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年起,我國就頒布實施了《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guī)定》,但是一直以來制度的實施都是小打小鬧。直到2012年國家質檢總局對大眾DSG進行調查曝光后,大眾于次年正式召回38萬輛涉及車輛,汽車召回才真正走進了我國消費者的視野。僅僅過去3年,我國單年召回汽車就已經突破了1000萬輛,達到了1132.56萬輛,多年來累計召回1295次,涉及車輛3668萬輛。多項記錄的誕生讓我們不得不嚴肅審視一下汽車召回,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汽車召回那些事!
健全召回制度,我國探索了10多年
在2004年我國首部汽車召回法規(guī)《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guī)定》生效前,一汽轎車馬自達6就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了主動召回,問題出現在排氣管與油箱距離過近,而這將導致油箱存在變現甚至融化的潛在安全隱患。在沒有法規(guī)制約的前提下,馬6作出的主動召回決定確實樹立了榜樣,然而在市場中向來占據主動地位的車企基本上都無動于衷,頂多就是以免費保養(yǎng)、定期檢測為借口息事寧人。之后雖然分別有日產和雷諾對客車和卡車實施了召回,但是影響力并不大。
汽車召回走上正軌是在2012年,當時國務院通過了第626號國務院令,之后國家質檢總局就DSG變速箱多次約談了大眾汽車。經過3.15的曝光后,大眾汽車終于實施了38萬輛的大規(guī)模召回,至此各個品牌都不愿以品牌形象為代價,媒體曝光與汽車召回成為了家常便菜。無論是通用、豐田、大眾、日產,還是長安、一汽等自主品牌,亦或是錦湖輪胎等零部件企業(yè),質檢總局與消費者協會都采取了高標準高要求,它們的召回公告和致歉信出現在銀幕上的頻率都越來越高,國內的召回制度至此真正運轉了起來。
而從我國汽車召回的規(guī)模數量來看,2012年前召回數量非常稀疏,2013年之后才到達了500萬輛的高位,而今年更是達到了100%的增長首次突破1000萬輛。在這快速增長的背后,說明了還是制度上的不完善,例如針對當前新能源車電池、電機的問題頻發(fā),它的召回界限該如何規(guī)定,整個汽車行業(yè)的召回流程是否還有進一步優(yōu)化的空間?都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召回的意義何在,是好事還是壞事?
汽車召回基本上都是因為存在涉及使用安全的危險,這大致分為以下三種:汽車結構不合理、汽車零部件問題、汽車軟件漏洞。馬6的排氣管布置錯誤、花冠的安全氣囊不合格、X4的EPS代碼漏洞就是以上三種情況的召回例子,對于消費者來說,及時的召回改進意味著潛在危險的排除,這可是關乎性命與財產安全的大事。對于車企來說,及時的召回雖然會對品牌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召回可以讓它們避免無止境的刑事與經濟糾紛,而且處理得到還可以重新獲得消費者的信賴。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召回可以有效地建立汽車行業(yè)的良性發(fā)展,消費者發(fā)現產品潛在的問題反饋到車企之后,車企相當于得到了大量實驗資料。這對于汽車的設計研發(fā)、生產工藝甚至是售后服務都會帶來促進,雖然有點迫不得已的意味,但是結果總歸是在向更好的一面發(fā)展。
不是沒可能,當你遇到召回該怎么辦?
隨著現在汽車電氣自動化和互聯互通功能的快速發(fā)展,它的結構和零部件越來越精細復雜,所以出現問題的概率也有可能隨之提高。如果在平時用車時發(fā)現汽車發(fā)生了非人為因素的故障,那你可得多多留心了,如果一款車發(fā)生5起以上相同事故,那就可以申請質監(jiān)部門的介入。之后質監(jiān)部門會調閱相關設計材料,一旦發(fā)現在研發(fā)階段或者實驗階段汽車存在缺陷,那“恭喜”你成功步入召回大軍。
真正走到召回這一步時,你需要做的就是多了解、多溝通、多點寬容,盡早了解廠家的召回計劃,之后和一同面對召回的消費者探討如何維護權益。一般來說,汽車召回都不需要消費者花費一分錢,甚至廠家還會有各自賠償,如果你對召回計劃細節(jié)不滿還可以與廠家溝通,前提是你的要求必須合理合規(guī)。在整個過程中,消費者協會和地方質量監(jiān)督部門都能為你提供咨詢和幫助,我們要學會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塞翁失馬,面對召回不要害怕不要悲觀
遭遇汽車召回不一定就是件壞事,至少它很明確地發(fā)現了汽車的安全問題,而且車企大都能乖乖地提供全程免費升級及其它服務,在日益健全的召回制度下我們消費者的權益是只多不少。所以你應該慶幸自己沒有遇到危險的發(fā)生,逆向來思考這個問題,汽車經過上百年的發(fā)展哪個品牌敢保證完全沒有潛在問題呢,早發(fā)現早解決是不是會讓你更加踏實?每一個被召回的汽車上都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幸福記憶,為功臣“看個病”不也合情合理嘛,如果自己只有抱怨又能得到什么呢?
其實,汽車是提升我們生活幸福感不可或缺的物品,當中國市場平均每兩秒就銷售出一輛汽車時,汽車質量引發(fā)的潛在危險和召回就非常值得我們關注。召回法規(guī)雖然在快速完善,但是畢竟問題的發(fā)現還要依靠千千萬萬的消費者,所以在我們平時用車要要多觀察多思考,對于任何不正?,F象都盡量向經銷商或者消費者第三方平臺等組織反映。萬一那是一個關乎千千萬萬消費者的潛在危險呢,我們要時刻保護自己的安全,還有我們買車用車的各項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