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極客的思維研究“冷僻”的刀具,這或許并不算有趣,王興卻可以做到最為用功和專注。王興身上有很多刀的特質(zhì),簡單、冷靜卻正中核心,他的產(chǎn)品也同樣如此。
見到王興,是在北五環(huán)神州泰岳大廈的美團網(wǎng)辦公室,看到他從工作中抽身回過頭來,只是微笑點頭,簡單的夏裝并不顯眼,不用知道他一路“實驗班”的學生經(jīng)驗,也不必把校內(nèi)、飯否這些與他相關的創(chuàng)業(yè)詞匯逐個研究過,只是寬大的額頭和有些執(zhí)拗的眼神就已經(jīng)是足夠清晰的印象。
溝通和表達并不是王興的強項,在攝影師的鏡頭前面甚至會有些拘謹。但聊過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他絕頂聰明,稍不留神就會跟不上他的思維步調(diào),并不多話,能用一句話回答的問題絕不會用兩句,但每個回答卻又都切中肯綮,信息量十足,是典型的直線思維。
意識到他氣質(zhì)里那點冷色調(diào),也就不會覺得他喜歡研究刀這種“冷僻”的物件有什么不妥,那種鋒利簡潔的靜物與他的氣質(zhì)倒也是極為搭配。對于刀的種類, 王興一般都不會排斥,用于求生的鋒利匕首,可以折疊的便攜用刀,大馬士革砍刀抑或輕巧的三角型隨身小折刀,這些都會在他的收藏里出現(xiàn),但大多都是在美國亞 馬遜上可以買到的西方設計,偶爾遇到喜歡的系列,他也會持續(xù)關注最新的迭代產(chǎn)品,每次推出新款他都會買來收藏。
但嚴格說來,對于刀,王興并算不上是專業(yè)的收藏家,他不會做擦拭、保養(yǎng)一類的事情,甚至會把十幾把刀隨意堆放在普通鞋盒里。他只是深入的研究者,從刀的外觀設計、材質(zhì)、功能,抑或每款刀背后的歷史淵源,他的研究不放過每一個細節(jié),所有結論都是全然的極客思維。
用刀體驗
對于解決問題的各類工具,王興總會保持極大的興趣。在他的視角里,刀自然也不是帶有某種情結的藝術品,它只是一種設計簡潔又正中核心的工具,“雖然古老但卻總能保持不斷創(chuàng)新”,這對于王興來說是天然的吸引力,但就此對刀產(chǎn)生興趣大概從他的高中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了。
每得到一款刀,王興并沒有異于常人的使用方式,在他的日常生活里,刀最大的用處可能只是劃開包裹而已,如果讓他“玩刀”,那就是太過為難他。但他會 喜歡把它們拿在手上,嘗試每一款刀具單手開刀的用戶體驗,根據(jù)人手指的粗細研究開刀范圍的設計是否合理。他會比較同一系列的不同迭代產(chǎn)品,在刀柄和刀刃的 不同材質(zhì),外觀設計或開刀模式之間找尋細微差異。
談到他對于刀的研究,他便拿出他收藏的SPIDERCO“SAGE”系列四款折疊刀擺在桌上,并開始一一講述他們各自的特質(zhì)。其實四款刀從外觀上看起來大小款式都很相似,但在王興那里,它們有太多不同之處,他的關注點甚至能精細到刀上的每一個螺絲。
“SAGE”系列原是為了紀念刀具發(fā)展歷史上四位鎖定裝置的發(fā)明人,因此四款折疊刀各自有獨特的鎖定裝置。在對材料的比較中,王興發(fā)現(xiàn)四款刀柄的材 質(zhì)分別是膠木、碳纖維、鈦合金和塑料手柄,每一款都在盡量復原鎖定裝置最初發(fā)明時的刀柄材質(zhì)。雖然四款刀刃都是同樣的鋼質(zhì)材料,但刀刃厚度上的微小差異仍 會被他察覺,因為“每一個細節(jié)的改變,都會帶來不同的用戶體驗”。
