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鋼鐵俠》中那樣智能先進的語音助手,人類還需要多久能用上?本周,國內幾家語音識別廠商先后公布自己的語音識別新策略,似乎人類與語音的自然交互漸行漸近。
科大訊飛昨日公告稱,自主研發(fā)的離線語音聽寫引擎將于9月下旬正式發(fā)布,將應用于“訊飛輸入法”等產品,可滿足用戶在無網絡或弱網絡下對語音技術的需求。在這之前幾天,另一家企業(yè)思必馳也在一次業(yè)內沙龍上宣布重新定義人機交互體驗的方向,主張讓機器從能聽會說變成會聽能做。
而國外巨頭也在布局語音識別領域。昨日有外媒報道稱,微軟正在研發(fā)代號為“Cortana”自有語音個人助手軟件,并計劃在下一個Windows Phone平臺大升級中推出,以抗衡Google Now及蘋果Siri。
如思必馳副總裁兼對話工場總經理李建輝所言,智能設備發(fā)展大潮和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讓感知計算成為未來人機交互的發(fā)展方向,需要更加自然、直觀和身臨其境的交互方式。
科大訊飛移動互聯事業(yè)部副總經理章繼東將語音識別產品進化形容為一場馬拉松。在這個過程中,有不少廠商已經退出該領域,搜狗語音助手也不復曾經的高調推廣,Airi在一年前已經停止更新。另一款小i機器人轉做B2B市場。
有廠商退出,又有新的廠商進入,一輪基于語音識別應用的新的布局和競技已然開始。
蹩腳的語音交互體驗
盡管科大訊飛的訊飛輸入法語音識別率可以達到95%以上,但從整個語音識別應用來看,現階段的用戶體驗只能用蹩腳來形容。
一方面是語音交互的錯誤容易傳遞的先天缺陷使然。“如果語音識別的準確率在85%-95%之間,語義分析的準確率在85%-95%之間,最后識別的準確率只有70%-90%。”思必馳首席科學家俞凱說。
對于離線語音技術而言則更加困難。目前,擁有離線語音技術的有谷歌與蘋果兩大國際巨頭以及科大訊飛。但受無網絡連接、存儲空間有限等原因,科大訊飛的離線語音識別成功率只有85%左右,“剛達到能用的水平。”
另一方面,語音識別技術因為技術門檻太高,往高級功能的進化還剛剛開始。“從語音評測、語音合成到對自然語義的理解,每一個方向都需要足夠的語料和算法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章繼東說。
在技術的優(yōu)化的同時,還需要構建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比如社區(qū)問答,類似劉德華演的電影是什么的問題,或者是基于音樂、視頻的知識圖譜,類似劉德華都演過什么電影的問題。
“基于語音自然交互越來越便捷會取代鍵盤輸入等方式這是一個趨勢,但是上升到剛需的層面,現在不是時候。”章繼東說。
重金投向語音識別
盡管困難重重,語音識別技術的大方向已然不可逆轉。
“所有手機制造商都在投資語音、拓展語音技術領域的投資,打造更優(yōu)雅的設計并將其深入集成到手機中。”語音識別技術公司Nuance高級副總裁邁克爾 湯普森這樣說。
盡管蘋果的Siri屢遭嘲笑,甚至被稱為蘋果最失敗的產品之一,但蘋果的投入有增無減。蘋果甚至在麻省理工大學(MIT)附近組建了神秘辦公室,用以做Siri 語音識別技術的研發(fā)。俞凱透露,Siri的語音技術部門的人員保持在1:4的配比。1個人負責研究語音的輸入輸出,4個人負責自然語言處理,用以攻堅語音自然交互的困難。
在語音識別領域深耕的國內廠商也獲得投資用以研發(fā)。去年,思必馳獲得聯想和啟迪等三方的聯合投資。去年,中國移動通過其子公司以13.63億人民幣的價格入股科大訊飛,占股15%,隨后在當年12月聯合推出智能語音門戶產品“靈犀”。靈犀可以實現語音打電話、發(fā)短信、查天氣等功能。
誰能引爆語音交互?
“有時候可能就是熬,甚至也有可能未來是由于其他方向帶動起來。”章繼東說。他認為微信是其中一例。
在微信剛剛推出之時,很多人看到別的用戶在對著手機“自言自語”時會覺得很納悶,后來才發(fā)現是微信的語音對講功能。而現在,人們已經對朝著微信自說自話習以為常。
章繼東認為,下一個有可能引爆語音識別應用的是正越來越流行的可穿戴設備。比如手環(huán)可以把用戶數據傳到云端去,然后分析出一個針對個人健康狀況的建議。甚至,數據發(fā)現一個用戶作息不規(guī)律,語音助手可以在用戶需要休息的時候給出一個語音提示。
更現實的應用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比如聲紋識別和語音喚醒等功能可以成為典型應用。前者用戶可以將自己的聲音做為開啟設備的密碼,后者則在用戶不接觸設備的情況下喚醒設備。
“我們也在和芯片廠商合作,嘗試將語音識別技術集成到智能可穿戴設備中,以此來降低功耗,擴大語音識別在可穿戴設備上的應用時間。”一家語音識別技術廠商的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