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Navi基于RDNA/GCN混合架構:2070六成面積 更高性能
AMD在臺北電腦展期間正式公布了基于7nm新工藝、Navi新架構的RX 5700系列顯卡,號稱基于全新的RDNA架構,相比于現有的Vega架構同頻性能提升25%、能耗比提升50%,實際性能相比于RTX 2070高出約10%。
按照AMD的說法,RDNA架構主要有三個大方向的改進:
- 新的計算單元設計:改進效率,提升IPC
- 多級緩存一致性:降低延遲,提高帶寬,節(jié)約功耗
- 精簡圖形流水線:優(yōu)化單位頻率性能,提升頻率
另外,它還是第一個原生支持PCIe 4.0的消費級GPU架構。
按照硬件曝料大神APISAK給出的情報,Navi GPU的核心封裝面積只比三代銳龍略大一點點,GPU本身的面積則只有255平方毫米,相比于RX 480/580所用的Polaris 10核心(232平方毫米)只增大了10%,甚至和當年火爆的HD 4870 RV770核心(256平方毫米)幾乎完全一致。
相比之下,RTX 2070所用的TU106核心面積達到了445平方毫米,Navi只有它的大約57%,甚至GTX 1660系列的TU116核心都有284平方毫米,Navi 10比之小了10%。
由此可見Navi架構的緊湊和效率,以及臺積電7nm工藝的高集成度—;—;圖靈系列還是12nm工藝。
不過據外媒稱,Navi并不是徹底翻新重造的全新架構,也沿用了一部分GCN架構的設計,比如每個計算單元仍舊是64個流處理器。
據悉,將在明年登場、面向高端發(fā)燒友的Navi 20,才會是AMD多年來第一個真正全新的GPU架構,有望帶領AMD重返頂級市場之爭。
有趣的是,華擎在臺北展示了一系列未來的概念顯卡設計,包括高端的Phantom Gaming玩家系列、主流的Taichi太極系列,都是三風扇設計,看起來后者對應RX 5700系列,前者則可能是為未來的Navi 20做準備的,體積龐大,甚至已經超過了2.5插槽。
AMD下周將在洛杉磯舉辦技術大會,屆時會公布Navi架構的更深入細節(jié),敬請期待我們的一手報道……