑的四足機器人僅僅能呈現出寵物狗的潛質,分揀機械手臂只能守在生產線的一畝三分地上發(fā)揮價值。但當一切行動能力組合在一起,結果就會大不一樣了。
波士頓動力對于機器人行動能力的打造,如同打造出了機器人的“物流系統(tǒng)”。在擁有物流系統(tǒng)之前,各種機器人的各種能力就如同各地特產一樣,只能小范圍“售賣”。這也是波士頓動力成為“機器人安卓”的優(yōu)勢所在,不論是分揀、組裝這樣的工業(yè)能力,還是語音交互這樣面向于大眾應用的C端能力,都要依賴于物流系統(tǒng)。波士頓動力可以將Spot打造成一個機器人平臺,通過更換不同配件來完成不同的任務。
同時從產業(yè)角度而看,機器人中的安卓也將是一門很好的生意。如果將機器人和手機進行對比,兩者之間根源性的差異其實在于使用者。手機的使用者只有一個固定的對象——人,其實我們對于手機的使用要求非常一致,通訊、拍照、互聯(lián)網……因此手機產品的形態(tài)也是相對固定的,一款手機產品所面向的市場,是其價位所對應消費水平的幾千萬人。
但機器人就大不一樣了,機器人的使用者是許許多多不同的場景,物流運輸、救災、建筑、服務……甚至不同的企業(yè)用戶的需求也會因為各自使用場景而改變,有的使用場地空間狹小,則需要機器人有較強的攀爬移動能力,有的行進路線多變、需要激光雷達避障,有的行進路線多變,干脆可以省下一筆激光雷達的錢。就算努力滿足了一家企業(yè)甚至一個行業(yè)的全部需求,他們需要的產品數量可能也只有幾萬臺。
首先是為自己的機器人打造API接口,開放自身能力,讓機器人可以與其他設備結合在一起。讓用戶可以在機器人身上應用其他硬件設備或軟件。目前Spot就打造了高級API和SDK,據稱其開發(fā)模式與無人機應用開發(fā)相似,使用者可以為Spot構建應用程序。目前已經有用戶在Spot上開發(fā)了建筑遠程數據收集、燈光操縱、石油天然氣傳感器監(jiān)控等等應用。
同時還要為自己的機器人研發(fā)出一套可供選擇的配套設備,如同戴森吸塵器將電機和不同吸嘴組合一樣,波士頓動力也開發(fā)了一套用于Spot的機械臂、頻譜接收器、相機和激光雷達。當然最終重要的還有開發(fā)者,這也是波士頓動力最近在Web Summit上現身的真正目的,希望號召更多開發(fā)真去挖掘Spot的應用空間。果然不知不覺間開發(fā)者成為了市場上最珍貴的寶藏,一切領域都渴望這一群體加入并且創(chuàng)造奇跡。
但“機器人安卓”的問題在于,其他領域都可以以低成本的方式將自身的硬件、框架或資源開放給開發(fā)者,讓他們去自由的“大力出奇跡”。但以Spot為例,波士頓動力需要一整年的時間才能出貨1000臺,且每臺的使用費用大約是幾千美金一個月,這樣高昂的成本自然很難刺激開發(fā)者大量涌入。不過這種開發(fā)模式多少會有一點缺乏想象力,距離波士頓動力計劃中的機器人安卓,恐怕還有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