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成功背后:美國運營商漸成創(chuàng)新阻力
7月6日消息,美國市場一直是全球手機廠商競爭的目標,但實際上這個無線市場一直被運營商牢牢控制,他們可以任意選擇并決定贏家和輸家。與此同時,運營商還提高資費,在占有寶貴的公共頻譜資源上不愿接受任何機構的監(jiān)督。但蘋果公司改變了這種格局,當iPhone取得巨大成功時,無線市場正朝著失敗的谷底靠攏。
iPhone在開始時期被美國移動運營商Verizon拒之門外,如果不是喬布斯(Steve Jobs)成功說服AT&T,可能iPhone命運將與現(xiàn)在完全不同。因此喬布斯意識到如果沒有運營商的支持,蘋果不可能將產品成功推向市場,于是在2005年的D3大會上,他對此作出如下表態(tài):
“運營商與手機制造商的合作關系是不平等的,前者占據了上風,他們在告訴制造商該生產什么產品。如果諾基亞和摩托羅拉不聽他們的,那么三星和LG將會按他們的要求照辦。所以,制造商應該從運營商手中奪回主動權,告訴他們這就是你們要的手機”。
然而,喬布斯也承認制造商并不擅長爭取自己的權力。兩年后iPhone進入市場,也在改變這個行業(yè)規(guī)則上起到帶頭的作用。蘋果在制造消費者喜愛而不是運營商喜歡的產品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實際情況并非都是這樣。
事實上,運營商掌控制造商的情況并沒有改善,反而在急劇惡化。運營商現(xiàn)在對制造商的控制力仍在加強,并對產品提出更多苛刻的要求:在一家大型的運營商發(fā)布一款手機至少需要15個月的時間并耗資數(shù)百萬美元,但最令人不滿的就是運營商會提出需要生產定制機,并借此將用戶套牢。一位大型手機制造商內部人士對此表示,提供獨家產品對手機制造商來說是致命的,但只有通過這種方式,運營商才會同其合作。
Palm失敗的背后故事
運營商對消費者和產品的嚴厲控制已經對競爭和創(chuàng)新造成打擊,并且有時候是致命的。
看看Palm的悲劇性故事吧:Palm從2009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發(fā)布到消失僅僅31個月的時間。該公司本想通過Verizon發(fā)售其Palm pre智能手機,但被拒絕。后來Palm轉投Sprint,但Palm pre又無法同iPhone展開直接競爭。Verizon最后決定在2010年發(fā)售Pre Plus,并訂購了數(shù)百萬臺。然而在最后階段,Verizon拒絕發(fā)售,因為它認為Motorola Droid的前景更好。結果是,Palm的數(shù)百萬臺智能手機無處發(fā)貨,也無法通過渠道進行銷售。這樣一折騰,Palm損失慘重,不得不選擇被惠普收購。曾經前途光明的webOS平臺也逐漸淪為無人管理的開源軟件。
時任Palm CEO喬恩 魯賓斯坦(Jon Rubinstein)在2010年解釋該公司失敗的原因時就表示:“如果我們的產品先于Droid在Verizon上發(fā)售的話,肯定會得到與Droid同樣程度的關注。因為我們的產品更好。”
谷歌和微軟也在回避運營商
即使谷歌和微軟在與蘋果展開競爭時,也在避免與運營商接觸。微軟近期發(fā)布的Surface平板電腦目前僅提供Wi-Fi版,也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微軟甚至拒絕討論與運營商的合作事宜。谷歌在這方面同樣很謹慎,谷歌的Nexus 7平板電腦支持WiFi、藍牙和NFC等通訊方式,但也不支持手機寬帶連接。
谷歌目前并未就生產4G版Nexus 7進行評論,因此可以說谷歌與運營商的關系還是比較緊張。多個消息源稱,在摩托羅拉Droid RAZR發(fā)布之后,Verizon有意延遲了LTE Galaxy Nexus的發(fā)售。Verizon這一做法迫使谷歌向美國記者發(fā)布了即將用在AT&T網絡上的無鎖版Galaxy Nexus HSPA+的評測報道。雖然Verizon最終發(fā)售了Nexus,但還是屏蔽了谷歌Wallet的功能。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谷歌移動支付系統(tǒng)的擴展。
當大公司為贏得消費者可以選擇冷落運營商時,小公司則不愿在手機創(chuàng)新方面投入太多,因為他們認為與運營商周旋的成本太高。Vizio在電視制造方面取得不錯的業(yè)績,其在與索尼和三星的競爭中也沒有處于下風,但在2011年CES上,該公司推出了一款手機,不過在與運營商打過交道后,他們立即選擇放棄。
美國無線市場不鼓勵競爭
Vizio的首席技術官(CTO)馬特 麥克雷(Matt McRae)說:“美國無線市場的機制根本不鼓勵創(chuàng)新。”在此之后,Vizio轉而研發(fā)自主品牌的PC產品,該產品不需要通過運營商就可以向消費者出售。
Vizio可以選擇其他方向,但其他手機制造商沒有選擇的余地,他們還是得與運營商打交道,而且通常得不到與蘋果、三星公平競爭的機會。HTC One X就是一款與iPhone和三星Galaxy S III競爭的高端旗艦手機,但是Verizon和Sprint卻不同意其進網。
由于在無線市場取得成功離不開運營商的幫助,制造商的產品往往迎合運營商而不是消費者。麥克雷說:“運營商不愿意冒險,他們不想嘗試具有新概念性質的產品,所以結果就是少數(shù)制造商制造出性能、功能差不多的同類產品。”
運營商很少從消費者的需求考慮問題。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Tim Wu說:“運營商對過多的創(chuàng)新總是抱有警惕心理,因為這將有可能令手機服務費變得便宜。”如果HTC和三星能夠在消費者層面進行直接競爭,運營商就失去主導權。AT&T和Verizon就只能被迫提高服務水平,降低月租費以爭取更多的用戶。
專注于消費者需求的蘋果取得了成功,但是掩蓋不了目前美國無線市場殘酷的事實:運營商對無線寬帶的嚴格把控,使得大小科技企業(yè)紛紛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