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郭臺銘(騰訊科技配圖)
富士康在中國的版圖(騰訊科技配圖)
在今年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之前,郭臺銘一度被認為是“亨利-福特二世”,《商業(yè)周刊》近日對其進行了專訪報道,讓你看到一個不一樣郭臺銘。
富士康作為目前中國最大的出口商為郭臺銘帶來了巨額的利潤,據福布斯估計,郭的個人財富約59億美元,為臺灣首富,但他表示對此并不清楚,“有人幫我管賬,每年他給我一張紙告訴我我有多少錢”。但他表示他對錢并不感興趣,“我不在乎,我目前還不是為錢而工作,而是為社會﹑為員工?!?br /> 富士康的前身是1974年郭臺銘租賃的一間破屋,那時年僅23的郭臺銘用從母親那里借來的錢買來幾個機器開始做黑白電視的頻道轉換按鈕。之后很快就得到了來自飛利浦等廠家的訂單。
在80年代初,郭開始了11個月的美國公司之旅,無預約地造訪了許多家美國公司直到他從IBM得到了一筆訂單。
戴爾亞洲區(qū)的采購長官Max Fang評價郭臺銘是世界上最好的銷售者之一,“他很有野心。”
1991年,為了尋求向中國大陸的擴張,郭臺銘的鴻海精密集團在臺灣股票交易所上市。1996年,他已經很清楚地意識到中國將成為未來的制造業(yè)基地,于是他郭開始大力投資其在深圳龍華的工廠。郭臺銘在新世紀拐點對制造業(yè)作出的革命頗有亨利·福特(Henry Ford)當年的風范。
為了保證工人高效率的工作,郭臺銘不得不為工人提供住宿﹑食物﹑醫(yī)療等其他保障以和國內的其它工廠進行競爭。富士康在深圳的工廠于90年代后期初見雛形,并開始用銅錠制造電線。96年郭臺銘又自告奮勇為康柏制造機箱。FANG說郭臺銘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他有膽量去做事。之后,郭臺銘的工廠又分別為 IBM﹑惠普﹑蘋果等輸送準系統(tǒng)電腦,為戴爾提供臺式機的機箱。
郭臺銘在西方一直是一個少有聽聞的人物,直到2006年《第一財經日報》的兩個記者反應富士康龍華iPod工廠3000員工悲慘生活狀態(tài)的文章而引起西方媒體的關注。此報道一出,郭臺銘立即反駁。并指控記者誹謗并凍結了他們的資產。蘋果公司也就此事對郭臺銘進行了施壓,但是喬布斯并沒有因此惡化同郭的合作關系,因為蘋果的下一個新產品iPhone即將誕生。而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制造商,富士康也是蘋果在臺最大的合作伙伴。
“如果沒有郭臺銘,就沒有喬布斯的今天?!?《虎與狐—富士康的成功與失敗》作者張殿文這樣說道。
曾有人調侃:20年后世界上將只有兩家公司,富士康負責制造,沃爾瑪負責銷售。
郭則十分謙遜,他說,我成功之時便是退休之日。如果我尚未退休,這意味著我還要努力做工,保證公司運轉。
富士康的下一輪改革已經開始了,他試圖將雇員福利的壓力轉移給政府,我明白我們不只是工廠,我們需要負起社會責任,但是商業(yè)應該關注于做生意,社會責任應該由社會來擔。
郭臺銘打算在中國內地建更多的工廠,這樣農民工離家更近,有問題也會得到及時解決。富士康計劃向勞動力充足的地方擴張,那里有更多家庭的友情的支持。
當前越來越多的全球品牌把眼光放在了中國富裕起來的人們,而郭臺銘也正在為富士康轉型謀劃新的出路,那就是進軍零售行業(yè),富士康計劃到2014年在中國開1000家零售商店,建成國內最大的覆蓋全國,點面結合的電子產品銷售渠道。在這個渠道中富士康將不僅銷售它為大品牌生產的產品,還將銷售其它工廠的產品。
而郭臺銘更大膽的計劃在于他將將產品制造輸往美國,富士康已經在休斯頓有大約1000名工人專門為客戶公司提供高端的服務器。如果我能在美國生產,然后運往中國,同樣很有競爭性。
“但是美國律師太多了,我就怕和律師打交道” 郭臺銘這樣調侃道。(編譯:霍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