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是“不自然”的嗎?
在反對同性戀的意見里,這種觀點十分常見。它的主張者認為,同性戀就意味著基因不能傳給后代,就意味著滅絕,所以它不自然、應該反對。
但是,它恰恰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東西。
人類還沒有在自然界里發(fā)現(xiàn)任何一種沒有同性性行為的動物——除了那些根本連性都沒有的。
自然界的同性性行為不但極其普遍,而且花樣百出。
譬如長頸鹿這樣的物種,同性間的性行為甚至比異性之間還要多得多。
兩只雄性長頸鹿。 圖片來源:Wikipedia
又如在企鵝里反復觀察到,不少雄性企鵝同性伴侶就算面對雌性也無動于衷。
洪氏環(huán)企鵝為具同性伴侶現(xiàn)象的多種企鵝中的一種。圖片來源:Wildlife Society
同性性行為是自然的
同性戀不是百分之百的基因決定,但毫無疑問是有遺傳成分的。那么一個看起來降低生育力的屬性,怎么沒有被自然選擇所淘汰呢?
生物學家并不知道這是為什么。
不過,就像現(xiàn)代科學里百分之九十九的未解之謎一樣,“不知道”的意思并非毫無頭緒一籌莫展,反而是頭緒太多了,難以判斷哪些比較重要、哪個有決定性作用。
比如,和同性戀相關(guān)聯(lián)的基因可能有其他的好處,這個好處足以抵消生育上的缺陷。也許它單獨出現(xiàn)時能增加性吸引力,兩個一起出現(xiàn)時才增加同性戀的幾率; 或者它在兩種性別中起到的效果正好相反。
比如,同性戀可能符合親選擇原理。雖然自己不生育,但卻幫助了自己親戚更好地生存,從而讓和它關(guān)聯(lián)的基因得以傳遞。
比如,同性戀對生育的影響可能沒有我們以為的那么大。很多生物里同性性行為和生育沒有矛盾,而人類的同性戀、異性戀和雙性戀往往也是連續(xù)譜,不存在截然對立。
又比如,基因雖然很大程度影響了性欲,但文化主導了這一性欲是如何轉(zhuǎn)化為社會現(xiàn)象。古希臘的同性戀、現(xiàn)代西方世界的同性戀和太平洋島民的同性戀,表現(xiàn)形式就完全不同,對社會和人口的影響也非常不同。
所有指責都行不通
但以上這一切,在關(guān)于同性戀的討論中都只是腳注而已。弄清同性戀的生物學成分固然有很大的學術(shù)意義,但就算沒弄清理論,僅僅觀察現(xiàn)象也足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
同性戀是自然的,性的多元化表現(xiàn)是自然的。
因此,對同性戀“不自然”的指責,在根本上就行不通(更何況不自然不意味著就壞)。
當然,自然也不意味著好。有很多“自然”的性行為也會違反更高原則或者給當事人帶來傷害。反對戀童就是一個例子:兒童處于弱勢地位,權(quán)力不平等;而且心智不成熟,不能實現(xiàn)真正自愿。
可是,兩個成年人之間平等自愿的愛情,究竟違反了什么原則,傷害了什么人呢?
你可以說它違反宗教教條,但這論點對教外人士無效。你可以說它違反傳統(tǒng)觀點,但傳統(tǒng)也曾經(jīng)認為主人有權(quán)強奸奴隸、跨種族婚姻不可饒恕、有錢人可以納妾。你可以說它招致你的本能反感,但當同性行為在自然界中如此普遍的時候,你要如何證明這真是你的本能,又如何證明你的本能具有對他人的約束力?
歸根結(jié)底,針對同性戀的道德指責,沒有一項是能夠成立的。人類不喜歡改變自己的觀點,也會努力尋找理由為自己辯護;同性戀和很多人的常識違背,因此有人反對它并試圖以道德指責它,倒也算意料之中。
然而愛因斯坦說過,所謂常識,不過是18歲以前偏見積累的總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