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投放定時定點,身穿馬甲的志愿者在垃圾廂房旁幫助指導居民垃圾分類——這樣的場景在滬上很多小區(qū)已經(jīng)不再陌生。不過,在浦東的銀橋花苑,垃圾廂房旁并沒有志愿者駐守。但居民分得好不好,手機掃一掃便可掌握信息。這是怎么做到的?
原來,銀橋花苑的所有住戶都有專屬二維碼,在扔垃圾前,需要在濕垃圾袋上貼好二維碼,通過配套的后臺系統(tǒng),掃一掃便可以知道垃圾來自何處,如果垃圾分類到位,就可自動累積積分,換取一定的實物獎勵。
一戶一碼,掃一掃信息全知曉
在小區(qū)的濕垃圾桶內(nèi),周到君隨機拎出了兩袋濕垃圾,二維碼顯示都是來自18號樓的投放,一袋是西瓜皮,一袋是廚余垃圾,沒有摻雜其他異物。保潔員告訴周到君,按照這兩袋的分類程度,基本屬于濕垃圾分類中純度最高的一檔,清運后可直接處置。
“6月25日早8點21分, 10積分。”居民章先生一邊打開手機APP,一邊向周到君解釋說,每家每戶的二維碼都不一樣,完成一次符合要求的濕垃圾投放就可以積10分,每天最多積分2次,共計20分。
他說,和其他小區(qū)的濕垃圾需破袋不同,他們只需要在濕垃圾袋上貼好二維碼,就可以投放在濕垃圾桶內(nèi),會有清運公司的工作人員根據(jù)二維碼來確認垃圾屬于哪戶居民,破袋后將根據(jù)垃圾分類的情況,給予居民相應積分。
“不破袋不臟手,積分自動生成,通過手機可以看到每一天的詳細名目,很方便。”章先生如此表示。
除此之外,APP還設置了可回收垃圾的一鍵預約處置模式,通過選擇可回收大件垃圾或可回收小件垃圾,可上門時間等等選項,坐在家中就能完成可回收垃圾的處置。紙板箱0.5斤計50積分,飲料瓶1.5斤計150積分……所有的積分,在后臺的積分商城,都可以兌換相應的實物。
減少人力,改前追溯為后追溯
從3月份啟動垃圾分類試點以來,“二維碼投放”在銀橋花苑已經(jīng)運行了近4個月。根據(jù)末端處置的清運公司反饋,發(fā)現(xiàn)超過80%的居民都能參與分類,且分類合格率達到98%。
相較于普遍被采用的志愿者駐守模式,銀橋花苑為何會采用二維碼這種方式呢?
銀橋花苑居委會主任姜軼告訴周到君,在小區(qū)啟動垃圾分類試點之前,他們也曾想過用志愿者駐守垃圾廂房的方式來引導居民正確分類垃圾、逐漸形成垃圾分類意識。但向一些小區(qū)取經(jīng)的過程中,他們也發(fā)現(xiàn),志愿者駐守的這種“前追溯”方式,一方面對人力成本的投入相對較高,另一方面對志愿者的個人能力也要求較高。“老鄰居分類不到位,急著去上班,讓你網(wǎng)開一面,你開是不開?”所以,他們希望尋找到另外一種更為確定的方式來助推垃圾分類。
是否可以在垃圾袋上貼二維碼,通過后臺的技術手段,既可以追溯垃圾的來源,也能檢驗垃圾的分類程度。由此,在浦興路街道管理辦的支持下,銀橋花苑開始了“后追溯”的垃圾分類之路。
保護隱私,無關人員只能掃出亂碼
小區(qū)有535戶居民,要想讓每一戶居民都接受二維碼溯源的方式,必要的上門溝通不可少。“我們不貼也照樣會準確分類的!”、“每個二維碼上都有室號,會不會暴露隱私?”……
姜軼告訴周到君,在和居民溝通的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不少居民對于二維碼的方式有所保留,但有些觀點不無道理。
比如這二維碼的隱私問題,最初的設計是只要居民愿意,通過手機端掃一掃就能知道其他居民家的分類情況。在聽到居民的反映后,他們讓第三方公司重新設計,如今的二維碼除了業(yè)主本人可以通過手機端掃出所有信息外,其他人通過手機端掃出的都是亂碼,確保了居民所在意的隱私問題。
既要對分得好的居民有所激勵,又要讓分得不好的居民有所壓力——正是在這種思路的指導下,銀橋花苑還在小區(qū)入口處張貼了分類紅榜。“依據(jù)是后臺抓取的數(shù)據(j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姜軼這樣表示。
此外,居委會還可以針對那些較為頑固地不參加垃圾分類的居民重點做工作,也為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生效后的執(zhí)法提供了依據(jù)。
不止在浦興,多個小區(qū)都在復制
從銀橋花苑所屬的浦東浦興路街道,周到君了解到,在銀橋花苑率先試點“一戶一碼”取得不錯效果后,浦興路街道的中大苑和金澤苑也在5月份開始了這一試點。據(jù)統(tǒng)計,目前,中大苑的538戶居民中,參與率達到81.41%,分類合格率為97.55%;金澤苑828戶居民中,參與率達到86.84%,合格率更是高達99.58%。
事實上,這一“后追溯”的模式因為效果明顯,人力成本減少等特點,已經(jīng)走出了浦興路街道。
上海騏瑞盛清潔服務有限公司作為第三方服務的提供方,其負責人馬曉軍就告訴周到君,除了浦興路街道的三個小區(qū),在浦東的塘橋街道、滬東新村街道等多個社區(qū),也采用了他們的服務,這兩個街道的涉及人群約為2500戶居民。7月1日,他們還將在合慶鎮(zhèn)所轄的三個村進行二維碼投放的試點,涉及村民戶數(shù)約在5、6千戶左右。
垃圾袋貼上二維碼,為了實現(xiàn)源頭可追溯,并通過積分來激勵居民參與垃圾分類,但二維碼會永遠使用下去嗎?
姜軼向周到君表示,“二維碼只是在最初階段的一種技術輔助,要想垃圾分類走得遠、走得久,關鍵在于居民要形成垃圾分類的習慣。”最終目的是在不使用二維碼后,居民也能自覺進行高質(zhì)量的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