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成立后,人們的衣食住行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個小小的燈具身上,也能夠折射出建國六十年來的社會大發(fā)展。
解說:時維亮與共和國同歲,平時酷愛收藏燈具,談起這一個個記載著社會變遷的歷史符號,他如數(shù)家珍。
同期:菏澤市收藏家協(xié)會副會長 時維亮:這個燈是解放前后,我們當?shù)佤斘髂线@些地區(qū)的民間普遍采用的油燈。過去燒的油就是老百姓吃的油。
解說: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煤油代替了食用油,油燈的使用率才漸漸提高。除了煤油燈外的照明工具就是蠟燭,蠟燭在當時更為昂貴,只有家有喜事或過年的時候才能點燃。
同期:菏澤市收藏家協(xié)會副會長 時維亮:最渴望的時候就是過年,因為在過年的時候能點起來蠟燭,那個燭光晃動著,一個是亮,一個也能感到溫馨,有個年的感覺,那是小時候我記憶中最幸福的時候。
解說: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上世紀六十年代,時維亮考入定陶四中。就是在那里,他第一次見到了電燈。
同期:市收藏家協(xié)會副會長 時維亮:當天晚上,我一進入教室一看,屋子里面電燈那么亮!對我來說很震驚感覺著。我覺著進入初中的最大變化就是看見了電燈。電燈給我了很深的印象!太亮了!
解說:明亮的電燈讓時維亮的內心深深震撼,當時能用上電燈的地方還不多,夜晚如白晝的教室吸引了不少的鄉(xiāng)鄰前來觀看。
同期:市收藏家協(xié)會副會長 時維亮:當時一個老太太,我記憶中她說,如果家里有那么亮的電燈。晚上誰還舍得睡覺?
解說:光陰似箭,改革開放之后,電燈迅速走進尋常百姓家。油燈,蠟燭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如今,電燈的種類也在不斷翻新,各式各樣的燈具,讓人應接不暇、數(shù)不勝數(shù)。
同期:市收藏家協(xié)會副會長 時維亮:隨著這些(時代)變化,到處都是燈的時候,現(xiàn)在人對燈的渴望,對燈的記憶也淡化了,只有看到街上這些裝飾用的霓虹燈才想起燈。到家的時候,誰也好像不在乎什么燈了。
解說:燈光夜景是城市現(xiàn)代化的重要標志,是城市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建國六十周年之際,大街小巷燈紅酒綠、高樓大廈霓虹閃爍,這小小燈光不正映射出建國六十年來的大發(fā)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