其實王興的研究遠不限于產(chǎn)品這個結果本身,他經(jīng)常會沿產(chǎn)品經(jīng)理的慣性思路向上追問,去研究一款刀背后的設計制作原因,畢竟“工具被制作總是為了解決 問題的”,就像他講到的SPIDERCO“MILITARY”系列的故事,這款刀的發(fā)明者是公司的創(chuàng)立人Sell Glaser,他曾被朋友問道,“如果你的兒子要參軍,你希望他帶一把什么樣的刀”,這個問題后來就成為“MILITARY”的設計思路。
雖然聊到刀,王興腦子里總有很多故事可以講述,但對于這項愛好,如果不追問,他也少主動跟人提起,“我是一個不喜歡整理東西的人,對于刀的研究也并非特意,我只是對各種工具都有很高的要求”。
對于他不清楚的問題做深入研究,這已經(jīng)是王興的習慣。如果他需要配一副眼鏡,他首先會從研究眼鏡的各個結構開始做,查閱眼鏡框和眼鏡架的各種不同材 質(zhì),分析哪種材質(zhì)更適合自己,研究眼鏡框的類型,決定鏡片是否需要變色,是否可以適用于戶外和室內(nèi)的各種應用場景。在把所有這些問題都研究清楚之后,他才 會去到眼鏡店配眼鏡。
自認天生好奇心強,對很多事情都會感興趣,而“對于感興趣的事情,我就習慣性的去了解”。既然他能在中秋節(jié)的晚上,去維基百科把所有關于“月亮”的詞條都看一遍,那么對于他喜歡的刀自然也會做足功課。
產(chǎn)品思維
其實王興對于刀也并非只是出于興趣的只為研究而研究,他也常常會從刀的研究里跳脫出來,站在另一個維度觀察它作為產(chǎn)品的演變過程,而這些思考最終都會回饋到產(chǎn)品經(jīng)理的運營思路上,盡管這種關聯(lián)性的思考也并非刻意。
在王興看來,任何公司的產(chǎn)品都是在為客戶解決問題,刀也同樣如此,或許“永遠不會有一把完美的刀,而最能解決問題的刀就已經(jīng)足夠優(yōu)秀”,在這一點上兩者幾乎是共通的。
在刀的設計里面,王興向來欣賞西方人一貫的極簡主義,“與其做加法,則不如做減法”。就像他欣賞的SPIDERCO,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單手 開刀模式一般需要在刀背上設計一個凸起,這是最簡單自然的想法,但公司卻沒有這么考慮,它不但減掉凸起,反而在刀背上磨出一個圓環(huán)。
刀作為一種工具,其實從來都不曾有劇烈的變化,倘若一個系列具有20項功能,每次則只有其中的一兩項功能有所改進,但“那種刪繁就簡的革新模式從來沒有停止,而且每一步都切中要害,并無半點多余”,王興也時常會從刀的思考跳轉到公司和產(chǎn)品的運營思路上。
兩年之內(nèi),美團從最初的30人團隊擴充到現(xiàn)在的2000多人,雖然直到現(xiàn)在美團在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里也算不上最大或最有錢,但王興卻一直堅持用更多的研發(fā) 人員和科研隊伍專注于解決本地生活服務問題,堅持自己極簡主義的漸次革新。面對去年團購網(wǎng)站的集體性改版,他也不以為意,“如果公司是一把刀,刀刃越聚 焦,刀自然就會越鋒利”。
以極客的思維研究“冷僻”的刀具,這或許并不算有趣。但對于自己的愛好,王興卻可以做到最為用功和專注,對于迭代產(chǎn)品的細節(jié)改變,抑或?qū)τ谟脩趔w驗 的極致要求,他都會花費時間做充足的研究,一旦找準一個點就會毫不遲疑地深入下去。其實王興身上有很多刀的特質(zhì),簡單、冷靜卻正中核心,他的產(chǎn)品也同樣如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