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百家號)
? ? ? ?2016年,由谷歌開發(fā)的阿爾法狗機器人與圍棋職業(yè)九段棋手、世界冠軍李世石進行圍棋人機比賽,阿爾法狗以4∶1的大比分獲勝,隨后在中國棋類網站上連續(xù)60局未嘗一敗。難道這預示著人工智能將逐漸進化到人類的水平嗎?
阿爾法狗機器人與人類頂尖圍棋大師的比賽之所以備受矚目,是因為圍棋區(qū)別于其他棋類,它的棋盤在每個點上可以有3種狀態(tài),無子、白子或者黑子,縱橫各有19行共361個點,這樣算來,整個棋盤共有10的271次方種變數(shù)。要知道,人類目前能夠觀測到的宇宙也才只有10的80次方個原子。所以,人工智能在圍棋這個領域能夠打敗人類,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了。于是就有人恐慌,人工智能會不會有一天將擁有和人類一樣的智慧,甚至威脅人類的生存。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人工智能是通過自己對海量數(shù)據(jù)的模擬來對事物進行判斷,繼而能夠在面對問題時快速對數(shù)據(jù)進行提取,做出判斷。這是通過一套算法作為基礎的,而這套的算法就是以貝葉斯-拉普拉斯公式延伸作為基礎的。
阿爾法狗能夠戰(zhàn)勝人類也是因為它在研發(fā)的時候已經模擬了海量的棋譜,學會了圍棋對局中的千變萬化,所以在與人類的對局中阿爾法狗落的每一顆子都是最佳的選擇。也就是說,在大多數(shù)領域,當你擁有海量的數(shù)據(jù),精準的分類,強大的計算能力以及頂尖的人工智能技術,你就能做出比其他人更好的決策。
雖然人工智能那么厲害,但它始終沒有人類的智慧,沒有情緒,不可以自我思考,無法根據(jù)別人的心理活動做出判斷。既然如此,如果我們直接用人工智能模擬人類的大腦,那么它會擁有智慧嗎?其實早在十幾年前,歐洲就嘗試過用計算機模擬人類的大腦,因為一旦計算機能夠實現(xiàn)人類大腦的功能,就預示著計算機能夠發(fā)展出比人類更高級的智慧。
亨利·馬克拉姆是一位神經學家,他在德國海森堡普朗克醫(yī)學研究所時是一位博士后,因為測量小白鼠兩個大腦神經元電信號的實驗大獲成功,他在神經學領域名聲大震。憑借這個實驗,馬克拉姆在以色列雷霍沃特維茨曼的一所科學研究院當上了一名教授。
2009年的TED大會上,馬克拉姆宣布了一個驚天的計劃:他想用計算機創(chuàng)造一個復雜的模型來模擬人類的大腦結構,其中包含100萬億個突觸以及860個神經元細胞。他十分自信地跟大家說,只要這個計劃實施成功,人類將迎來一個新的時代。
馬克拉姆的計劃獲得了歐盟的肯定與支持,在2013年初,歐盟政府就聯(lián)合多個國家及地區(qū),總共投入了14億美元的研究基金,并將這項計劃稱為“人類腦計劃”。然而很多其他的神經學家抵制馬克拉姆的計劃,他們認為這項“人類腦計劃”的研究重點和管理結構都不完善,應該和人類基因組計劃一起由整個歐洲共同完成。
隨后馬克拉姆用實際行動予以回擊,他在2015年發(fā)表的論文闡述了他們成功地模擬了大鼠的神經網絡,共有3800萬個突觸和3200個神經元,這在當時還是十分具有意義的研究成果。然而十年過去了,馬克拉姆的實驗停滯不前,距離模擬人腦還有漫長的道路,基本上可以宣布失敗了。人工智能雖然很厲害,但是在人腦面前,還是太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