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系統(tǒng)是Google推出的基于Linux內核和Java架構的操作系統(tǒng),在很短的時間內已成為主流的手機操作系統(tǒng),并已逐步擴展應用到嵌入式系統(tǒng)、平板電腦和上網(wǎng)本上。它既有Linux系統(tǒng)所具有的硬件平臺可移植性,也因使用Java語言開發(fā)應用程序帶來了應用軟件只編寫一次即可在所有平臺運行的巨大優(yōu)勢。Android雖然主要基于已有的技術,但在體系結構設計上有較大的創(chuàng)新。其主要設計目標之一就是要使應用程序和系統(tǒng)能獨立于具體的計算機體系結構和硬件平臺,表現(xiàn)在設備驅動程序設計上,對于已有的Linux標準設備驅動程序可以直接繼續(xù)使用,只需為其增加應用層JNI接口。但對于Linux沒有的非標準設備則提倡在Linux內核中驅動部分只做很少的接口工作,盡量把驅動程序的主要處理放在Android的上層架構中,即在應用層實現(xiàn)。本文對Android系統(tǒng)的底層實現(xiàn)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包括Android的硬件抽象層和JNI技術實現(xiàn)等。并以S3C2440開發(fā)板上的LED燈設計顯示驅動程序為例,提出了一種非標準硬件設備驅動程序的設計和實現(xiàn)方案。
1 Android系統(tǒng)驅動程序架構
1.1 驅動程序分層體系結構
Android是基于Linux的,它使用了Linux內核,但應用程序使用Java語言開發(fā),所以應用程序在調用設備驅動時不能像一般的Linux應用程序那樣直接使用系統(tǒng)調用,必須通過Java虛擬機的JNI的本地(Native)方法使用設備。另一方面,Android要成為一個通用性強的平臺,必須加強它的可移植性。這也是在Android架構添加一個硬件抽象層(HAL)的原因,目的是為設備的調用提供一個更高級的封裝圖1所示為Android驅動程序架構。
圖1 Android驅動程序架構
HALStub是以Linux共享庫(*.so)的形式存在,在整個驅動架構中,它是設備驅動程序運行在用戶空間的一部分,它向上為Dalvik虛擬機提供硬件設備的抽象接口,向下通過系統(tǒng)調用與Linux內核中的驅動程序進行數(shù)據(jù)交互。在這個過程中HAL可以對驅動程序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也就是說在Linux內核中的驅動程序部分只需要提供一個與硬件設備傳輸數(shù)據(jù)接口的功能,而其余具體的操作可以由HAL完成。
1.2 Android的硬件抽象層
Android的硬件抽象層HAL(HardwareAbstractLayer)在Android的架構中是在庫這一層中,通過這一層,硬件廠商可以把部分設備的驅動源碼封裝在這一層而不公開源代碼。
對圖1分析,設計HAL就是為了把應用框架和Linux內核分離出來,讓Android使用Linux內核而又不完全依賴Linux內核。當然,驅動程序并不是完全從Linux內核中分離出來,一些基本的處理必須由內核來完成,HAL只是分擔了Linux設備驅動的部分功能,至于這部分的功能占驅動程序功能的比例目前并沒有一個標準。
在Android系統(tǒng)發(fā)展過程中,HAL的實現(xiàn)也逐步有了一些變化,舊的HAL是一種模塊化的思想,通過共享庫的形式由Runtime在JNI時以函數(shù)調用方法調用,這種做法并沒有通過封裝,即上層應用可以直接調用硬件。另外,這種方法可被多個進程使用,映射到多個進程空間中浪費內存資源。
現(xiàn)在HAL提出一種Stub的思想,HALStub是一種代理的概念,Stub同樣是以共享庫(*.so)格式存在,但上層應用并不像加載動態(tài)庫那樣調用Stub。這種HAL是由模塊與Stub結合而成,Runtime通過模塊提供的統(tǒng)一接口獲取并操作Stub。Stub向HAL提供操作的回調函數(shù),Runtime向HAL取得指定模塊的操作函數(shù)后,調用這些回調函數(shù)。這是一種間接函數(shù)調用的方式,HAL里包含了多個Stub。圖2為HALStib原理。
圖2 HALStub原理
1.3 ndroid的JNI實現(xiàn)原理
JNI是JavaNativeInterface的縮寫,是在Sun的Java平臺中首先定義出來的,它允許Java代碼與其他語言代碼進行交互。Android中JNI的設計目的也是一樣:
(1)應用程序需要與硬件平臺交互時,Java庫中的類不可能支持;
(2)本地已經(jīng)使用其他語言編寫的庫允許Java程序訪問;
(3)某些功能用較低級的語言實現(xiàn)的執(zhí)行效率較高,讓Java程序調用這些函數(shù)。
在Android應用層中的程序或組件都是用Java語言開發(fā)的,這些Java代碼編譯后變成Dex格式的字節(jié)碼,由Dalvik虛擬機執(zhí)行,在執(zhí)行過程中需要調用本地庫時,由虛擬機載入這些本地庫,然后讓Java函數(shù)調用庫中的函數(shù),虛擬機相當于一座橋梁,讓Java與本地庫能夠透過標準的JNI界面互相溝通。
應用程序在虛擬機里執(zhí)行,通過函數(shù)System.loadLibrary()通知虛擬機載入指定的庫,例如在Java代碼中包含代碼如:
虛擬機就會在Android文件系統(tǒng)的“/system/lib/”目錄中查找libsample_jni.so庫文件,虛擬機載入libsample_jni.so后,Java代碼就可以與庫文件結合起來一起執(zhí)行。
這些用C語言編寫的本地庫必須遵循規(guī)范,當虛擬機執(zhí)行System.loadLibrary()函數(shù)時,首先執(zhí)行本地庫里的JNI_OnLoad()函數(shù),這個函數(shù)需要實現(xiàn)的功能是:返回給虛擬機此本地庫使用的JNI版本;對庫進行初始化。如果本地庫里沒有實現(xiàn)JNI_OnLoad()函數(shù),虛擬機就會默認本地庫使用最老的JNI1.1版本。
JNI_OnUnload()函數(shù)與裝入函數(shù)相對應,在虛擬機釋放該本地庫時,會調用JNI_OnUnload()函數(shù)進行資源回收動作。
在應用層的Java代碼通過虛擬機調用本地函數(shù),一般要依賴于虛擬機查找?guī)炖锏谋镜睾瘮?shù),如果需要調用比較頻繁,每次都要尋找一遍,就會花費較多的時間影響效率,在這里可以通過registerNativeMethods()函數(shù)把gMethods[]表格所含的本地函數(shù)注冊到虛擬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