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障技術的運用,使得無人機像人類一樣擁有了的雙眼,能夠自動躲避障礙物。前段時間,大疆發(fā)布的年度旗艦產(chǎn)品Phantom 4就采用了這項黑科技。在此之前,另一家國產(chǎn)無人機廠商Yuneec在今年的CES展上也展示了擁有避障技術的無人機產(chǎn)品——Typhoon H,只不過它們采用的是英特爾的技術。
不過,就在大疆發(fā)布Phantom 4后不久,該公司的公關總監(jiān)王帆就對英特爾的這一技術提出質疑,他不點名地表示,“在最近舉行的一次全球電子展上,某芯片廠商展示無人機避障和追蹤技術時,借助光學運動捕捉系統(tǒng)OptiTrack,在室內搭建的特殊環(huán)境中,憑借事先設置價格不菲的攝像頭,配合無人機機身上的感應球為飛行器提供輔助定位”。他甚至認為這是“一場精心布置的秀,讓大家以為他們掌握了先進的技術”。王帆提到的“某芯片廠商”明顯就是英特爾。
英特爾是否真的“做假”?時間還得回到兩個月前的CES展上。英特爾為了展示其無人機避障和追蹤技術,特地在展臺模擬了一個熱帶雨林的環(huán)境,一位越野選手沿著小徑騎著自行車,無人機看似自動調整飛行高度和拍攝角度,避開沿途的樹木,一直跟蹤選手。
然而,這場看似完美的“表演”卻暴露出了一個巨大的疑點,在表演者的頭上和無人機上有許多光學Mark點,因此有人認為英特爾是通過光學運動捕捉系統(tǒng)OptiTrack實現(xiàn)控制無人機的飛行和追蹤,而其避障和追蹤技術在演示過程中很可能根本就沒有開啟。
有一種解釋是,英特爾在演示時沒有采用避障和追蹤技術主要是因為室內沒有GPS信號。通常情況下,無人機要實現(xiàn)追蹤和躲避功能,都需要使用到GPS定位系統(tǒng)。但英特爾的演示是在室內場館,因此它必須找到一套“室內解決方案”。
Yuneec的技術人員是這么解釋的,“因為室內沒有GPS信號,為了確保演示成功,Yuneec Typhoon H以及演示人員的頭盔上確實放置了一些Mark點,并且也只能用動態(tài)捕捉來幫助達到講解的目的”。
但英特爾似乎并不愿意承認這一“做假”行為,直到幾天前,這家芯片廠商表示,“公司在CES上基于Yuneec Typhoon H無人機的避障功能演示采用了英特爾實感技術,精彩呈現(xiàn)了這款產(chǎn)品。讓我們倍感興奮的是,這款產(chǎn)品將在2016年上半年上市”。
根據(jù)英特爾的說法,其避障功能采用的是實感技術(Real sense)。其實該技術推出已經(jīng)有好幾年了,早期曾被運用到筆記本、平板電腦等設備上,以實現(xiàn)手勢操控等功能。近年來隨著無人機的大熱,英特爾開始想把這一技術加以融合,但該技術是否適合無人機還并不好說。
大疆和英特爾的避障技術都屬于雙目避障技術,其原理是模仿人類的雙眼,透過左右兩個“眼睛”的距離,與觀察對像產(chǎn)生視差,再通過三角測量法來判定對象的遠近。大疆的Phantom 4就是在其前向兩個機臂下方安裝了兩顆避障攝像頭,它能通過這兩個“眼睛”來獲得深度和距離的信息。
英特爾的Real Sense技術與上述原理差不多,都是通過模仿了人眼的視差,但它是屬于“單目+結構光”,是通過打出一束紅外光,以左紅外傳感器和右紅外傳感器追蹤這束光的位置,然后用三角定位原理來計算出3D圖像中的“深度”信息。而其彩色傳感器,則能夠精確識別手勢動作、面部特征、前景和背景,進而讓設備理解人的動作和情感。因此,Real Sense技術更合適應用于筆記本、平板電腦等設備,用戶可利用該技術實現(xiàn)“刷臉”、手勢操控玩游戲等等。
但這一技術要用在無人機避障功能上可能會不太理想,因為其結構光基本上是“見光死”(結構光都有這個問題),它只適合于室內和暗環(huán)境,在面對室外更加復雜的環(huán)境時,Real sense的精度將會大大衰減,所以并不適合大場景的認知計算。而這也是英特爾演示時要在室內模仿一個熱帶雨林暗環(huán)境的原因。
不過,根據(jù)英特爾的說法,搭載該技術的無人機產(chǎn)品將會于今年上半年上市,它是否真的能躲避障礙物,到時飛一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