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面臨的兩個問題
微 觀 問 題??Micro-Problem
雖然芯片制造商已經(jīng)使用了各種手段來跟上摩爾定律的步伐,但還是無法避免摩爾定律的加倍效應已經(jīng)開始放緩的事實,不斷地縮小芯片的尺寸總會有物理極限:現(xiàn)在最新的制程工藝特征尺寸僅為7nm,而硅原子的半徑為0.117nm,也就是說,在7nm工藝的芯片中的晶體管的特征尺寸僅為不到30個硅原子組成(因為原子空間利用率的原因,實際上要更少,詳見后面分析),隨著特征尺寸的進一步減少,其數(shù)量還會進一步減少。?在同等面積大小的區(qū)域里,隨著集成越來越多的晶體管電路,漏電流增加、散熱問題大、時鐘頻率增長減慢等問題難以解決。1)特征尺寸是晶體管結構中的最小尺寸嗎?
我們先來看晶體管的微觀結構,下圖是目前最主流的FinFET(FinField-EffectTransisto)晶體管的結構。特征尺寸指的是柵極的寬度,目前主流芯片最小為7nm。對比下面的顯微圖像,我們也可以判斷出其特征尺寸為下圖紅線所標識。從上面兩張圖我們可以看出,其實特征尺寸并非是晶體管里的最小尺寸,F(xiàn)in (鰭) 的寬度至少是小于特征尺寸的,因此特征尺寸為7nm的晶體管中,所需要制造的最小尺寸其實是小于7nm的。而到了下一代堆疊納米片的晶體管結構,這種趨勢則更加明顯,在特征尺寸(柵極寬度)為3nm的晶體管中,其最小需要制造的尺寸(例如納米片的厚度)則要遠遠小于3納米,甚至要小于1nm。
小于1nm會遇到什么問題呢?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硅的原子結構。
2)硅原子的物理結構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硅原子的物理結構,下圖為硅的晶胞結構:晶胞是反映晶體對稱性質(zhì)的最小單元,在由硅原子構成的一個面心立方體(8個頂點 6個面各有一個硅原子)的晶胞內(nèi),另外還有四個硅原子,分別位于四個空間對角線的 1/4處,平均到每一個硅晶胞中的原子數(shù)為8 (8*1/8 6*1/2 4=8) 。硅的晶胞邊長為a(晶格常數(shù)),在300K時,a=5.4305? (0.543nm),1nm相當于不到2a,也就是說在1nm的寬度內(nèi)兩個晶胞都安放不下。硅原子空間利用率:硅原子體積/單位原子在晶胞中占有的體積,硅晶體空間利用率約為34%,即晶胞空間內(nèi)1/3為原子,2/3為空隙,如下圖所示。
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硅已經(jīng)不再是平滑連續(xù)的,而是由離散的原子團組成的。
此時,在連續(xù)系統(tǒng)中適用的定律和法則很多都會失效,晶體管也就不能正常工作了。因此,從微觀角度看,摩爾定律是不可持續(xù)的。
宏 觀 問 題??Macro-Problem
摩爾定律,無論是1965年提出時的:“半導體芯片上集成的晶體管數(shù)量將每年增加一倍”,還是1975年修正的:“每18到24個月增加一倍”,從數(shù)學意義上來看,其曲線都是指數(shù)增長的。假設某一個時間點上,芯片上集成的晶體管數(shù)量為X,則18月后為2X,2個18月后為4X,n個18月后為2^n*X,那么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就可以估算人類生產(chǎn)的晶體管數(shù)量:Y=X(1 2 4 8... 2^n),給公式兩邊同時乘以(2-1)則可得Y=X(2^(n 1)-1)。具體請參看:地球上的硅能生產(chǎn)多少只晶體管?從公式1 2 4 8... 2^n=2^(n 1)-1我們可以看出,無論以前生產(chǎn)的數(shù)量有多少,到了下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內(nèi)生產(chǎn)(消耗)數(shù)量將為以前所有周期生產(chǎn)的數(shù)量的總和還要多1。從另外一個角度,只要晶體管數(shù)量的增長繼續(xù)遵循指數(shù)曲線,那么,未來的每一代人回過頭來看時,過去的時代都會是幾乎沒有進步的時代。這其實就是一個悖論。(圖片來源于“指數(shù)發(fā)展曲線”的真正意義)
宇宙中的原子數(shù)量才有10^80個,如果晶體管的數(shù)量按照指數(shù)曲線增長,僅僅需要一個半世紀(150多年),宇宙中的原子都要消耗殆盡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需要讀者注意的是,本文在估算的時候,做了一些前提假設,實際的數(shù)值會和前提條件的變化有關,但不會發(fā)生數(shù)量級上的變化)
寫到這里,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從物理學的意義上來講,指數(shù)曲線基本上都是不可持續(xù)的。因此,從宏觀角度看,摩爾定律也是不可持續(xù)的。
我又想起了一個故事:"甲問乙,你覺得一張報紙能對折40次嗎?乙說,我覺得可以啊,說完就找到一張最大的報紙折疊起來...... "最后的結果如何呢?這實際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一張報紙對折40次的厚度超過了11萬公里,遠超過繞地球兩圈半了!一張報紙只要對折27次,其厚度就會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對折36次,就超越了中國最北端到最南端的距離,對折42次,就超過了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指數(shù)曲線的增長就是如此可怕,越往后,越可怕!前面所有的增長相對于后面的增長來說幾乎都可以忽略不記!
既然從微觀和宏觀上來看,摩爾定律都是不可持續(xù)的,那什么定律能夠代替摩爾定律呢?作者認為最有可能的就是:功能密度定律,請參看原創(chuàng)文章:摩爾定律 vs 功能密度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