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工程師 Pete Warden 在英國 ARM 研究高峰論壇表示,他希望打造超便宜的語音識別產品,搭載只要 50 美分的超低價芯片,一個硬幣大小的電池,足以維持一年的電力,再搭配簡單的人工智能算法, 就可以讓語音識別產品快速普及。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報導,這種超便宜的語音識別芯片可用來生產便宜的對話玩偶,或是簡單的家用電器,如可被語音驅動的燈。 在工業(yè)環(huán)境應用,這種芯片可辨識不尋常的聲響,或是農田里的蟋蟀。
Warden 為 Google 的云端人工智能工具開發(fā)行動和嵌入式應用,稱為 TensorFlow,他在開發(fā)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亞馬遜的 AI 助手 Alexa 透過電池供電的簡單芯片運作,頻率只有幾百兆赫是不夠的,原因是 Alexa 必須辨識許多不同的聲音,而且因為大多數(shù)語音識別 AI 工具使用的神經網絡資源匱乏,這就是為什么 Alexa 必須將處理任務交給云端的原因。
為改善上述問題,Warden 限制問題的問法,譬如只能使用開、關、啟動、停止等字眼,并舍棄一般語音識別算法,他拿一個音頻將其切成短片段,然后計算每個片段的頻率內容,接著一個接一個排列每個頻率圖, 以建立一個頻率內容與時間的二維圖像,并應用視覺辨識算法來辨識單詞的獨特記號。
第一次嘗試分析音頻的 1 秒鐘片段需要 800 萬次計算,準確度為 89%,這可用現(xiàn)代智能手機運作,并且互動速度也夠快,這種方式比將運算過程送到云端更好,但是在低功耗芯片上性能不佳。
后來開發(fā)團隊借鑒一些幫助 Android 手機辨識短語的算法技巧后,系統(tǒng)只需執(zhí)行 75 萬次計算,就能達到 85% 的分析準確率,研究團隊已經在 TensorFlow 網站發(fā)表代碼供他人使用,他們打算應用在類似單芯片微控制器 Arduino 搭載的更小芯片。
但英國劍橋大學前 AI 研究員 Tony Robinson 認為,低成本策略可能可以幫助語音識別產品普及,不過用戶不太可能按表操課,大多數(shù)人沒有耐心使用高度限制性的指令,認為功率稍微高一點,可以處理更多語言能力的芯片, 可能更適合消費者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