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有許多新公司進入了儲存器市場,但存儲廠商的平均利潤卻小幅下滑。下滑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軟件定義產品變得越來越流行;開源產品正逐漸侵蝕這個市場;基于消費級硬件的產品逐漸成為主流;更加便宜并且可用的閃存產品提升了設備性能和密度。
全閃存陣列和混合陣列的對比
我之前說過全閃存陣列將開始擊敗混合陣列成為Tier 1負載的首選存儲。事實上,閃存正變得越來越便宜,也越來越密集。企業(yè)已經開始權衡維護一個混合存儲環(huán)境的運行成本,我甚至見過有人使用全閃存陣列作為其Tier 2負載的存儲。Taneja Group在2015年的研究表明,全球不少企業(yè)都有計劃將存儲遷移至閃存。然而我并不直接的說現在看來這個現象有多明顯——新設計的混合陣列被設計為具備全閃存的性能,但仍然提供自動分層的特性用于優(yōu)化容量和成本。我覺得我們需要在今年重新為陣列類型做一下定義,以便區(qū)分一臺陣列到底是全閃存陣列,還是基于全閃存性能而設計的混合陣列,或是僅僅可以支持閃存的陣列(例如支持插入SSD)。
一年前我忽略了一些很愚蠢的事——許多廠商告訴我們他們必須制造全閃存SKU并且以混合陣列的形式出售,從而被分析調研公司將這類產品算作高性能的Tier 1陣列。所以,即使他們可以加入費用不那么昂貴的分層,他們也不會這么做,他們不愿意和全閃存陣列去做比較。但這是很荒謬的做法。有效的比較應該基于實際的功能、性能和費用,而不是SKU。全閃存產品在一致性和Opex上仍然具有優(yōu)勢,而混合陣列在Capex和敏捷性上更勝一籌。但至少我們在做比較時應該坦誠一些。
服務器端閃存與共享存儲的對比
我預測數據存儲的未來會有更多的服務器端閃存產品,包括用于共享存儲之上的讀緩存和寫緩存?,F在已經有了這樣的產品,廠商還打算在他們的架構中引入一個服務器內存分層,如果閃存無法提供足夠多的I/O并發(fā)的話。
在2016年,我預測我們會看到更多“非傳統(tǒng)”的產品,內存、本地閃存、智能適配器和遠程橫向擴展存儲都可以在單個存儲系統(tǒng)中透明的共同工作,并且基于應用QoS和容量需求自配置和優(yōu)化。
存儲產品到多少才算太多?
我提到過市場上有太多同質化的存儲產品,但這并沒有導致太多廠商的合并或整合,盡管我們看到了EMC和Dell的大交易。此外,HPE似乎也甩掉了一個大包袱,他們創(chuàng)立了專注于企業(yè)的組織,提供完整的端到端產品和服務。今年,如果有大型收購或者像HPE這類的情況(我稱為“企業(yè)區(qū)分”),我并不會覺得驚訝。NetApp似乎很脆弱,因為每個人只會想到他們的NAS產品,而IBM正在努力刺激他們的企業(yè)級產品。VC正全力尋找潛在的機會并為他們提供資金,我們會看到一些小公司加入到未來的數據存儲市場。
存儲加入數據保護特性
我預測我們會看到存儲產品會直接擁有數據保護特性,事實上我們在這方面已經看到了一些有趣的例子,如HPE的3PAR與StoreOnce和Data Protector的集成,Oracle的Zero Data Loss Recovery Appliance。與此同時,將云存儲集成到后端并加入到自動分層的產品也在出現,但數量并沒有特別多,畢竟大部分廠商不愿意將市場讓給像亞馬遜這樣的公司。有趣的是,IBM和現在的Dell/EMC在大舉發(fā)展自己的云服務,而HPE在這之前就做出了轉型。
以應用為中心的存儲成為主流
我預測未來存儲的一個更大的趨勢是存儲會逐漸以應用為中心,而不是僅僅提供通用的塊服務或文件服務,現在很多廠商已經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了。例如每家廠商都使用VMware Virtual Volumes來提供對每臺虛擬機的存儲供給、運行和服務質量功能。更遠的,我們看到新的數據感知存儲產品在塊服務和文件服務之上使用了額外的元數據來優(yōu)化性能或容量,提供用量追蹤,支持無限多個版本或快照,增強安全性。一個簡單的預測是——陣列會變得越來越智能!
為軟件定義重新定義
我預測軟件定義產品和相關的超融合產品會有很好的未來。但我認為“軟件定義”這個詞已經泛濫了,任何一個產品的銷售都會因為他們的產品包含軟件而把自己的產品成為軟件定義產品。我們的調研表面超過30%的企業(yè)受訪者認為超融合系統(tǒng)將作為未來他們數據中心的基礎架構。這一天不會太久,但超融合產品必須在計算、內存和網絡等方面超融合。
最后,我做過的一個明確預測是私有云存儲將會成功。2015年一些銷量排名靠前的存儲產品是對象存儲,這很大程度得益于客戶構建的私有云項目。除了開發(fā)界面友好的Web應用,用戶還希望一個企業(yè)級的文件同步和共享產品,許多還將數據遷移到了一個大的企業(yè)數據湖。
Opex的未來會更好
好的,接下來是對2016年數據存儲的一個新預測。存儲的Opex——包含存儲供給、故障排查、維護、支撐可用性和性能SLA、遷移/轉型、保證安全性和合規(guī)性等——將成為一個更加重要的投資考量,即使從高級業(yè)務官和財務官以前總是只相信Capex數據。
支持上述觀點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存儲介質價格在持續(xù)降低,容量效率卻在不斷提升(利用在線消重/壓縮技術等)。IT建立自己的私有云相比使用外部的公有云來說能夠更好地追溯和展示總體存儲開銷。這使得財務相關的人員去能夠比較持續(xù)的成本開支,而非一次性的開支。此外,IT在評估新存儲產品時,他們正意識到在支撐日益復雜的負載時,唯一能夠做得更好的是增加端到端的自動化和內建的智能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